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52
:::
臺漫時代:臺史博漫畫特展專刊

臺漫時代:臺史博漫畫特展專刊

書籍介紹

本書收錄知名漫畫研究學者、資深從業者及臺史博漫畫研究策展團隊等,針對臺灣漫畫的發展史、文法、命運轉折、未來以及策展推廣過程,撰寫7篇專文,並完整呈現臺史博在2019年至2020年間舉辦的兩檔漫畫特展。 「民主學笑:政治漫畫在臺灣特展」呈現漫畫家如何用畫筆戳破威權統治的氛圍,並且在現今紛雜的立場裡顯現多元的幽默力道;「青春愛戀:少女漫畫在臺灣特展」重新營造租書店的奇幻世界,帶領不同世代的漫畫迷走進花與夢的平行宇宙。 近年來,臺灣漫畫的可能性正一一被實驗與實踐,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期待未來藉由研究典藏、特展及教育推廣在博物館的持續進行,以及讀者、創作者、出版者與研究者的共同協力下,一同規劃並推動國家漫畫博物館,讓各界更有系統地認識臺漫的魔幻力量。

目次

序文
...臺漫時代的博物館序幕 /陳瑩芳
漫話專欄
...複數的臺灣漫畫史 : 關於策展之後的反思 /劉維瑛
...漫話,用圖像說故事的媒介 /李衣雲
...站在世紀末轉捩點上的臺灣漫話 /翁稷安
...給下一輪臺灣漫畫盛世的備忘錄 /蘇微希
...面向大眾的歷史 : 談臺史博的歷史漫畫製作 /陳涵郁
青春愛戀 : 少女漫畫在臺灣特展
...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愛戀 /曾曉鈴
......初戀那一天
......前進少女漫畫的國度
......臺灣少女漫畫記
......漫畫盜版事業在台灣
......少女漫畫雜誌臺灣初登場
......想學少女漫畫啊?我教你
......少女心事全攻略
......變幻的少女心
......陪你去看流星雨
......出道吧!漫畫家民主學笑 : 政治漫畫在臺灣特展
...民主很重要,政治漫畫也很重要 /陳中勳
......總說
......我抵抗,我存在
......好悶啊!
......反攻大陸去
......漫畫為國家
......解嚴啦?!
......越驚越好笑
策展團隊 / 感謝名單

