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我的家在澎湖灣〡篤行十村的故事」是以溫馨的童話方式,紀錄五O年代澎湖馬公金龍頭「篤行十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趣事。
民國五十六年六月底,故事主人翁岱岱十歲了,是馬公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準備放暑假。那時中正國小正準備從馬公國小分出來,新學期開始後,市區內幾個里的小朋友就要到新學校上課,新復里也包含在內。因此岱岱興奮的期待著開學日,成為中正國小四年級的新生。
五O年代的眷村,逐漸衍生出台灣發展歷程中很特殊的一種生活方式。隨著政府播遷來台,軍隊將來自中國各省份的人民帶來台灣,眷村收容了大部分的軍人與軍眷,也將各地的方言、飲食、生活習慣、傳統文化、使用器物集中起來,因此在全台澎地區一個個規模不大、百數十戶的眷村裡,可輕易聽到、看到許多來自中國各地的故事和物品。隨著歲月的增長,這一群群生命共同體長時間互動與融合,自然而然培養出共同生活的默契,也孕育出一種特殊的情感與生活
型態,成就了所謂的「眷村文化」。
在眷村裡成長的孩子們,從小就得適應不同的方言與生活習慣,自己尋找玩伴,在學校裡也必須突破環境,建立能夠與人競爭的空間。
在「篤行十村的故事」裡,讀者可以看到岱岱和鄰居、同學們之間的來往與互動,也可以看到那個年代澎湖眷村居民如何適應當地傳統的生活習慣,以及與朋友們融合的歷程。
目次
一、岱岱的家
二、分校的大消息
三、快樂的海邊
四、冰棒錢自己賺
五、蓋新房子
六、省錢大作戰
七、金龍頭看電影
八、探險去
九、草藥大王
十、七夕寶盒
十一、颱風來了
十二、危險的角落
十三、澎防部外的一天
十四、篤行十村遊樂園
十五、媽媽縫棉被
十六、生日快樂
十七、準備過年
十八、鞭炮聲中迎新年
十九、元宵求平安龜
二十、中正國小上學趣
廿一、養蠶寶寶
廿二、婆婆媽媽力量大
廿三、叔叔搬家了
後 記
附 錄
故事開始的那一年
(一)上海保衛戰
(二)離家千百里
(三)展開新生活
編/著/譯者簡介
謝迺岱,馬公高中、陸軍官校、南非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畢業。
曾任我國駐泰國代表處組長(上校武官)及陸軍聯合兵種旅副旅長。
退伍後曾任董事長特助、經理、營運主管、協理、執行長。
有英文導遊及國際領隊執照,曾帶團至多國旅遊。
序言/導讀
篤行十村位於澎湖馬公本島西南側小地名金龜頭,
前身為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和馬公重砲兵大隊軍官宿舍。
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軍官有眷宿舍,並命名為「篤行十村」,可謂是全臺澎最早形成的眷村。
依偎著媽宮古城建造的篤行十村,雨淋板木造建築與綠蔭庭院,斑駁的硓𥑮石牆顯露獨具澎湖在地的建材風格,透過不同時段,造就眷村房舍不同的空間與樣態
;自古戰略位置重要的澎湖,軍事文化的發展同樣在媽宮古城扮演著極為關鍵的地位和角色,而篤行十村在媽宮城西南隅建立起自然海域與人為港區的特殊地景關VU4係
,同時向城內延伸,刻劃出時代下的生活記憶與經驗。
眷村是大時代的產物,代表了歷史、人文與風俗習慣的融合,一群來自各地、絕大部分都互不相識的人,因緣際會在眷村相聚,幾十年來,這一群生命共同體在同一個社區生活與培育下一代,透過長期的調適與互動,培養出共同生活的默契,也孕育出一種相互珍惜的情感以及與本地人文環境融合的生活型態,成就了所謂的「眷村文化」。
澎湖縣政府為保存篤行十村的完整性及確保眷村文化得以永續傳承,於民國96年11月21日公告為澎湖縣歷史建築,規劃都市計畫「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使珍貴的眷村文化能在妥善規劃下,達到保存目的。
文化的保存是多元性的,為了維護眷村文化的底蘊,縣政府除了有計畫的推動長期而完善的修復計畫,期讓一棟又一棟老建築重生再利用外,也不遺餘力的蒐整篤行十村的各個片段,以期從歷史銜接、建築特色研究與居民生活紀錄等不同的面向,呈現出篤行十村完整的原貌。
本書作者用岱岱10歲的眼光,描述五O年代篤行十村和學校的生活實景,從他天真無邪的角度,真正的還原了當時的生活相貌,這種「居民寫我家」的文創方式,提供了史蹟蒐集的直接來源,而附錄描述他父親從大陸到臺灣的場景,正驗證了那一個年代與臺澎眷村起源的連結。
眷村是臺灣多元族群的泉源,更是臺灣近代史中重要的文化資產一部份,期藉由本書出版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社會大眾關心與參與。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青少年,成人(業務參考)
- 關鍵詞:篤行十村、澎湖、眷村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6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館文化資產科
姓名:黃淑人
電話:06-9261141-139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