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053
:::
西方中心世界的式微與全球新秩序的興起

西方中心世界的式微與全球新秩序的興起

  • 統一編號GPN:1010901591
  • 出版日期:2020/10
  • 作/編/譯者:朱雲漢鄭永年 編
  • 語言:中文
  • 頁數:536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3504245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 開數:21*14.8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700
書籍介紹

集聚十五位來自美國、歐洲與亞洲的大師級學者於一堂,從思想、歷史、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等角度,幫助理解中國再興與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對於既有的西方中心世界秩序,帶來的衝擊與改變。

目次

作者簡介(依文章順序)

約翰.達恩(John Dunn)

  現為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學系名譽教授。他以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聞名。他是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也是美國文理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外籍院士。榮退之後,他主要的研究關注是當代政治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動態演變,特別是中國、日本與韓國的政治。

沃夫岡.施特雷克(Wolfgang Streeck)

  現為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社會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ocieties)的教授兼名譽所長。1995至2014年間,他擔任該所所長;在此之前,他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他目前的研究興趣為當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危機與制度變遷。他最近的著作包括:《資本主義將如何終結?失敗體系的論文選集》(How Will Capitalism End? Essays on a Failing System)、《購買時間:民主資本主義延滯的危機》(Buying Time: The Delayed Crisis of Democratic Capitalism)、《樽節時期的政治》(Politics in the Age of Austerity)等。

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e Schmitter)

  現為義大利歐洲大學學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政治與社會科學名譽教授。他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史丹佛大學。他的研究一直圍繞在比較政治、西歐與拉美的區域整合、南歐與拉美的威權統治轉型,以及階級、部門與專業利益的調和等主題;目前的研究則專注在歐元區的政治特徵、南歐與東歐的民主鞏固,以及西歐和北美出現後自由民主(post-liberal democracy)的可能性。

鄭永年(Yongnian Zheng)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暨研究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民族主義與國際關係、東亞國際和區域安全、中國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轉型與社會正義、技術變革與政治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比較中央地方關係,以及中國政治。在擔任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前,他曾任教於英國諾丁漢大學,並在該校創設中國政策研究所(China Policy Institute)。他的研究論文發表在許多國際知名的期刊上,諸如《中國研究季刊》(China Quarterly)、《比較政治研究》(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政治學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第三世界季刊》(Third World Quarterly)等。他同時也是許多中國研究專書的作者或編者。在學術研究之外,他還為各級中國政府在不同的改革與發展領域提供諮詢;他也曾經擔任聯合國發展項目下中國農村發展與民主主題的諮詢委員。

山迪普.謝士崔(Sandeep Shastri)

  現為印度JAIN大學副校長,同時也是該校社會科學與教育研究中心的政治學教授兼主任。他從事印度政治與選舉的研究。他是12本書,超過40篇專書文章,超過80篇期刊論文,以及超過200篇專欄意見評論的作者。他還負責協調全印度應用民意調查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家學術網絡,並為〈今日印度電視〉(India Today TV)對選舉進行專業的政治分析。他至今已經在遍布六大洲並超過50個國家的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講學或訪問。

濤慕思.博格(Thomas Pogge)

  現為耶魯大學Leiter哲學與國際事務講座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社會與政治學學、倫理與道德哲學,康德,以及醫療保險中的正義。他是耶魯大學全球正義項目(Global Justice Program)的創始主任。他的著作包括:《全球賦稅公平性》(Global Tax Fairness)、《習以為常的政治》(Politics as Usual)、《世界貧困與人權》(World Poverty and Human Rights)、《羅爾斯:他的生平與正義理論》(John Rawls: His Life and Theory of Justice)、《免於貧窮的自由作為人權》(Freedom from Poverty as a Human Right)等。

彼得.卡贊斯坦(Peter Katzenstein)

  現為康乃爾大學Walter S. Carpenter, Jr. 國際研究講座教授。他的研究與教學領域結合國際關係與比較政治。他的著作處理政治經濟學的議題,以及世界政治中的安全與文化。目前的研究則專注在權力、宗教與文明的政治學、美國在世界的角色,以及德國政治。他是超過40本專書與超過100篇期刊論文與專書文章的作者、共同作者與共同編者。他於1987年獲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2009年獲選為美國哲學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會士,2015年獲選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並於2008至2009年擔任美國政治學會(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會長。

巴瑞.布贊(Barry Buzan)

  現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國際關係學名譽教授,同時也是英國國家學術院(British Academy)院士,以及哥本哈根大學、吉林大學、中國外交學院及北京國際關係大學的榮譽教授。他的研究專長包括國際關係理論、英國學派、國際安全與世界歷史。他發表、共同發表了將近150篇文章或專章,發表、共同發表或編輯了超過25本書,也在超過20個國家講學或進行學術訪問。

朱雲漢(Yun-han Chu)

