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地圖記載了土地樣貌、人群開墾移居的軌跡,人們畫出虛實的線條、手寫上不同語言的地名──每個地名都乘載一個個歷史故事。台江地區多年來因地貌改變衍生出多樣化的地景與經濟產業,本書試圖透過古地圖、文獻與採集地方耆老的回憶及口述訪談,抽絲剝繭,透過地名重新看見台江的前世今生,感受人、海、土地的共生情感。
目次
處長序
作者序
PART1 前言
PART2 地圖會說話
自然環境變遷的印證
在地產業發展的紀錄
聚落人群經營活動的側寫
PART3 台江地名小故事
他鄉變故鄉
曝一副好鹽田,卡好食一個頭路
以外國為名
微地名
水利設施及水患地名記憶:河神者,狀類蛇
國聖港的各種名字
PART4 結語—地名在旅行
語言相對論
地圖的敘事
旅行中的地名
附錄
地名出現年代推估暨語音標記一覽表
參考文獻
致謝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劉正元、吳玲青
劉正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及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畢業、澳洲國立大學人類學博士。《高雄文獻》主編。目前專注於南部地區的族群關係及飲食文化議題的研究。四處採擷故事,部停止挖掘多元而豐富的南方之音。
吳玲青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副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文學博士,《高雄文獻》編輯委員。研究領域於為清代臺灣史,著有《界外之人:瑯嶠地方的歷史與人群》(2017)一書。
序言/導讀
從地圖看見台江 從地名看待土地
台江內海因曾文溪歷次洪氾,數次的改道,地貌劇烈變化造就浮覆地、海埔地,歷經墾民多次開發形成許多新聚落,有著這塊土地上少見的「二次移民」特徵,由北而南、由東向西大規模墾拓的歷史過程。
「台江」一詞乘載了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多變下的定義,也是本處在文史調查一直以來重視的區域特色。台江擁有許多故事,透過切入的多元觀點,我們已經從「飲食文化」觀點來談,於2016年時出版《尋訪台江古早味-歷史、風土與人情的飲食故事》,開啟了追尋地方知識的旅程,發掘隱而不顯的常民文化途徑。
今日這本《行踏台江,地號名講古》是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劉正元及吳玲青兩位學者所撰述,高師大團隊耗時三年時間,實際走訪各聚落,而後又整理相當龐大數量的逐字稿,蒐羅與台江地區相關的古地圖,從田野材料與文獻中梳理。跟隨兩位老師的足跡,走入台江古今時空地域裡,看見早期人為開發概況及現況,認識這些已鮮少人知的在地地名,亦發現未出現於地名辭書中僅存於口語之間所談論的微地名。人類學者劉正元老師—從當事人的角度來觀看台江及其所在的地域環境,發掘在地人民如何看待地方;歷史學者吳玲青老師—從地圖中來端看歷經陸浮之後的開發與聚落的形成,剝絲抽繭,人民在新移墾區的擴張,地圖上的地名也逐漸呈現多樣面貌。
書內蒐集呈現相關地名小故事,然調查素材眾多,在寫作取材時難免有所取捨,不過,完整的區域地名緣由都有收錄在成果報告書,這些辛苦完成的資料在本處官網都可以下載參閱。本書也可作為認識地方史的史普書籍,或是在地學校鄉土課程的輔佐資料,而我們管理處的同仁到地方協調事情,能夠更為認識在地,用更貼近的地方用語交談,未來,我們也將持續開拓這片極具多樣性、多元化的台江文化議題。
分類
- 書籍分類 :台灣采風;文化歷史;台灣采風>國家公園;生活藝術>休閒娛樂
- 出版品分類:圖書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施政分類:
文化及觀光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Storytelling of Place Names in Taijiang Area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 台江,歷史地圖,歷史地名,七股,安南,微地名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9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解說教育課
姓名:林雯涓
電話:06-28426000轉1507
地址:70955臺南市安南區四草大道1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