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830
:::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信仰與地方再現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信仰與地方再現

  • 統一編號GPN:1010801725
  • 出版日期:2019/10
  • 作/編/譯者:邱延洲李橙安
  • 語言:中文
  • 頁數:224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經歷近百年的變遷,我們得到了什麼?
是否又失落了什麼?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始於昭和四年,當時左營區長,也是活動發起者鄭新芬認為,此可達振興商況之目的,更可帶動地方聚落的發展。
時至今日,出巡活動依然深受在地「十三角落」的支持,與時俱進又別具特色的科儀與陣頭,更是「市定民俗」且廣為人知!
高雄是少數同時擁有二座城池以及二座城隍廟的城市,尤其是位於左營的鳳山縣舊城,其規模與周邊聚落祠廟之完整,放眼全國可說是絕無僅有。
過去,少有深入研究舊城城隍廟的歷史沿革,以及左營各聚落間之關係演進。本書透過城隍廟「與地方薺英之間關係」、「出巡歷史演變與民俗課題」及「文化資產修復」三個面向,再現其間脈絡。

目次

局長序 從常民文化出發,留下城市最美好的歷史記憶
序言
壹、從清代官廟走入民間社會的共同治理
一、城隍信仰與鳳邑舊城城隍廟之肇始
二、舊城城隍廟重修與十三角落仕紳之參與
貳、舊城城隍廟十三角落組織及其公廟簡介
一、十三角落組織管理型態之形成
二、十三角落公廟簡介
參、鳳邑舊城城隍出巡與市定民俗
一、日治時期由官方與民間共同催生之城隍出巡
舊城城隍出巡的科期與內涵
二、丙申科舊城城隍出巡主要儀式與陣頭
三、市定民俗的登錄與形塑歷程
肆、鳳邑舊城城隍廟戊戌年重修與彩繪保存
一、舊城城隍廟戊戌年重修與文物保存
二、門神彩繪保存修復
伍、參考文獻
陸、附錄
一、責任有限舊城信用合作社發起人員名單
二、舊城城隍廟重建委員身分一覽表
三、民國五十七年歲次戊申科舊城城隍廟慶成建醮大典紀念碑
四、民國八十五年四月一日舊城城隍廟慶成建醮收入支出結算碑
五、十三角落公廟興建年表

編/著/譯者簡介

李橙安
1978年出生於左營洲仔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畢業,目前為高雄市鳳山社區大學校長;2001年設立「洲仔清水宮資訊網」,2006年創設「臺灣傳香」資訊網。2012年以「左營鳳邑舊城城隍廟『十三角落』祭祀圏之研究」入選「寫高雄——年輕城市的微歷史」計畫,於2013年正式出版。2016年提報「舊城城隍出巡」為本市重要民俗,並於2018年經高雄歷史博物館審查通過。
邱延洲
高雄鳳山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現為草地人民俗文化工作室執行長。研究專業為鸞堂信仰、民間宗教,民俗文化資產等,專書撰有《臺灣鳳邑儒教聯堂的飛鸞勸化與社會網絡》、《覆鼎金物語:高雄市墓葬史初探》;亦有十數篇有關鸞堂信仰、民俗文化資產、小法科儀之單篇文章發表。近年,專注於民俗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探討。
周志明
1975年出生於台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研究所畢業,原服務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在助理研究員期間專注於國內建築彩繪、寺廟文物及考古遺物的保存科學研究,現為采牧士山房負責人。截至目前已完成連江縣、金門縣、台南市及嘉義市等地區的寺廟祭祀文物的維護案例。

序言/導讀

序言 高雄是少數同時擁有二座城池以及二座城隍廟的城市,尤其是位於左營的鳳山縣舊城,其規模與周邊聚落祠廟之完整,放眼全國可說是絕無僅有。為了做好文資保存,帶動城市發展,高雄市政府與文化部於二〇一六年底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見城計畫」。以考察舊城遺址、保存文化資產、再現聚落文化、推動觀光遊憩等方式,重新連結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找回城市的光榮感。然舊城的再現,除了舊城考古上所做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周邊聚落的參與,以及文化特色上的展現。 鳳山縣舊城古稱「興隆庄」,因先民相繼入墾發展成「里」,後因人口不斷增加再分為「興隆內里」與「興隆外里」。雖然興隆內、外里一詞隨著日治時期區里重新劃分而走入歷史,但位於舊城北門外的鳳邑舊城城隍廟卻透過信仰及其背後社會網絡的連結,不僅完成了城隍廟的重建,更因此帶動了興隆內、外里十三角落及其廟宇文化的保存。 舊城城隍廟之出巡,肇始於大正七年,由當時左營區長鄭新芬所發起,其規模堪稱南臺灣城隍信仰一大盛事。鄭新芬除擔任左營區長一職,因其經商有成,更與謝耀麟等地方仕紳發起籌組「責任有限舊城信用組合」,甚至利用舊城城隍廟做為辦理社員會議之空間,而舊城城隍出巡之倡議,鄭新芬認為除了透過迎神賽會達到振興商況之目的,透過城隍廟之經營可與地方仕紳產生連結、帶動地方之治理。 舊城城隍廟於戰後發起重修, 礙於當時民力尚待復甦, 延至民國五十一年由仕紳謝耀麟發起,並延續日治時期地方共同參與之精神,採用十三角落共同鳩資重建的方式進行推動,整體工程委託台南吳橫先生進行設計,更麟聘潘麗水先生進行彩繪,迨落成後由謝耀麟等仕紳倡議,邀集積極參與重建的十三個地方公廟共同進行管理委員會之籌組,成為全國唯一由十三個角頭共同管理的城隍廟。 「舊城城隍出巡」分別於民國三十九年、四十七年、五十八年、六十年及六十六年舉行,曾有約十年之停滯,民國八十六年到一〇〇年之間則採三年一次辦理,最近一次為民國一〇五年。因其豐富的歷史沿革與特殊的信仰文化,一〇七年經高雄市政府公告為「市定民俗」,舊城城隍廟本體建築也於一〇七年十二月展開本世紀以來最大規模之重修。 本書詳細描述舊城城隍出巡的歷史脈絡,再現了舊城城隍廟與地方社會網絡的連結,梳理舊城城隍廟經營背後與地方治理的多重關係。同時也希望此一精神延續至文化資產的保存,透過重修廟宇、推廣民俗和保存文物,帶動起十三個角落的共同參與。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高雄,地方學,城隍信仰,民俗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2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部 姓名:王興安 電話:07-5312560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