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268
:::
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

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

  • 統一編號GPN:1010802271
  • 出版日期:2019/12
  • 作/編/譯者:張寧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486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9865432164
  • 出版單位:中央研究院
  • 開數:A5
  • 版次:初
  • 價格:定價$400
書籍介紹

為了探究文化移轉時可能發生的諸多現象以及其背後的歷史動力,本書以「異國事物的轉譯」為題進行探討,且另闢蹊徑將考察重心由文化的複製與移植,移至其間「看似相同、實則有異」的曖昧轉變,希望藉由近代中國的案例,探索文化與文化互動時的若干原則。
全書主要以當時日正當中的大英帝國與力圖振作的中國為載體,以中西往來頻繁的上海為地理空間,藉檢視具有豐富文化意涵的跑馬、跑狗、回力球等三項西式運動,來分析文化移轉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
本書特色在於將過去「次殖民地」的說法去政治化,正面檢視上海殖民社會的特性。藉著將大英帝國具體化,書中深入論述運動與殖民之間的複雜關係;而讀者也會發現,跑馬、跑狗、回力球賽這些賭博性質濃厚的「異國事物」進入中國後,不僅出現顧此失彼、甚至暗渡陳倉的情況,其原有的運動意義也無可避免地被重新解釋。

目次

導 論 1
文化的轉譯 4
賽馬與殖民 13
總會與階級 20
運動與賭博 29
第一部運動與殖民
第一章 殖民社會的支柱:上海跑馬總會 37
並行的發展 39
制度的調整 54
身分形塑的工具 73
第二章 監督下的轉譯:萬國體育會 101
對高階文化的嚮往 103
賽馬文化的擴散 118
分而治之 135
第三章 轉譯的失控:上海中國賽馬會 153
純粹華人的賽馬機關 155
賽馬的民主化 175
青幫三大亨 190
白相人馬主 201
第二部運動與娛樂
第四章 從觀看到下注 223
看跑馬 226
買馬票 246
香賓潮 267
第五章 是運動還是賭博? 291
現代大眾娛樂 292
奔赴跑狗場 308
賽狗爭議 323
商業性賭博 338
第六章 「賭心思」 359
世上最快的球戲 361
特殊的吸引力 378
賭博的知識化 395
對傳統的援引 414
結 論 433
不斷變化中的「異物」 433
文化轉譯的動力 436
殖民與殖民文化 440
徵引書目 447
索 引 469

編/著/譯者簡介

張寧,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訪長為文化史、城市史、企業史及醫療史,集中於中西文化間相互交流往來的人、事、物,包括體育活動、英式俱樂部、西藥、冷凍蛋品等。此係作者的第一本專書,主要討論西式運動進入中國後的文化質變。

