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集結許文龍玻璃藝術創作展共計42件精彩作品,藝術家將從事玻璃創作的探究與成果分為五個系列:「渡海系列與點.墨列」、「單色系列」、「碎形系列」、「鏡像系列」及「小世界系列」,以玻璃透明、反射、映像與空靈等多樣特性,將玻璃工藝從傳統物質技術層面轉向創作精神價值的領域,並為玻璃創作開拓更多面向的美學新「視」界。
目次
市長序 02
作者序 04
點.墨系列 04
單色系列 10
碎形系列 22
鏡像系列 40
小世界系列 52
編/著/譯者簡介
許文龍老師,以國內少見的「窯鑄技法」獨具風格,且不斷創新出玻璃工藝的新典範。本次展覽主題「透明的秩序」將展出5個系列共計42件作品,以玻璃透明、反射、映像與空靈等多樣特性,將玻璃工藝由物質層面轉向創作的精神層面,引領觀賞者開啟新「視」界。值得一提的是,許老師亦是蕭銘芚老師的學生之一,第一特展室「矽心晶瑩」亦將展出許老師的作品「夜巡」,共締師生聯展佳話。
序言/導讀
作者序
做這次展覽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台灣鑄造玻璃的新領域,尤其是藝術風格的玻璃雕塑與其他工藝風格的玻璃雕塑,在創作思維上的差異。因此,作為藝術玻璃工作者,筆者有必要在此提出其獨特魅力,究竟何在。
事實上,當代玻璃工藝發展的過程,發軔於20世紀70年代,歐美及其他世界各國藝術學院所掀起的玻璃工作室運動,並延續至今。這項運動將玻璃工藝通過學術界的專業研究及技術實踐,創造出具有藝術理論的形式與內容,使傳統玻璃從純粹的技術傳承,有機會擴展至創作思維的藝術領域。其中包含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結構主義,甚或抽象、極限、普普及後來所發展的當代藝術,都有例證可資研究。尤其近年來,在威尼斯雙年展中,玻璃作為一種物質的媒介,其透明、多彩、反射、映像,甚至易碎的特珠材料性,也多為藝術家樂於創作的表現方法。可以說,玻璃工藝走出了傳統裝飾及形式化的框架,開始從物質技術轉向創作精神的領域。
筆者此次展出分為三個時期(共五個系列42件作品),其中各時期的研究又分別有不同的系列發展,算是這些年來在玻璃藝術創作上的探究及成果展現。
第一時期(2014年以前)渡海系列與點.墨系列:此時期以居所、船舶、白山黑水的東方水墨及對家鄉的思念,闡述“半生飄零,不知身似客"的遊子心境。
第二時期(2015~2018年)單色系列、碎形系列、鏡象系列:此時期回歸故土,單色系列從人體簡化及隱喻風景為象徵,探索玻璃外部造型研究。碎形系列開始研究玻璃的內部造型,從混沌理論中思考“碎形"在創作上的表現方法。鏡象系列則放棄外部與內部造型,轉向玻璃空靈的“反射"及“映射"的研究。
第三時期(2019~2020年)小世界系列:從空靈轉向對物質世界的探討,嘗試以“微觀"的精神來製作器物,通過器物來傳達心眼所見的世界。
綜論而上,筆者以微小之力,祈願在台灣推動以玻璃工作室運動發展為基礎的玻璃教育,雖不易亦為之。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許文龍,玻璃,玻璃工藝博物館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6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新竹市文化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新竹市文化局 博物館科
姓名:蘇少婕
電話:03-5319756-283
地址:新竹市東大路2段15巷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