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蠶桑生產飼育技術

蠶桑生產飼育技術

  • 統一編號GPN:1010802335
  • 出版日期:2019/12
  • 作/編/譯者:廖久薰吳姿嫺詹雲貞
  • 語言:中文
  • 頁數:96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蠶桑產業在台灣深耕立足超過百年,在歷史演進過程漸漸被工業與數位時代的人們淡忘。栽桑養蠶千年文化傳承的重任,一直是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們為了活化蠶業,跳脫過去養蠶只生產絲織品的框架,努力研發各種高價值的蠶桑產品。從蠶絲蛋白的萃取利用,開發化妝品、醫用敷料,到利用家蠶本體來生產北冬蟲夏草、蠶蛹機能性飼料添加物,更進一步與中央研究院及家畜衛生試驗所合作以家蠶作為生物反應器用來生產豬瘟及禽流感疫苗。甚至為了產品能觸及一般民眾,開發了機能性桑葉茶、蠶沙茶等飲品。更為了家蠶科學教育能普及,特別選育了特殊斑紋家蠶,以吸引學童們的飼養興趣。這些研發的能量,是為了醞釀蠶桑產業再次創造輝煌。
這段路程一直以來有全場同仁辛苦的耕耘,民國107年我們舉辦了國內首次的蠶繭文化創意競賽,參賽的作品都美麗得令人驚艷。同時加碼辦理浪漫蠶桑彩繪親子遊活動,讓全家大小共同進入苗栗場這個百年老店,體驗蠶桑文化之美及蠶桑現代科技的妙用。
在這些努力的累積下,我們所開設的蠶桑產業人才培育課程,受到廣大的迴響,學員們的認真投入更激勵我們努力向前。因此,促成我們研究人員將栽桑養蠶的技術轉化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與圖片,幫助學員們能更精準掌握栽桑養蠶的技巧,讓有志與我們共同振興蠶桑產業的青農與新農有隨手可及的參考資料,也藉此將這個珍貴的文化資產與技術永久保存。相信在我們與對蠶桑產業抱有熱情的各位共同努力下,未來科技新絲路必在國內風華再現。

目次

序 2
前言4
一、桑樹優良品種 8
台桑2號 8
台桑3號 9
二、桑樹之栽培管理 10
栽桑適地之選擇要件 10
桑苗繁殖法 11
栽桑前的準備 14
桑苗種植 14
桑園管理 16
三、養蠶技術 19
養蠶前預備作業 19
出庫與催青(孵化) 20
養蠶過程 21
四、熟蠶、上簇與蠶繭生產 39
熟蠶 39
上簇與蠶繭生產技術 40
五、平面繭生產技術 52
目的 52
適用範圍 52
定義 52
作業流程圖 53
流程內容說明54
六、蠶種周年繁殖技術 58
目的 58
技術內容說明60
蠶卵周年調節 69
七、家蠶病害防治 74
家蠶病害發生的可能原因 74
家蠶常見的疾病種類 75
家蠶病害防治方法 78
參考文獻 83
附錄 84
家蠶新品種育成84
農業主題館-蠶桑館 86
農業有益昆蟲產業資訊服務 89

編/著/譯者簡介

廖久薰 時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
吳姿嫺 時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詹雲貞 時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退休人員

序言/導讀

人類養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之中國浙江一帶之何姆渡文化,臺灣近代養蠶史則可從清光緒11年,首任巡撫劉銘傳鼓勵臺北富豪林維源氏在臺北附近栽桑、養蠶及繅絲起源。由於臺灣氣候溫暖適宜,桑葉終年常綠,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大力推廣蠶桑產業,以臺灣為桑苗繁殖基地,並於大加蚋堡頂內埔(現今臺北市公館)成立「桑苗養成所」,後經多年戰爭及政府更替,隨著改制成「蠶業改良場」、「蠶蜂業改良場」及現今之「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不論時空演替,皆肩負著臺灣蠶桑相關技術輔導與產業發展研究工作。 臺灣蠶桑產業技術於光復過後為發展極盛時期,1970年代國際生絲市場看好,政府投入許多資源發展蠶桑產業,包含蠶桑品種的改良、飼養設施的改善、成立蠶業生產專區、推行稚蠶共育、壯蠶條桑飼育及上簇方式的改良,大幅提升蠶農生產效率,栽桑養蠶技術於當時相當先進,更有農校設置蠶絲科或有大專院校設置紡織纖維系等積極培育蠶桑產業人才。臺灣蠶業生產技術在政府農業單位重視下,演變發展於1980年代逐漸成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後因蠶繭出口量下滑,這種勞力成本高之產業逐漸被其他工業產品取代,在2000年後年輕世代對栽桑養蠶之技術漸漸感到陌生。 蠶桑產業歷經外銷受阻,使發展受到箝制,然在21世紀生物科技產業發展下,養蠶不再是繅絲製衣的傳統產業,轉變成藉由家蠶作為生物反應器製造外源蛋白,可生產動物疫苗、抗體或干擾素等,又可利用蠶蛹生產北冬蟲夏草或機能性動物飼料。蠶絲更可透過生物科技提取蠶絲蛋白,製成美妝保養品或健康食品,現更積極採用蠶絲親膚不易使人體過敏的特性研發智能性生醫敷料。高端生物技術的研發,提升了蠶桑產業發展的競爭力,為使產業基礎技術與時俱進,本場積極投入家蠶飼育技術的改善,以提高家蠶生技產品原料生產的安全性及穩定性,包含投入家蠶病原檢測技術研究、開發家蠶全齡飼育人工飼料、生產動物疫苗專用家蠶品系之選育、專用品種家蠶蠶卵保存、孵化、催青等技術研究,有別於過去栽桑養蠶的傳統產業,採科學化目標生產養蠶模式,精進國內蠶桑原料生產技術,並以生物科技技術提高產品價值,使蠶桑產業發展成臺灣另一個高科技特色產業。 為使蠶桑生技產業能精準掌握過去栽桑養蠶及現代科學化養蠶技術,本場將貫穿古今,以本實用技術手冊,保留過去栽桑養蠶智慧,並加入現代科學化飼養技術,藉以讓讀者透過本手冊精要的說明,洞悉現代化養蠶之技術與要訣,求能提升蠶桑產業原料生產之品質,作為振興臺灣蠶桑產業及發展蠶桑新科技之基礎。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echnical manual of sericulture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桑樹,家蠶,栽培,飼養,技術手冊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蠶蜂課 姓名:廖久薰 電話:(037)222111#317 地址:36346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2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