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61
:::
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

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

  • 統一編號GPN:1010801289
  • 出版日期:2019/09
  • 作/編/譯者:張維安謝世忠劉瑞超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223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本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秉持展示內容與學術研究應相互結合之信念,自2017年開始推動臺灣客家文化館常設展展前研究案,2018年開始執行常設展展覽規劃設計,於2019年11月完成臺灣客家文化館常設展的
全面更新,同時間進行展前研究專書之出版,《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這本研究專書的出版正顯示出臺灣客家研究三十年來深耕累積之成果,除讓客家研究再添新猷外,亦成為臺灣客家文化館的展示基礎及學術研究交流書籍。
本書以「承蒙」為標題,意指客家族群與臺灣社會之間相互致敬、感謝之意;有別於其它客家研究的是,我們希望從客觀多元的客家形成論述與歷史源流建構來認識客家族群,從分散卻又連結的客家全球網絡來瞭解全球客家族群的共同特質,透過文學、音樂、戲曲等精緻藝文來發現豐富的臺灣客家文化,藉由落實日常生活、宗親組織及風俗信仰的實踐,來體會獨特的客家常民文化,並探討客家從古到今前仆後繼永不停息的社會反思與動能,瞭解客家族群爭取語言權、傳播權、歷史詮釋權的歷程,以及關心臺灣人民普世價值的存在,藉此印證客家是臺灣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亦即承蒙臺灣滋養了
客家文化,客家豐富了臺灣文化。

目次

導論 22
24 頭前語
26 作為交流互動平臺
28 客家文化展示
36 後尾話
歷史客家 38
40 頭前語
43 群類與族源
49 菁英與血緣
56 證據與競逐
60 「義」理與在地
69 後尾話
全球客家 76
78 頭前語
80 全球客家連結
88 客家人口的遷徙與分布
94 異國客家的在地性
100 臺灣客家的全球網絡
102 後尾話
常民客家 104
106 頭前語
111 物質文化與典型飲食
118 宗教信仰與性別觀念
125 民族植物與生態智慧
130 當代慶典與客家觀光
134 後尾話
文化客家 136
138 頭前語
140 臺灣客家文學
149 臺灣客家音樂
161 臺灣客家戲曲
165 後尾話
公民客家 166
168 頭前語
169 住民的正當性
174 跨族群的公民權益
178 文化公民的客家
190 後尾話
結語 192
194 頭前語
196 歷史客家:族源客家和渡臺客家的分立與勾連
198 全球客家:寰宇客家和異國客家的落腳與盤點
199 文化客家:思想客家和美學客家的文藝與文意
200 常民客家:維生客家和家庭客家的波瀾與平靜
202 公民客家:國家客家和領袖客家的試煉與淬練
204 後尾話
206 參考文獻

編/著/譯者簡介

張維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謝世忠-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劉瑞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序言/導讀