編/著/譯者簡介

總編輯簡介
江明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組組長

序言/導讀

導讀 複數的臺灣漫畫史:關於策展之後的反思 臺灣漫畫究竟如何走到今天的?歷史,除了憑藉傳統文字書寫,圖像的描繪、記錄與傳播,或更能真實反映歷史。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長期關注臺灣與東亞世界圖像傳播與文化交流,有關外國人所描繪的臺灣圖像,典藏與研究已多所成果,然而,當前在臺灣史研究脈絡裡,對於臺灣漫畫的發展、流變,與產銷管道等訊息,仍有相當補白的必要。 回顧2019年,臺史博進行了兩檔臺灣漫畫相關展覽,分別是:「民主學笑:政治漫畫在臺灣」與「青春愛戀:少女漫畫在臺灣」,憑藉著現有臺灣漫畫史的討論,在史料運用上,以調查原先館藏漫畫與大眾閱讀的相關文物為首要,更在擔負暫管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之漫畫史料過程中,得到協力與挹助。文化部與臺史博合作的這兩檔漫畫展覽,在策劃、設計籌思過程中,投入臺灣漫畫相關史料的調查,關於源流、創作者、出版路徑、讀者與產銷經過。故事,不能單靠幾位創作者、印製者,臺史博希冀的是,貼近廣大社會大眾的記憶與生命經驗,每個人體會出的故事,不分大小,都值得記錄,是各自不同,複數的臺灣漫畫史。 漫畫,是貼近庶民日常的近代娛樂,這些屬於大眾消遣的圖像讀本,如影隨形,造就國民文化記憶的要素之一。這些從前多半被框限於文學史、俗文學定義底下,甚少於臺灣歷史重層、社會脈絡之下,進行探究與補述。以漫畫的發展為例,在電視傳媒不普及,休閒娛樂選項不多,被稱做「尪仔冊」、「連環圖」或「小人書」的讀本,出現各地街坊的書報攤、租書店,掀起大眾閱讀的現象,影響過無數人們。有需求,便有生產、流通的可能;報刊連載的漫畫,到單行本的商業發行,或店家自行抄描,繪製、裝訂印刷,甚至自營租借的謀生路徑,一直隨著漫畫產業,影響迄今,甚至牽動產業興起勃發。 對於漫畫的國民記憶,圖像的創生影響,始終存在歧出、交疊與多元的觀點;現在已是「大眾閱讀」的世代,但是回溯從19世紀末,晚清時期,報紙畫報上為成人所呈現的公眾內容;20世紀,日本統治底下,幼童、少年與成人都也分別在漫畫、圖像資料其中大大地獲得樂趣。從而讓我們思考,這當中的創作養成,書籍流通與讀者角度的顯現,這或許是我們需要追索的「大眾閱讀」,顯露的是更多故事的可能。 從民間畫報說起 我們從近代圖像的歷史,來檢視漫畫在臺灣的發展,嘗試重新做一觀照,過去洪德麟等人曾指出1930年代之後,《臺灣潑克》雜誌的出現,以及受到日本殖民與文化洗禮下,臺灣創作者被啟發,作為臺灣漫畫的起點:這是一個直截的聯想與證明。不過,就圖像流傳的路徑來說,值得留意的是,清代晚期、日本時代初期流傳於廣大民間的畫報等,我們不能忽略當時中國、日本都已具印刷影響能力,這些材料便提供另外的線索與想像。 以乙未戰爭題材為例,來自中國上海石版印刷的《點石齋畫報》,多幅聖化、宣傳劉永福抗日的英勇形象的畫作,或是自美國來臺的達飛聲(James Davidson)曾於《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1903)書中記載的戰事經過,以及出自日本人之手的《風俗畫報》、錦繪作品與《團團珍聞》雜誌裡,凸顯日軍得勝的意志,與劉永福踉蹌遁逃的荒謬劇的舉止。不只這些,還有威爾德繪〈高雄港黑旗軍〉、《倫敦新聞畫報》裡的〈黑旗軍〉,還有小林清親所繪「百撰百笑」畫作,皆有以劉永福故事為假設,而虛擬的歷史敘述,敘事主軸多是「重塑戰爭記憶」,各類想像情節,滲入民間。 從乙未的史實材料看來,戰爭的巨大暗影,在不同圖像裡,或謳歌光榮戰事,也有諷刺唏噓,帶出新聞、軼事或宣傳等功能。很明顯地,19世紀有新的技術、新的讀者與新的市場,大量的民間畫報一類的媒體圖像藉著印刷事業,打開了認識世界與人們的路徑。作為不同立場的圖像創作者或繪製者,取自歷史事件、民間傳說、新聞報導與軼事,衍生、宣述著不同想像,重新捏塑、拼作,圖畫配文,又以符合大眾接受的娛樂消遣,扭轉回民間散佈,攫取商業市場與更多讀者目光。這些圖像,既是文化記憶的留存,也成就文化上的多重喻義,值得更細緻的調查與歷史實證比對。 漫畫家的養成 近年我們因為學術研究頻繁地使用《臺灣日日新報》上之史料訊息,不難發現:大正年間,漫畫記者國島水馬,用「水馬生」、「水馬」為筆名,以揶揄政治、經濟的幽默筆調,繪製漫畫,並於報紙日刊上頻繁地連載、露出;也因為坂野德隆在《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一書的面世討論,讓現今更多讀者,認識這號灣生專欄作家,也留意到日本時代的諷刺畫作。