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52
:::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

  • 統一編號GPN:1010901863
  • 出版日期:2020/11
  • 作/編/譯者:張文朝劉柏宏 主編
  • 語言:中文
  • 頁數:261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5432652
  • 出版單位:中央研究院
  • 開數:A5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240

書籍介紹

本書收錄中、日、韓及香港等地學者的論文,內容包括中、日、韓、越等區域的經學表現,以及伊斯蘭教思想與經學關係的研究。討論之議題,或是前人未能注意的學者或議題;或是較前人研究更深入或更進一步的探討。呈現出「多元視角」下「文化交流」,因而產生「觀照想像」的某些實際表現。此即本書之重要性與目的之所在也。

目次

目 次
導言 ⋯⋯⋯⋯⋯⋯⋯⋯⋯⋯⋯⋯⋯⋯⋯⋯⋯⋯⋯⋯⋯⋯張文朝 -1-
范阮攸《論語愚按》析論
─以對管仲的批評為例 ⋯⋯⋯⋯⋯⋯⋯⋯⋯⋯⋯⋯蔣秋華 1
試析明清之際的「以儒詮經」
─以《清真大學》和《天方三字經》為例 ⋯⋯⋯⋯⋯沙宗平 23
伊斯蘭學者與儒學的交流
─論穆斯林四大著譯家的《詩經》應用 ⋯⋯⋯⋯⋯⋯楊晉龍 51
〈大武〉樂章論考 ⋯⋯⋯⋯⋯⋯⋯⋯⋯⋯⋯⋯⋯⋯⋯⋯吳萬鐘 99
科業與修身
─《小學》東傳與朝鮮知識份子的自我形塑 ⋯⋯⋯⋯盧鳴東 119
捐棄舊名.汰換故技.化成新學
─戰後日本經學研究法之摸索發展與走向 ⋯⋯⋯⋯金培懿 151
日本江戶時期古義學派對朱熹淫詩說之批評⋯⋯⋯⋯張文朝 215

編/著/譯者簡介

張文朝簡介
本人自2011年9月進入文哲所以來,即擬定研究對象:「日本江戶時代的經學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出版專著《日本における《詩經》學史》(臺北市:萬卷樓,2012.12)、編譯《江戶時代經學著作者傳略及其著作》(臺北市:萬卷樓,2014.03)、主編《日本江戶時代《論語》學之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18.11)、專著《日本江戶時代古學派對朱熹《詩》觀之批評》(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19.10),其他與經學相關的如:《四書學史的研究》(佐野公治著;莊兵共譯,臺北市:萬卷樓,2014.11)。
目前正在執行「明治、大正時期(1868-1926)的《詩經》學研究」計畫,此時期的日本與中國清末民初一樣,是處於巨大變動的時代,兩國都深受歐美文化的影響。就《詩經》學史而言,當時的學者在傳統文化薰陶中,如何繼承前代的傳統學術?在歐美異文化衝擊下,如何開創新觀點?是本人想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此時代的中國局勢,於政治上與日本有維新等共通之處,中、日交流頻繁,中國學者在《詩經》學上有無吸取日本之經驗?有何成果?中、日《詩經》學有無呈現出異同的特質?是本人想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臺灣在割讓給日本之後,臺灣學子如何在清代原有的漢學教育與日本、歐、美新制教育底下取得自己的立身之處,恐是當時知識分子必經的課題之一。在日據時期日本學者如何將新學問引入臺灣?臺灣學者又如何學習、運用從歐、美、日傳來的新學問於《詩經》研究?是本人想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
本研究計畫以《詩經》學研究為主要連結點,欲串聯同一時期(1868-1926),不同空間的中、日、臺三地學者對《詩經》學的研究成果,究明其間的關聯性。
劉柏宏簡介
劉柏宏的研究範圍是以儒家經典中的三《禮》為對象,考察它們如何與傳統秩序發生聯繫,其中涉及到制度、規約、傳播、教化等子題。自2014年以唐代三《禮》、禮制與禮教為研究主題取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資格、2016年取得政治大學中文博士學位後,遂於中國文哲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並在2018年7月成為助研究員。目前以明代三《禮》學為研究主軸,藉此勾勒宋代以降至清代三《禮》學的發展軌跡。未來除了有意深化傳統三《禮》學研究之外,也思及世界重大軸心文明與經典形成的普遍現象,如何展開跨文化的比較式經學研究,將是有趣且具有意義的議題。

