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策畫之《接近》展覽專輯,該展示自2020年6月24日起於三樓藝想迴廊展出。
臺北市立美術館「藝想迴廊」位於大廳挑高三層樓所圍塑的開放區域,有別於現代美術館典型的白盒子展覽場,這裡是高而潘建築師特殊而具個性的空間規劃。觀眾在此可以往下俯瞰大廳,其開放流動的場域特性,形成獨特的建築語彙。自2018年起,美術館陸續邀請當代藝術家聚焦於此環境特性進行限地製作;期待透過建築、空間與人之間巧妙的相遇,提供觀眾沉澱、互動與交流的場所。
2020年度計畫《接近》,即為藝術家賴志盛現地製作之觀眾參與空間計畫。
賴志盛以「接近光與風一些」的概念介入空間,將一樓大廳視為一潭池子,女兒牆是它的池岸,池子的周圍便是三樓迴廊。藝術家沿著這個池子的邊緣製作了一些高低不一的平台,並把它連接成新的通道,為觀眾創造或踮腳或跨越的動作,引導著觀眾最終抵達位於挑空處的懸台,探進北美館大廳的「池子」——一個原只能觀看、無法前往的地方,而那也是光與風來的地方。
《接近》呈現了賴志盛晚近創作特色,他擅長以削弱自我表現性的手法,介入日常情境,不斷地探索極度微小的特殊感性,喚起人們對於周遭既熟悉卻異樣、令人玩味的感受。
此書收錄作品、創作過程、翁子健專文〈接近運氣〉,呈現藝術家「接近光與風一些」的核心想法。
目次
4 序
7 作品
40接近運氣
57簡歷
62過程
編/著/譯者簡介
編者 : 郭姿瑩,臺北市立美術館 助理研究員
譯者 : 金振寧,專業譯者
序言/導讀
藝想迴廊位於本館大廳挑高三層樓所圍塑的開放區域。有別於館內典型的白盒子展覽場,這裡是高而潘建築師很特殊而具個性的空間規劃。觀眾在此可以往下俯瞰大廳,其開放流動的場域特性,形成獨特的建築語彙。本館於2018年重新定位這個迴廊,陸續邀請當代藝術家聚焦於此環境特性進行限地製作;期待透過建築、空間與人之間不同語言巧妙的相聚,提供觀眾沉澱、互動與交流的場所。
全新年度計畫「接近」由賴志盛製作,以「接近光與風一些」的概念介入空間。他將一樓大廳視為一潭池子,女兒牆是它的池岸,池子的周圍便是三樓迴廊。他在迴廊裡製作了高低不一的平台,持續延伸繞過女兒牆,最終抵達位於挑空處的懸台,探進北美館大廳的「池子」—一個原只能觀看、無法前往的地方。他的靈感來自於鳥類在高處築巢,建造一個生存的空間;以及人們在教堂樑柱上或高牆之間建造通道,走向高空中的懸台,在那裡祈福,以得到精神慰藉。
在這裡,賴志盛並未創造所謂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建造一條跨越的路徑,邀請觀眾或踮腳或跨越至欄杆之外觀看,在不同的位置與視角去經歷這一方美術館風景;進而對於習以為常的廊道,產生嶄新的感受。觀眾站在突出懸台上,在觀看時同時也被觀看;或碰觸到實體的天花板及女兒牆,或探進「池」內的虛空間,和從一樓直通三樓散射的光與流動的空氣對話,共同形成了作品。
賴志盛在「接近」中以擅長的細膩手法進行干預性的實踐,牽引著觀眾的視線及身體越過界線、鬆動與藝想迴廊的既有關係,重新喚醒人們探索周遭環境的感知能力及身體意識,在參觀過程中得以與藝術相遇,也與自身相遇。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Closer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當代藝術,視覺藝術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7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教育服務組
姓名:郭姿瑩
電話:(02)25957656分機304
地址:10461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