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838
:::
沒有掌聲的討海人: 走過八斗子海灣60年

沒有掌聲的討海人: 走過八斗子海灣60年

  • 統一編號GPN:1010801950
  • 出版日期:2019/12
  • 作/編/譯者:廖鴻基編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224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本書緣起於2018年3月,個人提出〈基隆海岸寫作計畫〉,選定東起八斗子西至大武崙這段約十三公里基隆海岸為觀察及書寫空間,邀集基隆在地對海岸寫作感興趣人士,於八斗子漁村文物館每月聚會一次,討論及分享海岸觀察及寫作經驗,所集結完成的作品之一。
台灣海岸面貌多元,但海岸書寫並不常見。本書或可引風氣之先,鼓勵台灣的海岸書寫,讓台灣社會轉過頭來視海岸為島嶼門面。
本書文稿約八萬多字,圖片三十多張,主要作者三人:杜世寬、許焜山、杜秀蓮,皆為八斗子在地人,並由個人編著。
八斗子位於基隆東側,為北部最大漁港,漁村歷史300多年。本書記述從漁村到火力電廠到海科館的人文歷史變遷。

目次

校長序 重現八斗子的生命記憶/ 張清風 6
推薦序
海如果會說話, 它會想跟人說什麼?/ 汪啟疆 8
寫出漁港的美麗與哀愁/ 郝譽翔 12
代序海岸書寫 / 廖鴻基 14
沒有掌聲的討海人 / 杜秀蓮 21
尋找被遺忘的討海人 / 許焜山 115
走過八斗子海灣六十年 / 杜世寬 150

編/著/譯者簡介

廖鴻基
1957年生,花蓮人,曾經討海。
執行過海上鯨豚調查,是台灣賞鯨活動發起及規劃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曾從事多樣海上計畫;將長年海上生活經驗寫成文章,出版為《討海人》、《漂島》、《鯨生鯨世》、《後山鯨書》、《海童》、《黑潮漂流》等二十餘部海洋文學作品,獲得多種重要文學獎之肯定。
杜秀蓮
出生於基隆八斗子漁村。
基隆市顧八斗協會理事長。
基隆市社區營造提案人。
基隆市社區規畫師。
成立八斗金獅團。
主辦八斗義診站(與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合作)、八斗子美好一天攝影比賽、八斗職人紀錄片比賽、「元宵節 點亮八斗」活動、水保局迴游農村計畫。
許焜山
出生於基隆八斗子漁村,是土生土長的海邊人。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畢業。
成立「八斗子漁村文物館」,從事漁村文物的收藏。
出版地方性小雜誌《東北風》,記錄漁村文史。
杜世寬
出生於基隆八斗子漁村,青少年時期,曾經討海。
曾任台灣電力公司分發北部火力電廠儀器部門擔任維護技術工員、北部火力電廠儀器工程師、台電協和發電廠擔任控制機械及測試儀器課長。

序言/導讀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八斗子漁港,一個台灣早期填海造港的漁業中心,有別於基隆其他港口的繁榮及貿易,八斗子是一個完全以捕撈魚貨生活的樸實漁村,當地漁民依海為生的智慧與當地漁業的歷史記憶發展出屬於我們八斗子獨特的海洋文化。然而在臺灣多元文化的大敘事中,八斗漁村獨特的張力與歷史生命記事仍然容易被忽略,相對於歷史大敘事,這群居民的海洋知識、與漁村之間的情感依附、生命經驗也少有機會留下記錄。 「沒有掌聲的討海人-走過八斗子海灣60年」一書是全民共同參與敘說個人生命記憶重要的紀錄,透過文字傾吐分享,書中每篇有血有淚的真實故事讓人感動不已。整本書如同一份深刻的回憶,看得到與海共生的人們擇居而安的期待、落地生根的喜悅,歷經風霜的搏鬥,也看得到生命過程中被隱藏、被刻意遺忘的痛苦,儘管身上烙印著滿滿的痂痕,仍然挺直腰桿,努力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八斗子的討海人呀….. 八斗子鄰近我們海大,也是海大USR實踐基地,本人過去求學期間,曾住在八斗子漁村三年,對八斗子總是充滿了情感與關注,很高興看到廖鴻基老師能帶著八斗漁村的居民,說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故事,本人有幸能先拜讀,至感榮幸,並樂於推薦,邀請讀者及社會大眾一起從這本書中看見臺灣漁村的生命記憶,讓曾經的「默聲人」不再「陌生」,期盼能從互相的認識與瞭解,成就和諧共容的社會。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八斗子,討海人,基隆,漁港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2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出版中心 姓名:陳怡伶 電話:0224622192分機2127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