序言/導讀

導言 張文朝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下稱本所)於2016 年12 月8 日至9 日,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第一、第二會議室舉辦 「文化交流與觀照想像:中國文哲研究的多元視角」學術研討 會。其目的除在展現本所同仁近年在東亞儒學、經學文獻、文學 與宗教、跨文化理論與文化多元性等課題鑽研的成果外,並希冀 在新的學術視野下,觀照反思文化交流與中國文學、哲學、經學 的面貌與內涵,更致力於構建跨領域對話溝通的平臺。因此,大 會邀請海內外學者就以下主題對中國文學、哲學、經學的多元視 角提供不同的思考。 1. 越南儒學 2. 朝鮮儒學 3. 詮釋學 4. 概念史 5. 域外經學 6. 伊斯蘭儒學 7. 跨文化研究 8. 翻譯研究 9. 東亞戲曲與漢詩 10. 民族書寫 11. 宗教文化 本書收錄以「域外經學」為主體的七篇論文,由臺灣師範大 學國文學系賴貴三教授主持兼評論,依序由盧鳴東、張文朝、金 培懿、吳萬鐘主講。但本所在召開論文集會議時,決定將主題為 「伊斯蘭儒學」的沙宗平、楊晉龍,以及主題為「越南儒學」的 蔣秋華也納入本論文集中。 以七篇論文所論及之國度而言,由南北轉西東,跨越了越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indd 2 2020/12/4 上午 08:28:16 導論 -3- 南、中國、韓國、日本等四個國家。因此,本文從論述越南研 究中國經典的〈范阮攸《論語愚按》析論─以對管仲的批評為 例〉談起。作者蔣秋華認為范阮攸(1739-1786) 的《論語愚按》 (1780) 是詮釋《論語》極具特色的作品,如范阮攸依照自己的 想法,將原本二十篇的《論語》打散,重新分類編排為「聖」、 「學」、「仕」、「政」四篇,每一篇再細分二十三類,每一類先 列《論語》各章原文。范阮攸接著以「愚按」的方式,加以解 說、評議。其中有幾類附有「門人言」、「門人記」。各篇之末繫 以「總說」,作為結語。這種打破傳統「依傍經文,逐字經解」 的注解方式,不僅在越南是創舉,在中國也屬罕見。作者除注意 到此書的體例特殊外,更進一步關注范阮攸對管仲(B.C.725-B. C.645) 事蹟的闡釋,欲藉此以瞭解其對中國經典的體認,以及受 到的影響。眾所周知,在《論語》中,孔子對管仲褒貶不一。孔 子認為管仲「器小」,既不知儉又不知禮。范阮攸則以為管仲不 知學道,致使其不知自身之器小,反而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假 仁義以求遂其私」、「踰禮犯分」,自以為大功。並指出學者若 能分辨「理欲義利」,便不會效法管仲的作為。作者認為范阮攸 的闡釋,大致依循《論語》及朱子的見解,有時也出現一己之心 得。然而這仍在中國儒家的觀點範圍內,可見其因襲之跡。再 者,管仲未為公子糾殉死,人疑其「未仁」,孔子卻許其仁。范 阮攸提出以義權衡,認為公子小白、公子糾皆為齊君之子,小白 為兄,理當繼有君位。由於子路的性格尚節義,所以看重召忽而 輕視管仲,孔子特就事業成就的大小,肯定管仲為仁者,用以開 悟子路。然而作者認為,范阮攸之解釋誤用程、朱以小白為兄之 說,原因出於:自宋理宗以後,朱子之《四書章句集註》成為科 舉考試的定本,明朝永樂帝下令編輯的《四書大全》,曾經頒發 到越南。范阮攸即在朱子此一學說籠罩之下,未能擺脫《論語章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indd 3 2020/12/4 上午 08:28:16 -4-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 句集註》之羈絆,導致順承其說以演繹,使其說解失去準確性。 伊斯蘭教信仰自唐永徽二年(651) 傳入中國後,在與中國傳 統文化交流、互動中,會通出中國伊斯蘭文化。