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從莊世和的文獻檔案中,先節選出最為關鍵的1943年日記,以及部分美術筆記作為彙編選集。
目前所見檔案中,莊世和的《美術筆記》一共有兩卷。本書所列的第一卷,先摘錄了莊世和上課所記的巴黎各畫派派別與內涵,透過此一系譜,讀者可了解臺灣畫家在二戰後期東京所能習得的世界現代美術進程。其後,收錄了他的讀書筆記,作者分別是莊世和在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的兩位老師:外山卯三郎的《前田寬治畫論》、澤一郎的《超現實主義》。讀者可從中觀察,臺灣畫家如何在寫實與超現實的理念之間,展開現代性的思考與辯證。
目次
部長序
編者序
莊世和藝術檔案解題
美術筆記
畫壇的派別
前田寬治畫論
A 畫論集―寫實技法的要訣
B 演講集―關於寫實美―當代寫實繪畫的繪畫基礎
超現實主義(シュールレアリズム,Surréalisme)
圖錄
1943年日記(右翻頁)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編/著/譯者簡介
蔣伯欣 主編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檔案中心主任)
序言/導讀
部長序
1. 文化部自2016年開始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強調「以軟帶硬、研究先行、擴大典藏」作為美術館發展的基礎,支持臺灣藝術史的研究、典藏與推廣,強化展覽的深度與廣度,拓展多元史觀的歷史軸線,帶動社會重新認識欣賞臺灣豐富的藝術歷程,並期使臺灣與世界藝術接軌,成為世界藝術史的一部分。
2. 在多元科技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大數據、人工智能、雲端運算等多層次、跨語際的圖像整合與語意鏈結,檔案與數位典藏的加值應用,已成為藝術史建構的新工具,將加速臺灣藝術融入世界藝術史的視野與脈絡。而不論時代如何更新求變,在藝術史的建構過程中,除了作品為研究核心之外,藝術檔案檔案不僅是藝術創作歷程的紀錄,亦是詮釋作品意涵的重要資料,文獻檔案的蒐集與建置,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3. 本部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執行「國家藝術檔案及資源體系研究計畫─視覺藝術類」,蒐集研究公私立機構及個人展覽檔案,以檔案為核心概念,從手稿、影片、深度訪談,建置藝術檔案第一手資料,深化系統性研究,相關成果將作為學界、美術館研究及檔案彙編的基礎參考。
4. 《國家藝術檔案及資源體系研究計畫成果─現代藝術史新路徑:莊世和1943年日記檔案》即是延續107年度「國家藝術檔案及資源體系研究計畫-視覺藝術類」勞務採購案辦理的「檔案的再生:戰後現代南方藝術檔案實驗展」展覽成果,將畫家莊世和先生的藝術檔案,加以整理、翻譯、出版,不僅讓國人認識臺灣的重要藝術家,理解日本殖民時代的前衛藝術內容,又豐富臺灣藝術史的現代內涵,再再體現藝術檔案對藝術書寫的重要參考價值。是國內首度針對藝術檔案進行調查、徵集、建置目錄的一個嘗試,開創藝術檔案研究建置的案例範本。
5. 順應藝術檔案管理已成國際趨勢,文化部正積極著手推動國家級藝術檔案機制平臺,期以連結民間與地方力量,合作帶動藝術檔案建置的基礎建設工作,建立藝術檔案的健全機制,與世界同軌的知識體系鏈結,保存臺灣珍貴的藝術史與文化記憶,再現我們的藝術歷程,厚植文化力,共同打造臺灣新文化時代。
部長序
1. 文化部自2016年開始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強調「以軟帶硬、研究先行、擴大典藏」作為美術館發展的基礎,支持臺灣藝術史的研究、典藏與推廣,強化展覽的深度與廣度,拓展多元史觀的歷史軸線,帶動社會重新認識欣賞臺灣豐富的藝術歷程,並期使臺灣與世界藝術接軌,成為世界藝術史的一部分。
2. 在多元科技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大數據、人工智能、雲端運算等多層次、跨語際的圖像整合與語意鏈結,檔案與數位典藏的加值應用,已成為藝術史建構的新工具,將加速臺灣藝術融入世界藝術史的視野與脈絡。而不論時代如何更新求變,在藝術史的建構過程中,除了作品為研究核心之外,藝術檔案檔案不僅是藝術創作歷程的紀錄,亦是詮釋作品意涵的重要資料,文獻檔案的蒐集與建置,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3. 本部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執行「國家藝術檔案及資源體系研究計畫─視覺藝術類」,蒐集研究公私立機構及個人展覽檔案,以檔案為核心概念,從手稿、影片、深度訪談,建置藝術檔案第一手資料,深化系統性研究,相關成果將作為學界、美術館研究及檔案彙編的基礎參考。
4. 《國家藝術檔案及資源體系研究計畫成果─現代藝術史新路徑:莊世和1943年日記檔案》即是延續107年度「國家藝術檔案及資源體系研究計畫-視覺藝術類」勞務採購案辦理的「檔案的再生:戰後現代南方藝術檔案實驗展」展覽成果,將畫家莊世和先生的藝術檔案,加以整理、翻譯、出版,不僅讓國人認識臺灣的重要藝術家,理解日本殖民時代的前衛藝術內容,又豐富臺灣藝術史的現代內涵,再再體現藝術檔案對藝術書寫的重要參考價值。是國內首度針對藝術檔案進行調查、徵集、建置目錄的一個嘗試,開創藝術檔案研究建置的案例範本。
5. 順應藝術檔案管理已成國際趨勢,文化部正積極著手推動國家級藝術檔案機制平臺,期以連結民間與地方力量,合作帶動藝術檔案建置的基礎建設工作,建立藝術檔案的健全機制,與世界同軌的知識體系鏈結,保存臺灣珍貴的藝術史與文化記憶,再現我們的藝術歷程,厚植文化力,共同打造臺灣新文化時代。
編者序:跨越臺灣美術群峰的橫斷
1. 在學生時期,便曾聴聞畫家莊世和的名字,一個陌異中帶有神秘感的屏東藝術家,雖然不少美術史論著會提到這個名字,多是一筆帶過,極少針對藝術家個人深入論析。直到2016年,因緣際會下,透過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蔡獻友老師的引薦,取得莊世和先生次子莊正德的聯絡方式,方有機會進一步接觸。
2. 在基本的作品資料照相攝影與文獻掃描工作之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檔案中心獲得文化部的委託案,得以更全面性地研究、展示這批珍貴的檔案,家屬也有意將文獻全數捐贈出來,我們盼望未來能將此批珍貴的檔案,存放在國家級的藝術檔案館,得到更多的運用與研究。
3. 這本書,必須感謝莊世和先生的家屬,莊正國先生及其夫人陳麗容女士、莊正德先生及其夫人周靜玫女士的協助,創價學會也支援了部分文獻的解讀翻譯工作。也要感謝研究過程中,曾在屏東烈日下辛勤參與作品拍攝的研究生助理:連翊涵、莊宗憲、謝宗翰、謝鎮逸等同學,以及譯者蔣智揚先生、最後審校書稿的本中心研究員賴國文博士、范麗雅博士、邱俊達博士、郭璧慈碩士、編輯助理楊君萍小姐與陳嬿晴同學。沒有他們的參與投入,這本書是無法問世的。本書收錄的檔案文獻,歷經戰亂散佚,加以作者時有速記習慣,字跡較難辨識,以及英語、法語之片假名的混用,故語言內容較為混雜,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祈指正。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藝術檔案,現代藝術史,莊世和,日記檔案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56
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