但日本殖民統治期間,臺人漫畫作品被完整檢視論的,似乎欠缺完整討論。我們嘗試就許丙丁、雞籠生與梁梓義的漫畫創作經歷,做一推敲。 許丙丁(1899-1977),作為臺南重要藝文人士,創作過膾炙人口的臺語歌詞與章回經典作品《小封神》;在他20歲出頭,進入警界擔任巡查之時,大量於《臺灣警察時報》、《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等專欄創作,用單幅、連環圖型制,揶揄譏諷的筆觸,描摹當時臺灣警民互動。目前沒有明顯資料顯示,許丙丁從事漫畫的動機與經過,但與他同時刊載於警察時報、雜誌裡的漫畫,仍有不少臺人同仁之作品,推論當時臺人已有一定數量的漫畫創作發表。 再以雞籠生(1903-2000)為例,他是莊永明於《臺灣第一》書中以「臺灣第一個漫畫家」身份定位,影響後世甚大的創作者。雞籠生13歲時隨父親至福州、香港就讀;1924年,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商學系;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後,轉入光華大學;1929年進入美國賓州大學,後又轉至紐約大學,1930年取得商學碩士,畢業後於上海從事貿易工作,直到1946年返回臺灣。除了幼時喜歡美術繪畫,在美期間,因參與校刊製作,接觸美國漫畫。在1930年代,同時也曾擔任《臺灣新民報》「學藝欄」的執筆,為當時大眾通俗小說設計刊頭、繪製插畫。1936年出版的《雞籠生漫畫集》,是以單格漫畫為主,全本主題沒有清楚連貫,風格也未能統一,書中將少時習作與成熟作品合輯,新聞插畫與諷刺戲作並置,同時美人畫技巧與人物誇示雜匯。 漫畫的力量,用之得當能影響社會,能利益民眾。希望國內的漫畫家切勿濫用漫畫而失掉它的價值。現在各國的漫畫家都有漫畫集團的組織,而島內尚少這種的組織,並且民眾對於漫畫的觀念很淺薄。這本漫畫集的材料簡陋得極,不過想用以引起島內的民眾對於漫畫的興趣而已。 這段書序,雞籠生自覺地作為圖像的生產者,同時有意識地嘲諷現實,並在出版市場上展露他的人生閱歷、理想性格與創作表現,在當時的確不凡。 談臺灣漫畫,許多人都提及葉宏甲與諸葛四郎、魔鬼黨,但葉宏甲的創作故事往往只從戰後1960年代開始說起。但長成於日本時期,如何度過年少,我們如何重建當時讀者、創作者的歷史情境?於1940年代期間,養成聚合的新竹「新高漫畫集團」成員,滿腔熱情支持《新新》雜誌於戰後1945年創刊,以時論漫畫豐厚圖文編輯,成員陳家鵬、王華、洪晁明、葉宏甲、梁梓義等人,將混亂時局下戰後臺人的茫然無措,以詼諧筆法,躍然紙上。隨著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的急迫,軋然掐陷了這群年輕漫畫家的舞台,儘管雜誌暢銷,仍在二二八事件後,受迫歷史情勢而告終。以早逝的梁梓義(1924-1947)來說,早期在校裡顯露繪畫長才,奮力自學,著迷《少年俱樂部》等刊物上的漫畫,在教科書上自繪圖案樣稿,而後渴慕接受「日本漫畫研究會」培育漫畫人才的函授課程,理解漫畫史、學習構圖,用心臨摹,且與同儕們相互切磋。時隔70年,梁家家屬將妥適保存的漫畫家手稿、文書物件留存,我們得以拼回臺籍漫畫家迎向時代,以漫畫作為證詞和預言的過程。 前述三位大致被歸類為第一代臺籍漫畫家,他們運用諷刺譏笑的態度,成就生命腳蹤,潛存殖民統治底下,大眾文化的基調;而他們創作的養成,有各自轉向、糾結與張望的投影,最後用上各種方式掩護,抵擋,或者漫遊。 無論古今,縱使再輕鬆、娛樂指向的報刊漫畫和詼諧圖像,背後也都存著常民歷史的溫度與重量啊! 連環圖畫的功能 作為戰後廣受歡迎的中文讀本,且有效協助人們跨越初學漢字的困境,連環圖畫書以圖像為主,搭配淺顯的文字,便成為百姓的愛讀本;題材多半是大家熟知的忠孝節義、搜奇志怪、世情、公案類型章回小說,與俚俗的戲曲腳本,由故事搭配人物圖像,即便識字有限,也能夠明白。故事版面配置,多半一頁搭一張圖,甚至可分輯達數十冊,印刷品質多半粗糙,卻用低廉書價吸引廣大讀者,造成人手一冊的盛況,連環圖是最受歡迎的娛樂讀物。 以1948年嘉義蘭記書局所經銷的連環圖畫書目錄來看, 高達200種以上的內容種類,不限章回小說、坊間戲曲,更多包括《保衛蘆溝橋》、《血戰臺兒莊》、《勝利的中國》、《科學兵器》、《社會怪現象》等,對日抗戰題材、強化國家意識、討論科學新知等題材。 曾被魯迅高舉的連環圖畫,過去被歸類休閒刊物,沒有價值。在臺灣溯及大正年間,自上海傳入《西遊記》、《封神榜》、《八仙過海》、《火燒紅連寺》等小說戲曲的圖畫讀本,臺灣市面上也能取得,在漢學教育扮演輔助的角色。