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52
:::
越洋民主呼聲: 舊金山灣區台灣之音手稿解讀 (附冊)

越洋民主呼聲: 舊金山灣區台灣之音手稿解讀 (附冊)

書籍介紹

這套書是以1979年4月至1982年間黃介山先生廣播手稿編輯而成,這樣類自媒體的資料,竟能保留完整、而得以整理出版,實在是好奇者之福。 戒嚴時期,世界各地的「台灣之音」,是海外台灣人的故鄉訊息,也成為突破島內新聞封鎖的社群網絡媒體,透過人際網絡和結社行動,也成為突破台灣報禁、媒體操控的一股力量。 由於用於播音,這批文稿以臺語撰寫、簡明扼要,經過當代臺語文的編譯,以及歷史學者的勘考,呈現當時台美人的生活動態,是精彩的史料,照順序讀,可追尋臺灣當時驚心動魄的政治歷險,更可當作識讀台語文的入門書。

目次

舊金山灣區台灣之音主持人黃介山先生訪談紀錄 /何義麟
灣區台灣之音手稿台文譯註工作簡介 /楊允言
歷史的回音―美麗島民主運動與灣區台灣之音 /陳世宏
重現台美人民主呼聲的台灣之音廣播稿 /何義麟
灣區台灣之音廣播手稿摘要 (1979.4-1982.12)
「灣區台灣之音廣播手稿」相關大事年表
台語字詞漢字索引
參考文獻
索引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
黃介山 灣區台灣之音主持人(1979-1982)
編者:
何義麟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世宏 國史館協修
楊允言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序言/導讀

出版緣起 2019年本館策劃展出「迫力、破力:戰後臺灣社會運動特展」, 有個展櫃展出「台灣之音」的廣告單,和寫有密密麻麻文字的文稿,在 熱鬧繽紛的展場中並不起眼,經過策展同仁的介紹,卻讓人印象特別深 刻。 那幾頁文件,代表在1979年4月至1982年12月的3年9個月期間,美 國舊金山曾存在一個稱為「灣區台灣之音」的廣播媒體。當年黃介山先 生遍閱來自家鄉臺灣的消息,自己撰擬新聞稿,自行播報、錄音、裝設 在「電話答錄機」中,提供來自台灣的舊金山鄉親打電話聆聽。由於錄 音帶重複利用、聲音的部分並沒有保留,有幸的是,逐篇廣播的文字底 稿,完整地保存至今,經由何義麟教授的採訪與引介,在近期捐贈給本 館作為典藏。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現在,每個人都有機會不經公眾媒體,整理發表 所見所聞、表述自己意見,我們稱為「自媒體」。原來在1979年、電子 科技剛起步的時代,憑著電話答錄機系統,在美國的台灣人不但能自己 發布消息,更進一步串聯鄉親、發展社群,成為新的行動團體。就這點 來看,「台灣之音」雖然是基於在美國台灣人的思鄉情懷、而發展於美 國,作為新媒體的先聲,更是開啟我們觀看、或說是聆聽台灣民主轉型 歷程的新角度。 這批資料講述的,是台灣民主轉型的關鍵歷程。當時的美麗島事 件、林宅血案、陳文成事件、幾次民意代表選舉、台美斷交後美國對台 海政策的調整,以及高度通貨膨脹、嚴重呆帳、環境汙染等社會經濟問 題……對身處臺灣、新聞管控下的台灣人來說,也許是日常度過的幾個 年頭,但對身在太平洋另一端、心繫鄉土的鄉親看來,逐條新聞都令人 神經緊張。如今回顧,這幾年間重大政治事件的發展,著實是牽一髮動 全身,實在真如文字間那般地驚心動魄。 作為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史料刊印成果,這套「灣區台灣之音」播 音稿,在材料的時代、語文表現與性質上,都極其特殊。首先,基於時 代上的親近性,以及語文的親近性,對台灣一般讀者來說,應是特別易 讀、也別有興味的。不過,其撰寫是基於作者本人臺語播音之用,行文 乃依作者本身的語文習慣,當中或有零散、混雜不統一處,需經由語文 專家辨別統整。另一方面,由於台灣人普遍缺乏台語文閱讀經驗,如何 將這部20多萬字的文稿,整理成社會大眾普遍讀得懂、讀得快、且能得 期要意的刊本,這應是台語文界前所未有的嘗試與挑戰。 感謝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召集當代政治史、台語文相關領域專 家學者,完成這部可兼顧史料普及性與可讀性的出版品。這套史料集的 出版,不但能照映博物館近年的成長與轉型,也能對台灣各界面對龐大 本土史料、進行蒐藏發展策略時,提供一些別具參考價值的做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台灣之音,灣區台灣之音,美麗島事件,台美人,海外台灣人團體,台灣民主運動,台語文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63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組 姓名:A25000200E00 電話:06-3568889-2405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1段2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