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台灣的社會轉型與福利制度改革──羅紀琼女士訪問紀錄

台灣的社會轉型與福利制度改革──羅紀琼女士訪問紀錄

  • ISBN/ISSN:9789865432515
  • 出版單位:中央研究院
  • 開數:A5
  • 版次:初
  • 價格:定價$200
書籍介紹

1995年台灣開辦了全世界第一個單一體制的全民健康保險;2008年開辦國民年金,以相同條件投保的人,國民年金的福利比勞保年金少40%;2026年之前預計勞工保險基金累積餘額將用完,制度面臨破產;2017年台灣不健康平均餘命,男、女性分別為8.3年、9.8年,且持續增加;老人的長期照顧應採稅收制或保險制?人口老化、少子化、經濟成長減緩等因素促成社會轉型,對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有何影響?要如何因應調整?羅紀琼女士從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就親身參與規劃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及相關社會福利政策三十年的經驗,說明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並提出宏觀視野的改革方案。

目次

弁言 iii
自序—拼圖 羅紀琼 v
編輯說明—歷史的契機兼論為學與治事 劉素芬 vii
羅紀琼女士簡歷 xi
第一章 理論與實踐 1
國內外求學經歷—我與電腦 1
美國就業與回臺求職 10
任職中央研究院經濟所 13
研究課題 16
㈠能源研究 16
㈡家庭收支調查與消費 16
㈢經濟預測 17
㈣規劃全民健康保險 19
㈤研究剖腹產 20
㈥研究安寧療護 23
跨領域整合與行政歷練 27
㈠擔任秘書組主任 27
㈡行政與研究 29
㈢兩位院長 30
㈣參與健康雲研究計畫 31
第二章、社會轉型與福利制度 33
社會轉型加速進行 33
市場失靈政府介入 35
保險是必要之惡 36
學習外國制度 38
社會福利的定義與範圍 41
社會保險的雇主責任 42
臺灣特有的勞工定義 44
薪資的延遲給付 45
社會福利制度的財務處理 47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 49
全球的醫療財務制度 52
新加坡的醫療財務制度 54
新加坡制度的啟示 56
第三章、全民健康保險 59
第一期規劃 60
健康保險體制整合 66
眷屬保險費 69
平均眷口數 __________72
保險費徵收 74
投保金額分級表 75
地區團體的保險費 77
保險費率 79
保險費的分擔 80
總額支付管控支出 82
二代健保 84
政策建議 92
㈠受僱者投保金額由經常性薪資改為總薪資 92
㈡計費眷口數由3 口降為2 口 93
㈢非薪資所得者以所得總額為投保金額 93
第四章、長期照顧 97
長期照顧的經費來源 98
德國與日本長照保險的規劃背景 99
日本介護保險制度的內容 101
德國長照制度的內容 105
德國與日本長照制度的比較 106
長照服務與商業保險 107
美國長照服務的財務思維 109
臺灣的長照十年計畫 110
臺灣長照保險的推動 111
長期照顧的政策轉向 115
長照與醫療體系的整合 117
政策建議 120
㈠政府應開辦全民參與的長照保險 120
㈡稅收制資源不足、成效有限 122
㈢思考健康保險與長照保險的整合 124
㈣採行差別式的部分負擔 125
第五章、退休金制度 127
德國與美國的退休金制度 128
確定給付與確定提撥 130
臺灣的退休金制度 131
勞工保險老年給付 132
勞動基準法退休金 134
職業別年金制度 137
老農津貼 139
國民年金 140
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 143
政府財政收支 144
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145
制度的財務穩健性 147
投保薪資分級表上限 149
勞保財務惡化緣由 151
職業工會的設立 152
政策建議 154
㈠儘速調降勞保偏高的年資給付率 155
㈡消除勞保與國保的給付差異 156
㈢將農保融入勞保或國保 157
第六章、福利制度的再造 161
綜合保險單一費率 162
勞保年金改革 163
理想的年金體系 165
個人責任與國家責任 166
制度的獨特性與關聯性 170
社會保險的改革建議 172
㈠有關全民健保 172
㈡有關長期照顧 174
㈢有關退休年金 176
展望未來 177
附錄一、著作目錄 181
附錄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規劃報告(摘要) 193
附錄三、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 200
附錄四、跳躍式改革—二代健保困境 224
附錄五、繳一元領五元—年金改革應一次談清楚 227
索引 231

