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54
:::
網路崛起的社會運動對臺灣的影響

網路崛起的社會運動對臺灣的影響

  • 統一編號GPN:1010900069
  • 出版日期:2020/02
  • 作/編/譯者:廖達琪 主編
  • 語言:中文
  • 頁數:368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9211499
  • 出版單位:國立中山大學
  • 開數:18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500
書籍介紹

西元2014年春,臺灣發生太陽花社會運動,占領立法院達24天,主要責難其黑箱審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訴求開放民主,深化審議,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並以嫻熟資訊技術,透過社群媒體,大力動員,參與者眾,震驚各方。而此一網路崛起的社運,對臺灣的影響究竟是何?猶待探究。本書乃集結臺灣的政治及社會學者,分別以立法院、社區、鐵路工會、政治人物,及德國由大量使用社群媒體之社運而轉型成政黨的AfD等為對象,來探索當前世界普遍由網路崛起之社運,對民主參與及審議實踐的可能影響。本書綜合發現:網路崛起之社運對立法院及社區的民主參與及審議有助益,但對政治人物及鐵路工會的影響較不明顯,而德國新興政黨AfD則顯示較負面的效果。

目次

序 言 廖達琪 I
導 讀 何明修 V
作者簡介 XIII
C1 社會運動能修補代議赤字?
  —以臺灣紅衫軍(2006)及太陽花(2014)社運對立法院運作的影響為例
....................................................................................................廖達琪、陳月卿/1
壹、前 言 3
貳、文獻回顧及理論架構 11
叁、研究設計及方法 22
肆、兩社運對代議赤字修補之檢視 33
伍、結論及討論 43
參考文獻 47
C2 半總統制下國會議長中立是不可能的任務
  —以太陽花社運後的立法院院長為實證案例
....................................................................................................陳月卿、廖達琪/53
壹、前 言 55
貳、文獻回顧 63
叁、理論歸納 74
肆、立法院個案的探討與分析 89
伍、結 論 99
參考文獻 101
C3 當社區營造遇到參與式預算
  —兩個社區的比較研究
....................................................................................................林祐聖、陳東升/111
壹、前 言 113 
貳、社區營造與參與式預算的引入 117
叁、民主作為一種文化實踐:社區的組織文化對於參與式預算的影響 121
肆、研究案例與資料說明 125
伍、模範社區的參與式預算 131
陸、起步社區的參與式預算 142
柒、討 論 147
捌、結 論 154
參考文獻 157
C4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中高齡與高齡人口就業議題公民審議」論壇中的審議模式
....................................................................................................林祐聖、葉欣怡/163
壹、前 言 165
貳、審議民主的理念與實踐 167
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169
肆、案例背景 175
伍、審議模式的編輯 176
陸、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184
柒、討 論 195
捌、結 論 200
參考文獻 203
C5 社群媒體上的勞工行動主議I
  —臺灣鐵路勞工的Facebook與LINE效益觀初探
....................................................................................................康世昊/207
壹、網路興起的社會運動 209 
貳、臺灣鐵路運輸上的工會活動 218
叁、臺鐵企業工會總會與地方分會的社群媒體效益觀 226
肆、社群媒體公共性 vs. 單向訊息便利性 235
伍、結 論 239
參考文獻 243
C6 社群媒體上的勞工行動主義II
  —國道收費員自救會的「LINE組識」
....................................................................................................康世昊/247
壹、前 言 249
貳、國道收費員自救會的組成 258
叁、Facebook可對話,LINE可做組織 263
肆、LINE是會員屬性的延伸 269
伍、結 論 275
參考文獻 277
C7 政治人物臉書經營初探
....................................................................................................沈有忠/281
壹、前 言 283
貳、ICT對臺灣政治參與的影響 287
叁、編碼說明與研究假設 292
肆、政務相關與活動花絮的比較 299
伍、選舉競爭的發文與立委對經營臉書的意見分析 306
陸、結 論 313
參考文獻 316
C8 德國右翼政黨社群媒體經營趨勢初探
....................................................................................................沈有忠/319
壹、前 言 321
貳、社群媒體的影響與民粹化的效果 326
叁、德國民粹政黨與社群媒體 330
肆、經驗研究與發現 334
伍、初步結論與後續研究 339
參考文獻 341