  現為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暨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他目前也是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執行長、中央研究院院士與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最知名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民主化、東亞政治經濟以及透過民意調查來了解新興民主的鞏固,曾單獨或共同發表或編輯相關專書十餘本,並在中英文重要期刊上發表超過50篇相關論文。

劉伯建(Bojian Liu)

  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助理。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他於1971年至2004年間於新加坡從事外交事務服務工作;期間曾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以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輪值主席。他並在2004年至2019年間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暨公共政策的實務教授。他著作等身,是包括《亞洲人能思考嗎?》(Can Asians Think?)在內多本專書的作者恒川惠市(Keiichi Tsunekawa),現為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資深教授,同時也是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化與經濟發展、東亞區域整合、當代日本政治經濟。他最

  近發表、編輯或共同編輯的專書包括《五年之後:重新評估日本對地震、海嘯與核災的回應》(Five Years After: Reassessing Japan’s Responses to the Earthquake, Tsunami, and the Nuclear Disaster)、《兩個危機,不同結果:東亞與全球金融》(Two Crisis, Different Outcomes: East Asia and Global Finance)。在2008年至2011年間,他曾擔任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研究所副所長。

王賡武(Gungwu Wang)

  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校級講座教授,以及澳洲國立大學的名譽教授。他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與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海外華人研究的主要奠基開拓者,也是數十本現代中國歷史與海外華人研究專書的作者。他並曾擔任香港大學副校長,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劉遵義(Lawrence J. Lau)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其研究專長為經濟發展、經濟成長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經濟。1966年,他發展了第一個關於中國的計量經濟模型。他也單獨發表、共同發表或編輯了7本專書與超過190篇在國際專業期刊上的文章。他同時也擔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許多榮譽學會的成員。他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經濟系,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貝淡寧(Daniel A. Bell)

  現為中國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教授兼院長,也是中國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與哲學系合聘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政治哲學、儒學、社群主義,以及城市的政治理論。他是包括《中國模式─賢能政治與民主限度》(The China Model: Political Meritocracy)與《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Communitarianism and Its Critics)在內多本專書的作者。

肖逸夫(Yves Tiberghien)

  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公共政策與國際事務學院合聘教授。他的研究領域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全球經濟與環境治理,並在經驗上結合對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與歐洲的關注。他是《企業家國家:法國、日本與韓國的企業治理革新》(Entrepreneurial States: Reform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France, Japan, and Korea)一書的作者。

譯者簡介(依文章順序排序)

蔡耀緯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自由譯者。譯有《1921穿越福爾摩沙:一位英國作家的台灣旅行》、《平凡的美德》、《恐懼如何被操弄》、《暗渡文明》、《大歷史: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合譯)、《台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合譯)、《恐怖的總合》(合譯)等書。

黃紹恩

  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班,輔修經濟學系。

胡梓賢

  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學士班,輔修經濟學系。

劉克賢

  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班,輔修中英翻譯學程。曾於法務部、美國在台協會、台灣微軟實習,並自長風青年領袖營結業。

劉宗為

  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現任虎尾科技大學哲學講師。譯有《逃避自由》、《當雅里斯多德遇上佛洛伊德》、《懲罰與現代社會》等書。

楊竣文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畢業,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主修國際關係,副修公共行政。研究興趣在國際氣候政治及環境政策。

林吉辰

  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學士班。

陳怡蓉

  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班。

柯辰儫

  現就讀於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班。

王亮中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畢業,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主修政治理論。

呂奇樺

  現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班,輔修經濟學系。

編/著/譯者簡介

序: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黃煌雄
前言/江宜樺
導論:自由世界秩序還是多元世界秩序?/鄭永年、朱雲漢
第一篇 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危機與亞洲的競爭模式
第一章 西方自由主義的主要弱勢
第二章 西方世界民主資本主義的危機
第三章 現實存在民主的代議機構之危機與突變
第四章 中國模式:內部多元主義、賢能政治和民主
第五章 印度發展之路:對發展中世界民主未來的意涵
第二篇 能否拯救戰後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
第六章 自由主義能否展望一套廣受接納的世界秩序?
第七章 自由國際秩序的斷裂與韌性
第八章 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能否生存?從英國學派觀點來探討
第九章 改良主義而非修正主義:中國全球角色的浮現
第十章 精準裁定的多邊主義:中國大戰略的要義
第三篇 亞洲崛起與新興全球秩序
第十一章 亞洲能否重塑全球治理?
第十二章 全球化、民族主義和亞洲的區域秩序:一個日本的視角
第十三章 在傳統與法律之間的秩序
第十四章 中國的經濟崛起與其對台灣的挑戰和機會
第十五章 走向由中國和印度領導之亞洲區域秩序..
結論
第十六章 亞洲崛起與過渡到後西方全球秩序的過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索引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國家發展,文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3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