本書收錄二篇與 中國伊斯蘭教文化相關的論文,即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沙宗平的 〈試析明清之際的「以儒詮經」─以《清真大學》和《天方三 字經》為例〉及本研究員楊晉龍發表的〈伊斯蘭學者與儒學的交 流─論穆斯林四大著譯家的《詩經》應用〉。 沙宗平〈試析明清之際的「以儒詮經」─以《清真大學》 和《天方三字經》為例〉一文,探討了「以儒詮經」運動的開創 者明代王岱輿(約1584-1670)之著作《清真大學》,以及明末清 初伊斯蘭教漢文譯著集大成者劉智(約1655-1745)之著作《天方 三字經》。在《清真大學》方面,作者比較了《清真大學》與《大 學》的結構、宗旨、核心概念等,認為《清真大學》的結構可能 是模仿《大學》而成。《大學》的宗旨在修己治人,《清真大學》 則在認主獨一;《大學》的核心概念是「明德」,《清真大學》則 是「明德之源」。此兩種概念在思想上實現了「對接」,形成中國 伊斯蘭教義學。在《天方三字經》方面,作者比較了《天方三字 經》與《三字經》的基本內容與宗旨,認為《天方三字經》是劉 智模仿《三字經》而寫,以儒家文化闡釋伊斯蘭教認主、五功、 教史等內容。《三字經》的宗旨是以人為本,人性本善,由此逐 步建構人類社會。《天方三字經》則是以「認主獨一」為宗,說 明造物主安拉造化宇宙、世界、萬物和人類。作者總結,明清之 際中國穆斯林學者「以儒詮經」的文化意義,是豐富了中國傳統 文化的內容與範式。 楊晉龍〈伊斯蘭學者與儒學的交流─論穆斯林四大著譯 家的《詩經》應用〉一文,主要以「外部研究」的實證方式進行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indd 4 2020/12/4 上午 08:28:16 導論 -5- 研究,探討了王岱輿、馬注、劉智、馬德新等「回儒四大著譯 家」之漢文代表作中,所徵引《詩經》的實況及其學術意義與功 能。經由閱讀篩選,確定其中8 本著作徵引《詩經》相關文本 106 次,來自38 個篇章,徵引最多者〈大雅〉的〈文王〉與〈大 明〉,以及〈周頌〉的〈清廟〉與〈維天之命〉4 篇,主要用在宗 教性解讀。各家徵引的篇章與運用次數:王岱輿6 篇11 次、馬注 24 篇41 次、劉智18 篇45 次、馬德新7 篇9 次。另外,馬注運用 〈小雅‧蓼莪〉7 次,劉智運用〈清廟〉9 次、〈維天之命〉7 次, 可見兩家關注焦點與他家不同處。再則王岱輿居於「儒、伊」交 流摸索初期,馬德新居於成熟期,馬注與劉智居於擴展期,這當 是影響諸家徵引篇數與次數多寡的主因。考諸家《詩經》詩旨、 詩文及詞彙的詮解,可知:王岱輿與馬注接受朱熹《詩集傳》, 劉智直接面對原典,馬德新缺乏可判別資訊。此文雖僅探討《詩 經》一書,但研究所得將有助於對「回儒四大著譯家」學術的了 解,並提供儒伊交流、《詩經》學等研究者,部分有效的初步具 體答案。對相關學術研究者,當有學術認知與研究上的助益。 韓國全南大學校中文系教授吳萬鐘〈〈大武〉樂章論考〉一 文,關注在周初形成的〈大武〉樂章,認為此樂章是以一組詩構 成的樂舞曲,但不清楚構成〈大武〉樂章的是哪些詩?具體有幾 首詩?其排列次序為何等等。由於歷來學者對這些問題多有不同 的論述,見仁見智,莫衷一是。作者因此梳理了民國以前的李 瀷、魏源,民國以後的王國維、高亨、孫作雲、賈海生、姚小鷗 等人對〈大武〉樂章的論證過程,以見其問題的來龍去脈。作者 並介紹祝秀權在〈西周大武樂章及其演變考論〉裏所主張:《左 傳》和〈樂記〉所見以六成組成的〈大武〉樂章,不是武王伐商 後作的初期樂章的面貌,而是之後逐漸完成的樂章形式。作者認 為,從周代初期音樂發展的角度考察〈大武〉樂章的形成過程,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indd 5 2020/12/4 上午 08:28:16 -6-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 是一種考慮音樂發展的歷史環境,而較有說服力的主張。而這也 是嶄新的一種研究視角。