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農藝作物自古以來提供人類存續所需糧食,包括水稻、小麥、雜糧及其他特用作物,2009至2019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農藝作物新品種9個,包括飯用水稻、加工用秈稻、低筋麵粉用小麥、中筋麵粉用小麥、耐倒伏薏苡、高產薏苡及耐熱紫錐花等,於本書分別詳述,供農業研發及生產者參考。
目次
01‧‧‧‧‧‧七葉蘭芬芳 - 水稻台中194 號/鄭佳綺
11‧‧‧‧‧‧好品種做臺灣麻糬 - 水稻台中糯196 號/鄭佳綺
19‧‧‧‧‧‧本土加工米食新寵兒 - 水稻台中秈197 號/吳以健、楊嘉凌
27‧‧‧‧‧‧豐產優質軟秈稻 - 台中秈198 號/吳以健、楊嘉凌
37‧‧‧‧‧‧臺灣第一個低筋小麥 - 小麥台中35 號/林訓仕
45‧‧‧‧‧‧中筋麵食用 - 小麥台中36 號/林訓仕
53‧‧‧‧‧‧矮株耐倒伏 - 薏苡台中4 號/廖宜倫、賴坤良
59‧‧‧‧‧‧強桿高產新選擇 - 薏苡台中5 號/廖宜倫、賴坤良
65‧‧‧‧‧‧耐熱美人 - 紫錐菊台中1 號/陳鐶斌
編/著/譯者簡介
本場創立於民國前10年(西元1902年),現址位於彰化縣大村鄉,場區面積約50公頃,另於南投縣魚池鄉設立埔里分場,面積約17公頃。直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農委會轄下第一線農業試驗研究應用與推廣的為民服務單位,主要任務為農作物品種改良、栽培技術改進,並配合農業政策進行施政協力與產業輔導。
序言/導讀
品種、環境及栽培技術是良好作物生產的三要素,其中最關鍵的為品種。農藝作物自古以來供給人類存續所需糧食,在文明發展、國家安全、生態保育及生命維續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本場研究同仁長期以作物豐產與優質為目標,近年亦積極因應氣候變遷,持續選育具良好產量、品質及耐氣候逆境特性之新品種。
2009 至2019 年間本場育成之農藝作物新品種共9 個,包括米飯具優良口感與香氣的水稻台中194 號、適製麻糬的稉糯水稻台中糯196 號、加工用硬秈水稻台中秈197 號、高產優質的軟秈水稻台中秈198 號、低筋性用途的小麥台中35 號、麵食用的中筋小麥台中36 號、矮株耐倒伏的薏苡台中4 號、強稈高產的薏苡台中5 號及耐熱性良好的紫錐菊台中1 號等品種。
育種乃經年累月之成果累積,農藝作物生長期長,一年僅1~2期作,育成一個新品種往往需費時5~10 年以上,再加上後續的推廣普及時間,至少約需10~15 年始有機會成為市場主流品種。因此,民眾所吃到的每一口飯及每一條麵,都得來不易。本場謹將過去11 年育成的9 個農藝作物新品種,依育成背景、育種歷程、栽培管理要點及產業應用等面向分別描述,並彙集成冊,以記錄為強化國產糧食生產鏈、穩固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益及打造友善韌性新農業,所做的努力,供農業研發及生產者參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場長 李紅曦 謹識
中華民國108 年12 月
分類
- 書籍分類 :教育學習
- 出版品分類:圖書
- 主題分類:
農業環保
- 施政分類:
農業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作物、品種、水稻、小麥、薏苡、紫錐花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8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改良課
聯絡人:吳以健
聯絡電話:04-8523101轉 212
聯絡地址:彰化縣大村鄉松槐路3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