編/著/譯者簡介

主訪者
劉素芬,臺灣苗栗人。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畢業,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中國近代經濟史、臺灣經濟史、經濟發展史。
記錄
袁經緯,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序言/導讀

從參與全民健康保險財務制度的規劃,到勞工退休金制度的檢討與國民年金制度的定位,再到長期照顧保險的推動,一路走來都很順理成章,我從未想過有一天要回頭看這些軌跡。 2019 年年底,我以前的同事劉素芬教授向我提議,她想藉近史所口述歷史的平臺,綜合整理我過去參與社會保險制度規劃與評估的經驗,指出未來臺灣在人口老化、少子化、貧富差距惡化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相關制度要如何改革,才能因應變化,並維持國際競爭力。我當時僅淡淡地回應,我能做、會做的都已經在制度中了,而且我手中還有需要全力以赴的計畫。但她仍然情辭懇切的試著說服我。當下我心裡想,近史所的口述歷史紀錄即使通過層層關卡審查成為專書,都不算學術績效,只是為社會留下重要的紀錄,值得嗎?為了減少立即的壓力,我答應考慮。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原來我手中更重要的計畫,因與合作者有方向上的歧異,短期內暫時無法達成共識,因此我放慢腳步,重新思考「臺灣的社會轉型與福利制度的改革」口述計畫。 雖然我不寫日記,也沒有保留檔案的習慣,但我對關鍵的事件印象深刻,再加上現在資料搜尋很方便,周圍又有許多樂於分享的朋友,計畫進行很順利。 書稿送審通過之後,我開始思考封面設計。有一天清晨,我在睡夢中突然驚醒,腦海中出現三個字「杏樹枝」,立刻起身翻查聖經,果然在舊約耶利米書第1 章第11–12 節有以下的經文: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耶利米,你看見什麼?」我說:「我看見一根杏樹枝。」耶和華對我說:「你看得不錯;因為我留意保守我的話,使得成就。」 我沒有看過杏樹枝,所以在網路上搜尋,發現木柵有杏花林,因此決定過幾天去拍照當成封面。當我把這個經過告訴劉教授,她說幾年前史語所有位同事曾經送給經濟所一棵杏樹盆栽,就在庭園裡。那幾天園丁林先生正好請假,沒有人知道杏樹的下落。劉教授得知後,特地到經濟所要指給我看,結果遍尋不獲,一回頭卻發現盆栽居然已經長成眼前茂盛的大樹,而且枝頭上還結了杏子。這是本書封面背後的故事。 這本訪問紀錄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劉素芬教授,她肯定我過去的努力與經驗,認為臺灣需要學者專家協助改革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以便因應快速的社會轉型,而催生了這個訪問計畫,並且鞭策我接受挑戰;又調整本書的架構與內容,並且再三潤飾文稿。我也謝謝助理袁經緯先生彙整聽打文稿,並且修訂雜亂的手寫稿。同時感謝歐美所柯瓊芳前所長與東華大學經濟系尤素娟副教授費心審閱初稿;也感謝陽明大學李玉春教授提供參考文章。另外,感謝兩位匿名審查人仔細而深入的意見,並提出修改建議;還要感謝近史所口述歷史委員會同意出版。最後我要將本書獻給愛我、愛臺灣的耶和華神,因祂叫萬事互相效力,成就祂祝福的美意!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Welfare System Reform in Taiwan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社會福利,社會政策,訪談,臺灣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5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發行室 姓名:吳懿廷 電話:02-27824166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