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文明初來電:新店溪水力發電百年記

文明初來電:新店溪水力發電百年記

  • 統一編號GPN:1010801386
  • 出版日期:2019/09
  • 作/編/譯者:王舜薇張瓊方陳歆怡
  • 語言:中文
  • 頁數:248
  • 裝訂:精裝
書籍介紹

如果可以,歡迎搭乘新店客運849 公車前往烏來,跟著站牌,一同走入自下游到上游的新店溪流域文史與地景。120 年前,日本企業家土倉龍次郎來到龜山、烏來一帶,發展伐林製材產業,並從南勢溪陡峭的地形落差及豐沛水源中,看到電力潛能,展開水力發電所知興建工程,設定供應電力給政治中心台北城的目標。1905 年,台灣第一座電廠——龜山水力發電所啟用,奠定台灣進入生活與生產逐漸仰賴電力、以用電量為經濟發展指標的時代。時至今日,水力發電量隨著發電形式的轉變而降低,然新店溪水力電廠其存在,仍保有重要地位,在於最靠近大台北,且水力電廠可以在短時間啟動的特性,因此能在必要時提供緊急用電。隨著電力發展穩定的同時,文化資產保存觀念也逐漸擴及到新店溪電廠其文化價值的討論,就此喚起了公司內外的文史群眾,積極參與電廠文化傳承與保存的任務,期望藉由這本書能帶給觀者除了新店溪流域電廠的硬體記憶外,開啟另一新體悟。

編/著/譯者簡介

王舜薇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職業路徑分岔不斷,曾經任職平面媒體、環保組織、公部門、外商企業。目前正在試著學習各種與山林相關的知識。
張瓊方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 任職《台灣光華雜誌》二十餘年,曾獲第十一屆 「兩岸新聞報導獎」雜誌報導佳作。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 翻轉桃園》(天下文化出版)、與劉智淵等合著《為愛出行》(內政部營建署出版)。
陳歆怡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曾任雜誌資深採訪編輯,曾入圍第三十一屆「吳舜文新聞獎」新聞專題報導獎。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考古台灣:穿越時空的蒐尋、解謎與保存》,與林欣誼合著《古道電塔紀行:舊東西輸電線世紀回眸》。

序言/導讀

台電公司董事長 楊偉甫 台灣的發電史,始於一道道水的柔美曲線,而新店溪,是第一條水痕,雖輕淺,卻影響深遠。 全台水力發電之始,起於1905 年7 月,日本人土倉龍次郎發起計畫、由日本台灣總督府接手營造的龜山水力發電所完工,發電所內的水輪機在新店溪水推動下,開始運轉發電,自此台北城、大稻埕、艋舺大放光明,水,不再只是水,水力點亮了台北城的夜晚,也宣告台北正式步入現代化的軌道。戰後,台電公司接續建設因戰亂停工的烏來發電所,並陸續於新店溪沿岸興建小粗坑發電所、新龜山發電所──這三座被台電人暱稱為「小烏龜」的第一代串聯川流式水力發電所,因著新店溪豐沛穩定的水量,曲折且高低落差大的天然地勢,貢獻當時全台灣四分之一的發電量,穩健地支撐起戰後全台的快速發展。 時光流轉,自第一座水力電廠建成已過百年,當發電設施被歲月遮掩風華,人們也逐漸淡忘電業建設的崢嶸歲月,台電期待透過電業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為後人留下紀錄、為前人延續使命,也為台電傳承永續發展的理念與價值。因此自2016 年底啟動文物資產保存運維專案,期望透過水力發電文史資料清查及圖書編撰,以文字及影像紀錄,留存那些或將逝去的文物與歷史。 本書作者走訪新店溪沿岸踏查電業史蹟,訪談電廠員工、退休耆老、在地文史工作者及社區民眾,期望讓歷史躍出泛黃史料,透過動人的庶民故事訴說更多電廠的歷史點滴。作者更尋訪舊文物及老照片以對照現今實景、還原歷史風貌,呈現百年來新店溪畔的發電廠群,讓讀者彷如踏入時光長廊般穿梭歲月、走回歷史,體驗電廠繁榮歲月與在地人文地景風情。 書中最動人的段落,是描寫來自天南地北的電廠同仁們的故事,緣份讓他們共同在新店溪畔落地生根,即使電廠地屬偏遠,但純樸的環境不僅營造「以廠為家、親如家人」的氛圍,更以開放的心與社區共享、共榮,大家齊心為台灣穩定供電而努力,這種使命感與台電一家的情感,如同台電人流淌於生命中的血液,代代傳承。 這本書,不僅是訴說新店溪水力發電的歷史,書裡描寫的,更是一群人、一座城市、一條河川與電力如何共存共榮的故事,台電期望透過這本書,將新店溪與大台北地區綿延交織的百年故事,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學前兒童,青少年,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電力事業、史蹟、臺灣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4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秘書處 姓名:林圻翰 電話:02-2366-5066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2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