序言/導讀

時間過得真快,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一轉眼已二十年。還記得第一次在所裡的學術報告,講的便是清末民初外人社群在上海近郊的打鳥活動,討論他們為何冬日手持獵槍、搭乘小船,進入甫經太平天國蹂躪過的村莊或湖泊射鳥。本以為這個題目太過冷門,難引起大家的興趣,不料會後同事巫仁恕與張建俅興奮地來找我,鼓勵我繼續追蹤外人社群的生活,乃至文化互相接觸時的轉變與衝突。從此,我便展開了這趟漫長的追求之旅。 在追尋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白,除了同事的鼓勵,切身的經驗也是另一股驅使我前進的力量。我在英國讀書時,周圍有很多同學來自大英國協,即英國前殖民地,如加拿大、澳洲、南非、奈及利亞、肯亞、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香港等。他們都是當地非常優秀的學生,獲獎學金來劍橋大學深造,儘管腔調各異,但英文書寫能力極佳,一位奈及利亞的朋友還被指導老師誇說「英文比英國人還好」。英文究竟要多好,才算比英國人好?要花多大的力氣,才能得到這種稱讚?研究過殖民社會之後,我才曉得,被殖民者學到的不僅是語言,還有背後母國的文化與價值觀。 當時大英帝國雖已解體,但殖民遺緒仍在。一位非洲朋友告訴我,他們村子裡有位老先生堅持每天喝英式下午茶,即便在40 度高溫的酷夏,也依然故我,因而傳為笑談。一位前輩華人學者則告訴我,他們在香港時,港英政府一再宣傳要保持整潔,不要隨地吐痰、亂丟紙屑,到1960 年代他遠赴倫敦讀書,卻發現雙層巴士上青少年恣意把腳翹在前座,吃過的巧克力包裝紙隨手亂丟,對母國的想像頓時幻滅。 完成學位回國後,我很快便重新融入自小生活的環境,但日常生活中不時會發現一些與外國似同非同的事物,引我深思。譬如,在西方公共交通工具上常留有一個位子,上方寫著handicapped 或disabled,意指保留給身心障礙、站立困難者,台北捷運將之譯為「博愛座」,美則美矣,但坐的人就變成老、弱、婦、孺了。這是用中國傳統文化嫁接西方概念的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不僅今日周遭生活如此,在清末民初西方事物大舉進入中國時,更是明顯。我想要藉著歷史上的具體案例,來分析文化接觸時的交鋒與拉鋸,其結果便是這本《異國事物的轉譯》。 這本書的完成,首先當然要感謝中研院近史所,它不僅在圖書、資料、設備等方面提供絕佳的支援體系,更不乏相互砥礪的同仁。歷屆兩位學術副所長—余敏玲與巫仁恕教授—在我寫作最後階段經常耳提面命,不過表達方式完全不同。敏玲總是開門見山地問:「你的書寫得怎麼樣了?」巫教授則說:「張教授!你最近應該有點焦慮吧?」他並建議我正面表達對後殖民的想法。對他們兩位不懈的關心,我十分感激。康豹教授人如其名,他是我〈導言〉的第一位讀者,豹爪一揮,毫不客氣地提出許多指正。他就事論事,其實內心柔軟,對後進循循善誘,令我倍感受益。雷祥麟教授對學術同樣真摯熱情,遇到可討論的問題,不吝付出時間,主動出擊。有一次我在討論會上報告華商賽馬場,會後他立刻大駕光臨我辦公室,與我分享他對「轉譯」的看法。 近史所的同事不僅提供知識上的刺激,也提供生活上的扶持。城市史研究群成員如巫仁恕、林美莉、孫慧敏、連玲玲等,在我人生許多重大時刻,包括結婚、父親過世等,均扮演重要角色,對此我永遠銘記在心。其中,我與玲玲約略同時進行專書寫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午餐會,每週五中午兩人一同吃便當,一面「坦白從寬」,交代過去一週的寫作進度,一面放言高論,書中的許多概念就此成形。 此外,我還要鄭重感謝三位匿名審查人的詳閱斧正,他們的意見迫使我更深刻地思考「轉譯」的定義。 在本書撰寫期間,助理羅順毅、陳昕劭、盤惠秦多次查找資料;鄭碩繪製了圖1.1、1.4、2.2、3.1、5.3、6.1 及6.9,羅順毅繪製了圖1.5;張珍琳校對並潤飾文字,他們盡心盡力協助,謹在此一併致謝。 我在劍橋時期的朋友謝寶玲一直認為我應該寫一本有關跑馬的書,沒想到從馬年一路跑到豬年。我也要謝謝我的先生郭欽慧,每當我在飯桌上暢言今天看到或寫了什麼有趣的故事,他總是從一個地質學家的角度,提醒我不要沉浸在細節之中,要拉大觀察的尺度,探索事件背後的動力與意義。最後,我要謝謝我的妹妹張青,她不僅替我改稿、潤稿,還慨然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讓我在本書撰寫最後階段得以全心工作,無後顧之憂。 附記1:本書為國科會專書寫作計畫「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回力球賽」(NSC 99–2410–H–001–101–MY2)研究成果。 附記2:本書第四章部分內容曾以“To See and Be Seen: Horse Racing in Shanghai, 1848–1945” 為題,發表於Toby Lincoln 與Xu Tao 合編之The Habitable City in China: Urban Hist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pp. 91–111. 第五章與第六章分別修改自〈是運動還是賭博?:跑狗論述與現代上海的成型,1927–33〉與〈「賭心思」:民國時期上海的回力球賽〉二文。前者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2(2003 年12 月),頁73–124;後者則收入巫仁恕、康豹、林美莉主編之《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頁85–112。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Cultural Translation: Horse Racing, Greyhound Racing, and Jai Alai in Modern Shanghai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文化研究,殖民主義,上海租界,運動競賽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8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發行室 姓名:吳懿廷 電話:02-27824166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