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目前臺南的永康、新化、歸仁、仁德一帶,尚有許多聚落仍保留擔餅、擔龜之俗,儀式內容與分餅(龜)方式不盡相同,因地而異,其中,以永康廣興宮境內的擔餅習俗歷史悠久,跨越區域廣且涵蓋聚落多,是目前規模最盛大者。
本書深入介紹臺南無形文化資產─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從新生周歲以前重要生育禮俗談起,再介紹永康廣興宮擔餅活動的歷史沿革、福份制度、儀式與分餅過程;並整理簡述近十年來鹽水溪以南、二仁溪以北一帶所採集到的擔餅活動。
目次
004 市長序
006 局長序
008 處長序
010 作者序
014 作者簡介
018 文化資產指定
024 第一章 前言
030 第二章 漢人傳統生育禮俗
044 第三章 臺南地區的擔餅活動
068 第四章 廣興宮境內擔餅節
120 第五章 樹仔腳福安宮擔餅
136 第六章 結論
148 參考書目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張耘書
經歷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專案企劃師
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
參與計畫
2002年文建會臺南市大涼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案
2006、2008年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灣地區地名普查工作及地名資料庫建置計畫」
2010年「宗教與地方社會──永康宗教調查研究」
2011年「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寺廟資料庫計畫」臺南地區寺廟調查
2011年教育部《體育運動大辭典》編定計畫
新港奉天宮志編纂計畫(協修)
2012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傳統金屬工藝技藝調查研究計畫」
「臺南市邁向文學之都資源調查計畫」
2013~2015年「102年藝氣風發──藝陣影像、音像數位典藏計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調查分析計畫」
永康開天宮志編纂
2016年臺南市政府「0206大地震全紀錄」
2017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6年臺南市歷史名人小傳」
2018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7年臺南市歷史名人小傳」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歷史場域資料數位化編撰計畫」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南關線三大廟王醮祭典調查研究案」(協同主持人)
專書著作
1.《臺南媽祖信仰研究》,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3 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推廣性書刊佳作獎)
2.《鎏金歲月‧金工之美──臺南傳統金工藝術》,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與 多人合著)
3.《貫古通今臺19甲》,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4
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推廣性書刊佳作獎)
4.《護佑婦孺──臺灣十二婆姐陣》,博揚文化,2015。
5.《藝陣傳神──臺灣傳統民俗藝陣》,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5。(黃文博編、與多人合著)
6.《臺南金屬工藝研究》,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6。
7.《臺南府城舊街新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8.《揮別傷痛,迎向重生:0206臺南大地震全紀錄》,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與多人合著)
9.《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7)》,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7。(與多人合著)
10.《臺南府城餅舖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8。(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8 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推廣性書刊佳作獎)
11.《永康區開天宮志》,永康區開天宮管理委員會、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學研究中
心,2019。(與戴文鋒、陳宏田合著)
