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基於落實「深耕本土 迎向世界」的理念,2008年初國立編譯館曾編輯《臺灣小故事101》作為補充教材,然因當時受限時間與經費,只以網路電子版流傳。
2019年適逢新課綱全面開展,教育部本土教育會認為《臺灣小故事101》仍極具補充教材價值,因此啟動新編作業。全書主題架構依舊沿用「島國意象」、「族群歷史」、「本土藝文」、「打拼精神」等四大面向,除審修原有文稿外,另增補篇章,真正達標101,部分照片圖像置換,版式編輯也作更新,呈現更充實精美的面貌。
《臺灣小故事101》四大主題均以淺顯生動、發人省思的小故事串連組成,這些題材都與中小學教科書的內容相關,期待這些啟發性的故事能充實青少年對臺灣自然意象、歷史事件、藝術文化、重要人物等之認識,形塑對臺灣主體的認同,從自知而培養自信。
目次
序言
一、島國意象
二、族群歷史
編/著/譯者簡介
戴寶村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退休)
布興.大立 玉山神學院院長、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林淇瀁 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陳麗華 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國教院國中社會科委員
蔡淑惠 大安國小教師、臺北市教育輔導團老師
顏綠芬 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教授
序言/導讀
教育學習內容宜合乎學生身心認知發展與教育原理,尤其人文學科與學生的生活世界關係密切,更能達到教育所期待的充實知識、培養情意與思維探索學習的目標。臺灣歷經近四十年的威權政治型態體制,教育宗旨理念與教學內容常有違教育原理,也欠缺斯土斯民的緊密聯結。隨著臺灣的民主化、自由化也帶動本土化,教育部在2002年成立「本土教育會」,主責規劃本土教育政策及發展,提供中小學教材建議,進行本土教育研究、規劃及諮詢等事務。教育本土化不單是重視臺灣主體性,也要使教材與教學契合教育的原理,更有朝向深耕本土迎向世界的理念,2008年初國立編譯館(已改組編入國家教育研究院)曾編輯《臺灣小故事101》作為補充教材,然因當時受限於時間與經費,總篇數未達101,而且只以網路電子版流傳。2019年適逢新課綱全面開展,教育部本土教育會認為《臺灣小故事101》仍極具補充教材價值,因此啟動新編作業。全書主題架構依舊沿用「島國意象」、「族群歷史」、「本土藝文」、「打拼精神」等四大面向。此一架構植基於文化扎根於土地而萌芽茁壯,海島臺灣的地理生態環境形塑臺灣風土文化,族群歷史闡述臺灣社會主要是由南島語族原住民與漢語系移民共構形成,多元族群也促成文化多樣性。藝文方面由文學家和藝術家帶出臺灣本土文學美術音樂的內涵,讓學生認識本土藝文也培養美學涵養。打拼精神單元則是敘說不同領域人士奮鬥有成的事蹟,彰顯臺灣人樸實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新版的《臺灣小故事101》除審修原有文稿之外,另再增補篇章,使其真正達標101,部分照片圖像置換,版式編輯也作更新,呈現更充實精美的面貌。本書四大主題之下各篇都是淺顯生動、發人省思的小故事,這些題材也與中小學教科書的內容有相關,期待這些有啟發性的故事能充實青少年對臺灣自然意象、歷史事件、藝術文化、重要人物等之認識,形塑對臺灣主體的認同,從自知而培養自信。本書原編輯委員之一的鄭正煜老師已過世,他生前致力推動臺灣文史教育,他的心志鼓舞編輯委員莫忘初心的賡續前業,執筆作者如時完成刪修或撰稿,教育部本土教育會給予高度支持,國教院同仁更全心盡力配合,使新編作業順利執行完成,編委會深致謝銘。書名標舉「101」既表示篇數,也期待臺灣人文教育朝更高的標竿邁進。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臺灣,故事,族群歷史,本土藝文,打拚精神,人文,人文地理,鄉土教學,中小學教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26
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