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臺北機廠與台灣鐵道

臺北機廠與台灣鐵道


書籍介紹

鐵路局台北機廠是台灣工業化、近代化的先驅,台鐵車輛的檢修與生產基地。本書依年代分期,將台北機廠置於台灣鐵道史的脈絡下撰述,並插入該年代的代表性鐵道車輛介紹。藉由書寫機廠和鐵道史的連結,重新替2015年全區指定國定古蹟的廠區詮釋其價值。

目次


引言
第一章:台灣近代化原點
  鐵道建設拼經濟
  台灣近代工業啟始點:機器局
  台北鐵道工場誕生
  二十世紀初的台鐵車輛
第二章:「東洋第一工場」在台北
  鐵道版圖大擴張
  台北鐵道工場落腳松山
  日治中後期的台鐵車輛
  台北鐵道工場的性格
第三章:戰爭與重建
  空襲陰影下的台北鐵道工場
  戰後初期的復員
  台鐵特效藥:美援
  戰後初期的台鐵車輛
第四章:經濟奇蹟的台灣鐵道
  台鐵動力柴油化
  黃金年代再臨
  歷史的轉折:鐵路電氣化
  柴油化與電氣化時代的台鐵車輛
第五章:都市發展與北廠轉身
  世紀末的逆勢掙扎
  漫長的台鐵轉型期
  後高速公路時代的台鐵車輛
  台北市區鐵道風貌的改變
  全民守護台北機廠
結語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古庭維、田耘昇、 陳家豪、童振疆、黃智偉

序言/導讀

編者序 如同台北機廠名片的一本書   台北機廠在 1935 年從北門移轉到松山,彼時的廠區還在一片稻田之中。將近八十年後,於 2012 年再次遷廠時,所在地已經被視為「蛋黃區」。為了爭取社會大眾認同保存理念,當時我與《鐵道情報》雜誌的夥伴,一起製作過大篇幅報導,之後接著架設網站做為發聲用的即時平台。其實,關於台北機廠的書寫及出版製作,就是從這些採訪及籌備倡議的過程中開始構思,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十年。   2019 年,文化部辦理「臺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專書出版暨推廣計畫」,我與團隊有幸接下這份任務,也得以藉著這個機緣,將醞釀多年的想法付諸實現。而在這本書撰 寫、編輯、徵集圖片的同時,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也正式成立了。 做為籌備處成立後的第一本專書,內容並不限縮在台北機廠的圍牆內,而是以台灣鐵道的演進為主軸,從 19 世紀末開始談起,經過日本時代的擴張,以及二次大戰後的美援, 一直到鐵路電氣化與台鐵的轉型,最後停筆於 2020 年初的風貌。這是因為台北機廠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台灣鐵道車輛的技術重鎮,在每一階段的演進歷程,都直接受到台灣鐵道發展影響,彼此互相照映依存。   本書依照年代劃分為五大章,始於清代洋務運動,建立台灣鐵道與最早的近代化工 廠,終於台北機廠成功保存,並以籌備鐵道博物館為現在及未來的全新使命;每一章還安排了符合該年代的重要車輛簡介,呈現的是一百多年來的鐵道車輛演變,而這也正是台北機廠百年技術傳承的實際成果。   由於撰述年代橫跨 19 至 21 世紀,台灣在這段期間歷經不同政權統治,為求客觀及一致,本書提及年份時皆以西元紀年為主;又因為清、日、民等不同時代,在漢字的使用上存在著許多異同之處,編輯時是以符合敘事年代的用法為原則。而在提及車輛形式的場合,有許多日文片假名的代號,我們並未予以音譯或置換,是希望能以這些車型原本的名稱來呈現,還請讀者諒察。   本書作者皆為一時之選,包含陳家豪、黃智偉、田耘昇、童振疆等多位台灣史及鐵道專家,針對所擅長不同領域進行書寫,延伸及補充內容方面是由陳敬恆彙整及撰述,繪圖部分由胡丞皓製作,全書內容再由現任高鐵探索館吳易翰館長審訂;團隊研究及參考所需之日文史料,由我的父親古育民翻譯。本書能夠付梓,要感謝所有作者及工作團隊的辛勞,也要感謝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同仁,以及諸位審查委員在本書製作期間的指導。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台北機廠, 台灣鐵道史, 工業遺產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 取得授權資訊:電話:02-8787-8850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