再造自若自信的客家(張維安、謝世忠、劉瑞超) 頭前語 「承蒙」,是客家人說謝謝、表示感激、誠心致意的幾種方式之一。本書以承蒙為標題,所表達的是客家族群對臺灣社會的謝意,因為,後者充沛地滋養了客家文化。展示臺灣客家文化,事實上就是試圖呈現客家文化和社會人群互動的成果,客家文化如是豐富,當係承蒙廣體臺灣長期又細膩的滋潤給養。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客家人群作為臺灣社會的重要組成,其文化實作,特別是與周邊人群的互動往來,一起建構了島嶼國度的人文歷史特色。因此,客家臺灣、臺灣客家、客家臺灣文化及臺灣客家文化等的創詞,其意義格外深遠。 如其所如的展示 展示,作為介紹客家與臺灣的一種方式,期許如其所如的從臺灣認識客家、從客家認識臺灣。客家的源起,以及客家與臺灣相互建構過程的歷史,容或有多種解釋,我們認為,應本於學術研究的基礎,如其所如的展示。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的新常設展,即是基於此一理念的產物。歷史客家、全球客家、常民客家、文化客家及公民客家等五個展示主題,及其相互呼應之架構的提出,源於客發中心多次諮詢會議的決定。常設展主軸即定位於客家與臺灣社會的關係,而整合起五個主題的宏觀視野,正是得以通過認識客家來 認識臺灣。 本書是常設展展前研究的成果。全書計有七章,導言和文化客家由張維安主筆,歷史客家、常民客家及結語由謝世忠操刀,全球客家和公民客家則由劉瑞超負責。寫作過程中,三位作者多次於竹北臺北往返,以及網路交通聯繫系統裡,彼此論理挑戰,進而尋求共識默化。研究團隊也曾針對不同主題,前後舉辦過七、八次諮詢會議,請益客家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超過二十位,包括陳秀琪、羅烈師、許維德、黃建淳、徐雨村、蔡芬芳、彭瑞金、林本炫、鄭榮興、陳運棟、曾純純、呂玫鍰、陳邦畛、陳石山、張鎮堃、洪馨蘭、許瑞君、楊景謀、賴漢生等。此外,針對特殊議題,如文學、音樂和戲曲等方面,更親自走訪鄭榮興、吳榮順和彭瑞金等名家,在與其深度談話中,獲得許多珍貴知識。專家學者的指導,精進了團隊研究能量,致使本書裡包括材料與觀點的運用說明,均與「如客家樣貌」的常設展基本精神,一體成形。 再造自若自信的客家 如客家的樣貌,顧名思義就是真實的客家。此事看似自然,其實不易。長時期以來,客家的出現,常常多只是在扭轉其他族群對於客家的誤解,例如客家非屬漢人或相反的主張客家係中原貴胄,又如義民專指客家或相反的主張客家為不義之民。客家的存在方式與身分認同,顯然始終存在於他族不具善意的問題意識中。一個族群文化的屬性或特質,並無法從辯解它不是什麼,來得知它其實是什麼。展示固然是一種挑選,亦即,為因應某一個主題,所進行的擇選過程,然而,它同時也是一種建構,就此次常設展的角度來說,即是正在重繪臺灣客家的容顏。重繪客家圖像,就是重建對客家的認識。通過客家與臺灣社會互動的綿密細節,一方面認識了客家族群的歷史,另一方面也得以理解客族成員主導或參與社會行動的道理。如其所如的重繪客家,即為再造自若、自信客家的基礎。 客家展示作為一種認識客家的平臺,也成就出一份紮實的社會論述。在本書和常設展中,我們都試圖自歷史、社會與文化來瞭解客家與臺灣,而不是從過去總是辯解客家是什麼或不是什麼的模式,來闡述己見。作者們期望大家轉身從客家本體出發,在公民社會的基礎上,一起邁向下一個目標:自若、自信的客家。 後尾話 三位作者都出版過一些作品,這次的合作感到特別興奮。客發中心將出版的業務交由聯經出版公司處理,對於定稿與編輯事務,各方業經多次討論,書中的插畫工筆,是一大特色,咸信將大大提高本書的可讀性。未來可能進一步規劃出版其他語文專冊甚至另類繪本,對客家臺灣文化的推廣,將產生更具意義的影響。在新臺灣客家常設展面世之際,也有本書的出版,「書」與「展」相得益彰,閱讀和觀賞交互參照,想必是知識浸淫陶冶的一大樂事。 本書的出版,感謝客委會和客發中心對研究團隊的信任,將重責交給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共組的學術團隊,研究者兼作者們亦不辱使命,如期完成所託。再次謝謝指導有方的諮詢委員們,而繁雜的行政程序幸得中心何主任金樑、吳副主任昌成、姚組長敏貞的多所協助,特別是朱玲瑤小姐犧牲假日不分日夜的付出,才得以順利進行。研究團隊林博雅、江沛靜與張容嘉等幾位年輕學子的幫忙,都是這本小而重要書籍如實誕生的功臣。在交大小問禮堂架設網路、投影機,趕蚊子、買咖啡和用餐談笑日子,特別令人懷念,工作辛苦,卻也喜悅滿滿。謝謝你們!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客家
  • 附件:DVD
  • 頁/張/片數:223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姓名:何金樑 電話:037-985558 地址: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