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黃季瀛,1934生於彰化鹿港,童年因兄長而接觸相機,對攝影深深癡迷。1953年回到家鄉的國小任教,課餘時間自行觀摩日本攝影雜誌、磨練拍照及暗房技術。1960年代開始嘗試彩色攝影,70年代加入鄉土文化攝影群,拍攝同時也撰文投稿,介紹歷史古蹟。退休後數度踏查域外江河,筆耕攝影專欄。鏡頭常帶感情,起初以任教的小學為創作天地,將孩童嬉戲、嚎啕的情態的瞬間凝結於紙上。足跡踏遍家鄉鹿港、臺灣各地,捕捉鄉土古蹟風情。1980年代起透過鏡頭,留存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遼闊壯麗的邊疆風光,以照片喚起觀者對人性的關懷。本書收錄〈讀書圓夢‧影映童顏〉、〈感性尋索故土芬芳〉、〈天地藏情‧忘路遠近〉、〈攝影‧永遠的牽掛〉等文章,透過這些篇章的梳理,鋪排出台灣攝影家劉安明與攝影之間的交織。
目次
02 部長序
04 館長序
06 攝影家序
10 小傳
15 讀書圓夢,影映童顏
43 感性尋索故土芬芳
105 天地藏情,忘路遠近
137 攝影,是放不下的!
157 注釋
158 黃季瀛大事記
161 參考書目
編/著/譯者簡介
葉柏強
生於玉里,赴臺中求學多年,後返回故鄉,致力於在地文史,並推動數位典藏文化記憶。他專研解析老照片,書寫在地記憶,傳承歷史文化。著有《顧我洄瀾》、《林桂興與他的時代》等書。
序言/導讀
透過影像,頌揚溫馨有愛的人性
半世紀來,我習以相機捕捉周遭生活中真實、親切的影像,透過
影像訴說心靈的感受,期望能夠率直地頌揚溫馨有愛的人性。不
管這些作品是否具備「藝術」成分,只要能引導觀者深思,獲得
共鳴,我就深為自豪、感動,並相信自己把握了攝影的如實本
質。
1960 年代,臺灣面臨經濟困頓,無邪、天真的兒童從終日勞累
的父母身上初識無奈的生活夢魘。這些以黑白照片呈現的兒童影
像,是我攝影生涯中最珍愛的作品,它們保存的不只是畫面中的
孩童,也讓我想起按下快門之際,心中隱微難言的感傷情緒。
一般人對我的印象是「身不離機的老師」。有天下課回到家,我
見到我的三個小孩正在走廊上,為騎三輪車起爭執,於是不假
思索拍了張自認為「決定性瞬間」的好照片(1-5)。沖片後,我
用 24 X 20 吋全紙相片放相,但久久想不出恰當標題,裝框後便
堆放在閣樓。直到 50 年後,2018 年國立臺灣博物館委託黃明川
導演來拍攝影音紀錄,他上樓搜出此件無名作品,凝視相片數秒
便命好題目:〈老三委屈〉。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切題!我想了
50 年,大師用幾秒鐘就解決。1890 年代攝影大師 William Lake
Price 說過:「如果想攝影在藝術上有地位,就必須首先培養審美
的能力和充實藝術的修養。」這確是很有見地的。
回首來時,影像中所蘊藏的故事,還有太多可講的。慶幸《臺灣
攝影家系列叢書》陸續出版,讓國人從影像中瞭解到世間的苦難
與喜樂,讓眾生在生活裡充滿溫馨與甜美。謹致以崇高的敬意與
衷心的感謝。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攝影家,臺灣傳記,攝影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6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家攝影博物館籌備小組
姓名:張雅茹
電話:04-23723552-351
地址:台中市五權西路一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