12.《關廟山西宮戊戌科慶成祈安五朝王醮暨遊社》,關廟山西宮管委會,2019。(與多人合著)
13.《臺南嫁娶禮俗研究》,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蔚藍文化,2019。(與鄭佩雯合著)
單篇論文
1.〈禳災祈福度關煞──開天宮契子過限〉,《民俗與文化》第7期,2012/7。
2.〈歷史與空間:臺灣媽祖廟數量與分佈探討〉,《民俗與文化》第8期,2013/7。(與多人合著)
3.〈臺灣嘉義地區媽祖信仰儀式初探──以新港奉天宮為中心的討論〉(與洪瑩發合著,發表於第二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2014/8中國莆田)
4.〈府城傳統糕餅的文化內涵〉,《臺南文獻》第13輯,2018/6。
5.〈關廟山西宮香境藝陣初探〉,《臺南文獻》第14輯,2018/10。(與戴瑋志合
著)
序言/導讀
閱讀臺南文資 放眼世界遺產
複雜交錯的山海位置,造就臺灣歷史的歧異性。臺南身為臺灣古都,眾多相異文化在此相會,迸發出燦爛的火花,譜出臺南豐富獨特的文化資產。為記錄臺南最珍貴的文資瑰寶,臺南市府透過出版一系列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以深入淺出的書寫方式,一探臺南文化資產之價值,希冀藉由書寫,呈現在地風貌,讓臺南文化從地方啟程,航行全球。
臺南擁有獨特的歷史進程,既留存大航海時期、日本時代的殖民經驗,也留下多元文化與信仰,先民們透過有形的廟宇、建築群以及無形的民俗儀式,將歷史記憶烙印進日常生活中,傳承至今。
近代全球所提倡的「文化遺產」概念,代表對「文化」的日漸重視,不再將歷史進程中建構的「文化」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應該予以保存及維護的「遺產」,更是全人類都應該保護的「世界遺產」。
2014年開始出版的《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秉持著「閱讀文資」的理念,邀請各領域專業的研究者以細膩動人的筆觸,描繪臺南多元的文化資產。從有形的建築、聚落到無形的民俗、傳統表演藝術,透過作家的在地研究,將臺南豐潤的文化資產,轉化成一本又一本深入土地與家鄉文化的紀錄,訴說眾多文化資產背後所蘊含的先人智慧與真摯情感,並得以建構系統性的「臺南學」知識。
透過「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的持續出版與閱讀推廣,期待臺南獨具魅力的文化資產,成為接軌世界的重要窗口,展現臺灣文化多元性與獨特性,相信「越在地,越國際」,臺南精彩的在地文化資產,會是世界文化遺產裡的重要瑰寶。
臺南市市長 黃偉哲
周詳文資采風,守護在地記憶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自2014年出版以來,持續邀請在地的文史工作者,以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將臺南珍貴的文化資產,介紹給國內外讀者,開啟認識臺南的知識之窗,亦是研究臺南文化的墊腳石。
隨著國內外有關世界遺產、文化資產的資訊普及,以及文化資產保存方式與時俱進,透過科技與傳媒的發達,大眾更加了解與重視文化資產。文化資產不僅反映技術、藝術、歷史上的價值,更是人們長期與自然、社會互動下,代代相傳、無可取代的珍貴記憶,蘊藏人們敬天知命、文化傳承的情感。
臺南市的歷史風華,便是由在地豐富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交織而成。文化局如同在地記憶的守護者,致力保存珍貴文化資產,並在承繼傳統的同時,以創新多元的方式,發展臺南源源不絕的文化軟實力,展現臺南歷久彌新的風貌。
轉眼叢書第六輯付之梨棗,本輯涵蓋有形文化資產:《開基天后宮》、《原水交社宿舍群》以及無形文化資產:《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臺南市定民俗宗族祭典─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及榴陽王郭氏宗親祭祖大典》、《安平靈濟殿孤棚祭》、《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在黃文博校長的主持編輯下,大臺南文化資產之精彩,躍然紙上。誠摯邀請各位認識這些文化資產,感受臺南在地文化記憶的溫度。
臺南市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深耕大臺南 發掘在地之美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出版計畫,今年已邁入第五年,時光匆匆流逝,不變的是文化資產管理處肩負守護臺南文化資產的使命,並透過出版計畫持續調查、記錄臺南文化瑰寶,見證臺南文化資產多元風貌。
第六輯內容包含有形文化資產:《開基天后宮》、《原水交社宿舍群》以及無形文化資產:《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臺南市定民俗宗族祭典─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及榴陽王郭氏宗親祭祖大典》、《安平靈濟殿孤棚祭》。
《開基天后宮》創立於鄭氏時期,是臺南媽祖廟濫觴,也是媽祖信仰的重要里程碑。作者曾國棟詳細爬梳《開基天后宮》之悠長歷史,並運用動人筆觸,細膩展現《開基天后宮》建築與文物的精緻華美。