蘭記書局曾打出「家庭娛樂、趣味無窮、老少咸宜」的廣告,招攬兒童、少年等讀者群;在日本皇民化政策抑制漢文的管道下,1937年施行漢文圖書與銷售禁令,連環圖便自臺灣市場隱退。 即使連環圖書的編輯形式,不同於當今分格漫畫,但這些對於前輩漫畫家而言,都可能視作養分,或間接影響時人;同樣地,戰後國民政府來臺時,日文書籍不再進口,在娛樂有限下,報刊漫畫表達反共抗俄的政治宣傳與時事內容,導入的娛樂,也包含連環圖。除了跨語言一代的識字需求,在符合國情底下,走向通俗的休閒,閱讀不限菁英,印刷、出版更是因應市場變化,生產流通激增。在早期的租書店裡,我們不難發現連環圖的大量存在。 也因如此,連環圖畫於流通、翻印與經銷過程中,對漫畫創生的影響,太多的管道,需要追溯驗證,比方說日本時期漢文連環圖的創作與困境;或者除了連環圖,當時來自日本的兒童、少年讀物與漫畫、期刊究竟有哪些?一旦成為「大眾閱讀」,漫畫史的書寫與政經發展,似乎可有更多相互對應的延伸。 《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與《著作權法》 臺灣漫畫曾於1960年代發展至高峰,獲得大眾的熱情迴響與支持。葉宏甲、陳海虹招來弟子們的追隨,范萬楠、王朝基、葉宏甲、淚秋尚在武俠、文藝漫畫創作裡大展身手,「東方少年」的蔡焜霖受邀文昌出版社總編輯,臺灣夾在日本漫畫、中國連環圖畫書之間,年輕一輩的創作粗製濫造,仿冒橫生;1966年《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施行,這一審查制度,阻斷臺灣漫畫的發展,扼殺許多創作者的生路,棄筆罷畫;而未送審的作品盡數沒入銷毀,也是出版商、租書店的慘烈際遇。 1987年,輔導辦法廢止;1988年,新聞局開放日本漫畫進口。1992年新的《著作權法》實施,嚴禁盜版搶印,商業出版社各出奇招,爭相急與日本簽約、談授權,原有漫畫重新改版,改以開數大、紙質佳、裝幀美的樣態重新上市。 這段臺灣漫畫的發展史,有著太多值得深究的苦果與議題,造成文化長期的浩劫:漫畫家的創作自由、何謂優良讀物、漫畫清潔運動、盜版日本漫畫的氾濫、政論漫畫與政令宣導圖像的創作、國立編譯館與教育部的角色、臺灣漫畫本身傳承問題等,1960至80年代,臺灣漫畫爭議不斷,充滿混亂、規訓與論述失焦的結果,本土創作有斷層,市場上低俗作品充斥,漫畫家、報紙、雜誌、出版社、讀者與市場,根據不同角度、立場,各自需要擴延與溝通表態。 歷史敘事,不會僅有一種陳述,每個人都有各自陪伴多年的漫畫史:魚夫、CoCo、季青與羅慶忠各自辛辣幽默的政論漫畫;劉興欽《阿三哥與大嬸婆》、牛哥《牛伯伯打游擊》、王澤《老夫子》;或者手塚治虫《緞帶騎士》和《怪醫黑傑克》;從盜版《機器貓小叮噹》到正版《哆啦A夢》;《城市獵人》、《足球小將》、《芭蕾群英》、《亂馬½》;從《尼羅河女兒》到《王家的紋章》;陳定國《孟麗君》、游龍輝《仇斷大別山》、游素蘭《傾國怨伶》、任正華《修羅海》;還有鄭問《東周英雄傳》,林政德《Young Guns》、麥人杰《天才超人頑皮鬼》、敖幼祥《烏龍院》;還有《王子半月刊》、《龍少年》、《夢夢》等,這些清單內總有一本似曾相識的漫畫體會,躲藏於每個人的記憶當中。從漫畫史料重新調查、整理的脈絡上,理解知識爆炸,加上電視及網路造成的論爭與衝擊,從而讓人發現,被壓抑的諸多聲音,卻還抵歷史的正常。 戰後數十年過去,我們希望以圖像文化史的角度,蒐尋臺灣漫畫超過百年的更多細節,這不斷疊加、變異、揉合,再疊加的歷史進程,包含人事物、空間的跨越,產業的興衰,驗明臺灣漫畫史為什麼是複數的。藉由更多理解漫畫的接受與創作,朝著圖像的特出觀照,在漫畫產業發展、賡續、揚棄的磨合路徑上,不斷扛起文化傳承,並掀動新的藍圖,這將寄棲於每個臺灣人的故事之中。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助理研究員/臺漫時代研究策展人 劉維瑛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政治漫畫、少女漫畫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4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 姓名:劉維瑛 電話:06-3568889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1段2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