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7
:::
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臺灣藝術史進路

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臺灣藝術史進路

  • 統一編號GPN:1010901498
  • 出版日期:2020/11
  • 作/編/譯者:黃蘭翔主編
  • 語言:中文
  • 頁數:280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5321567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 開數:15 x 21 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700


書籍介紹

本書累積臺灣藝術史料,以為對臺灣藝術發展與推廣能夠有更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目次

世界建築史之建立:從東南亞的觀點
布野修司
主編語
國家藝術史的困擾:
從中國與臺灣的兩個個案談起
石守謙
柳宗悅:民藝思想的現代性
伊藤徹
臺灣初期現代建築思想知識的習得與實踐:
高而潘建築師
黃蘭翔
15
08
93
121
151
目次
日治時期臺灣的博物館創設過程與其特質
吳瑞真
179
地方美術館打造的新美術史
並木誠士
221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之「周圍環境真實性」
保存課題
堀込憲二
259
排灣族與魯凱族傳統人像雕刻的地域性
風格及族群移動意義
許勝發
277
目次

序言/導讀

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 臺灣藝術史之進路 本書是國立臺灣美術館在 2019 年 11 月舉辦的「2019 重構 臺灣藝術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後,重新改編的專書,以兼容本 土性、國際性與現代性多重觀點作為基本構想,探詢臺灣藝術 史的未來發展。 從世界性觀點回看臺灣的藝術史 臺灣是亞洲及世界體系脈絡裡的一部份,建構亞洲觀或是世 界觀的臺灣藝術史是當然的事情。布野修司氏的〈世界建築史 之建立:從東南亞的觀點〉。作者作為非西歐國家的建築史學者, 企圖建構亞洲觀點的「世界建築史」。他綜覽群書,親踏田野, 收集建築史材料,擁有名符其實的等身著作問世。本文以極短 的篇幅,特別觸及歐美不太觸及的亞洲、非洲、南美洲的建築。 從歐亞大陸的中國/印度的具有都城宇宙觀的 A 範圍與不具都 城理念的 B 範圍、殖民都市與建築論述與東南亞建築體系三個 體系脈絡,鋪陳出可以放置臺灣建築位置的世界建築史體系。 石守謙氏的〈國家藝術史的困擾:從中國與臺灣的兩個個案 談起〉超越國界的藝術史論述。舉林玉山與張大千為例,檢視 兩人畫作的創作脈絡與風格流變,解讀畫作在臺灣美術史、中 國繪畫史的定位,實證性地闡明以國別美術史觀對兩人畫作風 格的言說論述,並指出「主體性」論述反而迷失了畫作的美術 史價值意義,說明以國別為主的藝術史論述雖有其獨特的解析 力道,其嚴重的後遺症也侵蝕了判定畫作的藝術史定位。 所謂的「新東亞世界觀」下的臺灣藝術史 不同於過去的「東亞文化圈」概念,在 19 世紀末因為日本 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卻帶來具有現代性與日本「民藝」思想進 入臺灣,這股新的思潮與藝術觀點,可稱為「新東亞世界觀」。 在臺灣,因為研究畫家顏水龍作品,曾經旁引柳宗悅的「民 藝論述」。伊藤徹氏的〈柳宗悅:民藝思想的現代性〉,直接 討論民藝思想本身的文章,指出了「民藝」民族復古的群體主義,也保有現代性個體主義的兩面性複雜關係,隨著柳宗悅民 藝思想的進展,最後歸結於現代化的「實用即美」之思潮。 黃蘭翔氏的〈臺灣初期現代建築思想知識的習得與實踐:高 而潘建築師〉中提出,高而潘青少年時受日本教育,養成擁有 幾近母語的日語閱讀能力,日殖時期結束後留下的大量日籍書 本文獻,成為他基礎知識與人格特質養成的重要養分,也影響 到他後來實踐建築專業觀、思想與知識。高氏透過日文版的《闡 明》與日人建築師前川國男而習得柯比意的建築思想與知識, 因此將柯比意奉為終生師,這樣的知識傳承,亦讓柯比意的新 時代精神與理想機械主義的藝術性關連知識傳入臺灣的路徑可 視化。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有形文化資產」、「無形文化 資產」與「民俗文化資產」的概念與作法,來自日本《文化財 保護法》。堀込憲二氏的〈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之「周圍環境真 實性」保存課題〉,舉出「新竹市歷史建築新竹孔廟」與「臺 中市歷史建築水湳菸樓」,兩者的建築本體與其周圍環境各別 與「十八尖山」,以及其周邊的合院建築的農舍、古道與廟宇 等有所關係,應被視為一體;兩例又是「有形文化資產」、「無 形文化資產」、「民俗文化資產」可在臺灣實踐的案例。 從地方出發的美術館與博物館 21 世紀的新時代之下,美術館與地域社會發展成緊密繫連 的關係,已是世界的潮流。並木誠士氏的〈地方美術館打造的 新美術史〉指出,在 1990 年代以後的日本,因為經濟狀況的惡 化,地方美術館無法採購新的作品或舉辦大型的展覽會,只好 認真地從事地方出身作家作品的調查與策展,促使這些作家作 品為人所識,進而增補了日本美術史的論述。過去的日本美術 史體系是以中央為主的論述,忽略了地方的美術品,但在這個 契機之下,未來美術史研究得以透過地方美術館扎實的調查與策展,使日本美術史體系加上新的一頁。 從 1990 年代以來,不同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臺灣更根本地 思考如何收集與展示在地的藝術作品。回溯世界博物館的起源, 除了 15 世紀以來海上霸權國家展示各地的藝術品,與因封建皇 權瓦解而開放展示收藏品的博物館外,其他如設置具有振興產 業,及作為在地與海內外資訊收集與傳遞的中介據點的物產陳 列所(館),也是博物館起源的一種類型。這種類型風行於當 時的歐美與日本,同時也出現在作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吳瑞 真氏的〈日治時期臺灣的博物館創設過程與其特質〉,嘗試釐 清臺灣從物產陳列館發展至臺灣博物館成立的歷史進程。 具原住民藝術史論述的臺灣藝術史 許勝發氏的〈排灣族與魯凱族傳統人像雕刻的地域性風格及 族群移動意義〉以排灣族與魯凱族的建築雕刻裝飾為案例,除 了闡明其雕刻裝飾與階層社會制度、象徵祖先、榮耀事蹟有關 之外,進一步透過裝飾型制來理解其族群分合遷移分布。文中 指出魯凱族的圓頭石標柱多見於歷史性舊社,方頭石標柱是前 者的變形,它也是族群遷移別處後所創新的石標柱。西部排灣 族的石雕裝飾被用於家屋的主柱、壁板構件上,其與族群的起 源傳說有關。文章指出兩種風格迥異的石雕紋飾,代表著排灣 族中隱含的兩股不同來源的人群,但最後被共同的社會制度(階 層制度)與語言(排灣語)所包納融合成為今日族群分類範疇 中更具規模性的一群文化群體者(排灣族)。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建築,世界史,臺灣藝術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8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發展組 姓名:林振莖 電話:04-23723552-343 地址: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