《原水交社宿舍群》代表臺南眷村聚落及眷村文化的縮影。作者朱戎梅以在地住民的角度,重現建立在「桶盤淺」上的「水交社」舊時風采,帶領讀者穿梭時光之流,領略該地獨特的聚落生活與走過的歷史。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記錄臺南孔廟依循古禮的祭孔儀式、禮樂及相關禮器,作者陳桂蘭對臺南孔廟的祭祀儀禮進行嚴謹的考證與書寫,以文字銘刻重要儀式,見證儒學精神在臺灣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臺南市定民俗宗族祭典─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及榴陽王郭氏宗親祭祖大典》、《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及《安平靈濟殿孤棚祭》則是臺南的常民文化資產,源於日常生活,體現人們對「地方」的認同感、團結性以及醇厚的人情味。
臺南文化資產管理處感謝每位作者的辛勞與奉獻,《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六輯的出版,是臺南文化資產傳承的重要媒介,也期待透過持續深耕臺南的出版工作,為臺南文化根基提供茁壯的養分與力量,不斷發掘臺南在地的人文之美。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處長 林喬彬
作者序
傳統農業社會,男性是家庭勞動與防禦的主力,同時也承繼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因此「添丁」被視為家庭、甚至家族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除了稟告祖先外,亦有拜神酬謝之俗。臺南部分地區更有以聚落或廟宇祭祀圈為範圍舉辦的添丁民俗活動,在神明誕辰日,由添丁戶製作水餅或紅龜到廟宇酬神還願,再於祭祀後分送給鄰里或參與福份的人家,分享添丁的喜悅。因早昔這些水餅、紅龜等皆放置於擔籃,以扁擔肩挑分送,故稱「擔餅」或「擔紅龜」。
十年前,筆者因進行「宗教與地方社會─永康宗教調查研究」案,有機會在永康、新化一帶調查當地的擔餅(擔龜)習俗,看著喜獲麟兒的家庭,親自向庄民貺餅報喜,也接受眾人的道賀,既有分享喜悅的心情,也有著人與人之間「陪綴」(pue-tue)的禮尚往來熱情。而分送水餅時,平日裡各自忙碌的庄民藉此機會彼此寒暄,過程中更流露溫馨暖意,堪稱是臺灣人情味的最佳展現。
目前臺南的永康、新化、歸仁、仁德一帶,尚有許多聚落仍保留擔餅、擔龜之俗,儀式內容與分餅(龜)方式不盡相同,因地而異,其中,以永康廣興宮境內的擔餅習俗歷史悠久,跨越區域廣且涵蓋聚落多,是目前規模最盛大者。
每到擔餅日,添丁戶攜兒帶餅前往廟裡共同祭祀後,再將水餅分送給庄中參與「福份」者,除具有團體性意義外,藉由祭儀的進行與儀式轉化,更有感謝神恩與還願之意,也象徵新生兒展開與社會的連結,建構從家庭正式進入社會團體的身分。而廣興宮的福份制度不僅是早年廟內重要經費來源,維持祭祀活動與擔餅習俗歷久不衰,其嚴謹的繼承制度以及獨有的「老大餅」更蘊含了尊崇倫理、敬老尊賢的人文精神,成為其重要的特色。
擔餅活動結合民間信仰與生命禮俗,是故,本書從新生兒周歲以前重要的生育禮俗談起,再介紹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活動的歷史沿革、福份制度、儀式與分餅過程。而鄰近的樹仔腳原為廣興宮的角頭,隸屬廣興宮轄境,舊時乃共同參與廣興宮祭祀與擔餅,直到庄廟福安宮建成後才自行舉辦,由於儀俗乃源自廣興宮,因此也列入撰寫。此外,筆者也另闢一章節,整理簡述近十年來於鹽水溪以南、二仁溪以北一帶所採集到的擔餅(擔龜)活動,裨益讀者能得擔餅習俗之梗概; 並將調查彙整成果, 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的整合,以主題故事地圖呈現於網路(QR Code),期能藉由歷史地圖一窺擔餅(擔龜)習俗的地理空間分佈及其關聯性。
本書得以付梓,感謝黃文博校長審稿並惠賜卓見,讓內容免於疏漏;以及筆者服務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在臺南地區歷史圖資及GIS技術的協助,令這本書有更完整的呈現。也感謝永康廣興宮前董事長蔡百齡、董事長蔡武田、秘書吳玉珊、執事人員林志男、福安宮總幹事梁進財等人協助田調訪談;以及永康王吉生水果餅、王西勢食品行、頂好烘焙坊、新化泰香餅舖、元鄉麵包、仁德的土庫餅店等多家餅店提供線索,讓我循著餅香去追喜訊;此外感謝董峰政老師與許多在地耆老的分享,他們說的是故事,也是自身經歷,這是常民的生活,平凡但卻美好;更感謝聚落裡可愛的居民於擔餅(擔龜)時帶著我「分餅」,跟著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報喜,幾年下來,景況或有不同,甚至如今與時俱進、因時制宜的也擔起女兒餅,然而不變的是喜氣歡愉氣氛始終洋溢,在少子化的今日,更顯彌足珍貴。
「喜添兒、貺龜餅」這樣傳統聚落裡的盛事,不僅是民俗,同時也是紀錄並反映地方社會的歷史,有機會一定要親自走訪,認識參與!
張耘書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民俗活動,民間信仰,臺南市永康區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53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姓名:林喬彬
電話:06-2213569
地址:700臺南市中西區正路5巷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