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作者冀望以清晰扼要的脈絡綱目,流利易讀的書寫方式和內容,使大學院校學生、社會大眾,透過此書,能對臺灣政治歷史有比較整體清楚的認識,有助於奠定人文學術研究的基礎與歷史知識的普及,而加深對臺灣的認識及有利於凝聚臺灣認同,自然就有助於臺灣現代國家共同體的建構,此乃本書最重要的中心要旨。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荷西殖民國家與原住民部落社會
第三章 鄭氏東寧王國(1661 ~ 1683)
第四章 清帝國統治下的海島臺灣
第五章 日本時代──殖民體制下的臺灣
第六章 現代臺灣的政治歷史變遷
第七章 現代臺灣的國際關係演變
第八章 面向未來的臺灣
編/著/譯者簡介
戴寶村
臺北縣三芝鄉番社後人,1954年出生。
現職: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專任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國家檔案管理局管理委員會委員
文建會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委員
客家委員會學術發展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台灣國家山岳協會理事長
著作:
《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1984)
《台中港開發史》(1987)
《帝國的入侵——牡丹社事件》(1993)
《三芝鄉誌》(1994)
《台灣島 台灣省 台灣國》(1996)
《台灣開發史》(合著 1996)
《淡水河流域變遷史》(合著 1998)
《大台北都會圈客家史》(合著 1998)
《鹿港鎮志交通篇》(2000)
《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海運》(2000)
《宜蘭交通史》(2001)
《台灣歷史人物與事件》(合著 2002)
《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2004)
《高雄市常民生活史》(2004)
《台灣全志職官篇》(2004)
《台灣全志政治志黨團篇》(2006)
《台灣客家史》(2006)
論文三十餘篇
序言/導讀
臺灣史的發展日益蓬勃,甚至還有被當作「顯學」之稱,此乃受臺灣社會大環境改變的影響以及歷史學術內在脈絡的自然演變結果。臺灣史的研究、教學與歷史知識的傳播也確實逐漸開拓,各種題材的書類不斷出版刊行問世,包括學院及研究機構的專業著作,或是有益普及臺灣歷史知識的通識讀物,儘管內容品質有別,但總體還是有助於人們認識臺灣進而認同臺灣,這是讓人樂見的現象。不過可供大學院校適用的臺灣史教科書,目前大抵還是通史式的型態為多,為配合學術的發展與各學門的教學,實有必要編撰各種專題類臺灣史的書籍,以深化臺灣史知識,奠定各人文學門研究的基礎。
筆者進入歷史學術領域即以臺灣史的研究與教學為職志,長年以來一直以臺灣的港口、航運、海洋文化等題材做為專攻領域。除此專業之外亦高度關切臺灣歷史教育乃至歷史與國家認同等重要課題,故曾陸續參與空中大學《台灣開發史》、《台灣歷史人物與事件》二書的撰寫工作,並替僑務委員會編寫《台灣開發史》函授教材,專供海外華人教育之用,也曾撰寫《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之不同型態的歷史書類。2006 年更與李筱峰教授在華視製播「台灣史望春風」的講談歷史節目,最終目的還是以普及臺灣歷史知識為念。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對臺灣文史知識的推廣相當用心,聘請黃秀政教授主催臺灣專題史叢書的編撰計畫,並邀請本人參加撰寫工作,猶記得當時《臺灣政治史》一書似遲遲無人認養,黃教授乃屬意我來擔綱。嚴格而言政治史實非本人專長,但念及政治是關於每個人的公共事務,也是臺灣各個專題史的重要基礎知識,是歷史學者回應臺灣社會的天職,因此鼓起愚勇進行本書的撰寫。
本書基本上是依循政治學的基本架構,即政治結構與對外關係兩大面向,以不同時代統治政權為經,以政治、社會制度的變遷為緯,敘述統治支配與被統治者之互動關係,並兼述及不同時期的對外關係,凸顯臺灣政治發展史的國際色彩,對晚近史事著墨亦有所加重,收詳今略古之功,史觀上亦盡量呈現臺灣主體性,期待本書有助於人文學門學生能加強對臺灣政治歷史的深廣認識,社會大眾讀者亦能有系統的了解臺灣政治歷史變遷,發揮歷史鑑往知來的功能。另本書乃整編諸多學者研究成果與相關史著而成,敘述、觀點或有差異,缺漏錯誤亦在所難免,尚請多方指正以臻完善。
戴寶村
序於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06 年5 月20 日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臺灣史;臺灣政治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4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家教育研究院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姓名:何秀珍
電話:02-77407858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三樹路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