編/著/譯者簡介

廖達琪 Da-chi Liao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aiwan
陳月卿 Yueh-ching Chen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獨立博士後研究員
Independent Postdoc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aiwan
林祐聖 Yu-sheng Lin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Sociolog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aiwan
陳東升 Dung-sheng Chen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葉欣怡 Hsin-yi Yeh
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Taiwan
康世昊 Shih-hao Kang
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National Formosa University, Taiwan
沈有忠 Yu-chung Shen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Tunghai University, Taiwan

序言/導讀

  2014年春臺灣發生了太陽花社會運動,青年學生領頭占據立法院達二十四天(3月18日至4月10日),並在院中架設網路平臺,自行向世界發布新聞;同時也透過社群媒體,成功動員各地學子輪流到立法院外靜坐抗議,以及集體集結大規模遊行示威(3月30日)。運動平和落幕,當時成功擋下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深刻的影響了臺灣2014地方選舉及2016的總統及立法院選舉!   不過,太陽花社運最突出的地方,也是與過往社運最大的不同之處,應是資訊工具的嫻熟使用,及社群媒介的動員效應,這也是本書最主要的緣起。基於太陽花社運與網路的密切關係,編者於2016年向科技部人文司提出「網路崛起的社會運動對臺灣的影響」之整合計畫,欲從政府、政黨及市民社會的視角,來探索其影響。   除了網羅有長期合作關係的政治學者沈有忠教授,負責政治人物及政黨部分,也很難得的邀請到社會學領域的林祐聖及康世昊教授,分別從市民社會的角度,探討社區及工會所受太陽花之衝擊。祐聖教授特別另邀請了社會學界的老幹及新枝—陳東升及葉欣怡教授,分別合作撰寫成社區營造的參與式預算,及中高齡就業議題的公民審議之實務操作情形等兩篇文章;世昊教授則聚焦分析臺鐵及國道收費員這樣的傳統工會,對社媒的接受及運用情形。編者與陳月卿博士則負責我們自己的專業—立法院受到的影響!畢竟,太陽花占領了它二十四天,批評它是黑箱、指責它不中立、追究它脫離民意,作為長期的國會研究者,很是好奇太陽花對立法院能造就的改變!   很感謝科技部,這一跨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整合計畫獲得通過,並於2017年開始執行,於2018年底執行結束;其間四人團隊常碰面交換意見,並一起參加國內及國際政治學會(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年會,發表論文,培養深厚的友誼。編者個人更是發現跨領域對話,真是能對照出每一學門的集體盲點,而似增添一點換位思考的能力!比如,政治學門較多從政府及治理的觀點分析問題,社會學門可能多從市民及民間團體的視角,解析政府政策的問題,而社會運動就是政府政策與某些能集結的市民團體之觀點的衝撞!學政治與社會的,怎能不對話!   很高興,本書做了這樣對話的初步努力!同時為了學政治及社會或其他關心這些議題的學子,能快速掌握本書各章重點,編者特別敦請國內研究社會運動的翹楚—臺大社會學系的何明修教授,幫忙撰寫「導讀」,承他允諾,在Harvard忙於研究的空檔,深入淺出的勾勒社運意涵及各章重點!   編者很同意何教授的一項觀點:社運的影響很難在短時期內評估!尤其我們還要運用經驗資料來證明什麼,很可能就會見樹不見林!而一場波瀾壯闊、牽動無數的運動,如法國大革命,可能要在歷史中定調,部分還得看誰在寫歷史!   本書《網路崛起的社會運動對臺灣的影響》,很謙卑的獻上一點初步的探討、分析,及評估,也許經不起歷史長河的考驗,但在眼前當下,我們跨領域的合作及努力,希望開啟更多的對話及思考的交錯!更燦爛的智慧火花,就留待未來吧!   本書的編成要感謝許多人,除了各章作者,以及跨刀相助的何明修教授;陳月卿博士的全程聯繫及書稿的編排整理,王英獎小姐的行政協助,中山大學研發處廖彗君小姐的耐心回應,還有中山大學提供的圖書出版補助等,均為成就此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致上十二萬分的感謝。但書中任何的問題,仍是我們的責任,懇請各方的指正及鞭策。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he Impact of Digitally Mobilized Social Movements on Taiwan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網路、社會運動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6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發處 姓名:廖彗君 電話:07-5252000#2615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