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盧鳴東〈科業與修身─ 《小學》東傳與朝鮮知識份子的自我形塑〉一文,主要針對《小 學》東傳朝鮮半島後,朝鮮知識份子審視中國儒家經典的價值, 重新建構儒家知識框架的內容。《小學》具有童蒙教育性質,不 但是士人修身進德的根據,也是研習「四書五經」的入門途徑。 由於《小學》不是專為科業而設,成均館因此沒有把它列入齋生 的學習規範中。兼且中宗朝發生「己卯士禍」,造成朝中士氣低 落,阻礙《小學》的傳播。然而,方土遍遠,不受朝廷士禍影 響,地方士人得以專心向學,加上縣府官員積極推廣,使《小 學》成為鄉生的必備讀本。在科業與修身的比重上,朝鮮儒宗 李滉(1501-1570)、李珥(1536-1584) 認為兩者只有緩急先後的區 別,沒有取捨的必要;他們倡導「本原」、「門戶」、「五經五書」 等見解,奠下誦讀儒家經典的修學次序和方法,為朝鮮知識份子 的自我形塑提供了重要參照。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金培懿〈捐棄舊名.汰換故技. 化成新學─戰後日本經學研究法之摸索發展與走向〉一文,試 圖藉由《日本中國學會報.學界展望》的報導中,以得知戰後日 本的中國學者如何發展經學研究方法與走向。作者認為,自《日 本中國學會報》創刊號至第20 集為止的〈學界展望〉「經學‧思 想」部份,乃是對戰後日本學界自1948 年至1968 年,橫跨二十 年的日本經學及思想研究的檢討與批判。並且是考察研究戰後日 本中國學界經學研究方法之摸索發展與走向的可信之寶貴資料。 作者分析前二十集《日本中國學會報‧學界展望》中有關經學研 究成果之全體述評,並進而闡明在經學研究名稱改變背後,當時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indd 6 2020/12/4 上午 08:28:16 導論 -7- 經學研究之困局與問題所在,及當時日本學界期待與建議的經學 研究方向、對象、議題,通過對此等問題的考察,可以描繪出自 1948 年至1968 年為止的二十年間,戰後日本經學研究發展之實 況。 張文朝〈日本江戶時期古義學派對朱熹淫詩說之批評〉一 文,旨在探究日本江戶時期古義學派的學者如何對朱熹淫詩論展 開批評。朱熹的淫詩說不只在中國深受議論,即使在日本也引 起很大的爭論。以江戶時代的古義學派學者而言,淫詩說正是 他們攻擊朱熹《詩經》學的一環。本文分三部分論述:一、古義 學派學者對樂、聲與詩之論述,認為古義學派學者持樂、聲與詩 同之意見者,大多同於詩、詞、歌、聲、音、樂雖因各自位於始 末不同階段,而有不同之名稱,但實為一體。持異見者,大多將 詩與樂置於六經之範疇下而論,故得《詩》與樂異之結果。二、 古義學派學者之淫詩觀,認為古義學派學者相信〈小序〉乃古來 相傳之說,合乎其所主張之古義,故大多就〈小序〉刺淫之觀點 說詩,反對朱熹淫詩之說。三、古義學派批評朱熹淫詩說對日本 學界之影響,認為在江戶初期,古義學派提出反駁朱熹淫詩說之 舉,可視為其特色。然中期以後,除古文辭學派與之同調外,不 見其他學派有引古義學派批評朱熹淫詩說之言論。由此可說明, 古義學派批評朱熹淫詩說,對大正時代以前之日本學術界影響 有限。 綜觀此七篇論文,一論越南、三論中國、一論朝鮮、二論日 本。地雖分東西南北,但其中有一個共同處,就是各篇論文或多 或少都提及朱熹的思想或經學。可見朱子學在以中國為中心的漢 語圈國家,是何等重要。本書集結此七篇論文,既可見中國經學 在不同國度中的交流,又隱約可見有一中心思想貫穿各個不同文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indd 7 2020/12/4 上午 08:28:16 -8- 多元視角下的經學研究 化,使之攝於中國而不至於僵固,放諸四海而不至於離析。可見 統合本書諸論文的呈現,大致已達成本所此次舉辦「文化交流與 觀照想像:中國文哲研究的多元視角」學術研討會所希望,在新 的學術視野下,觀照反思文化交流與中國文學、哲學、經學的面 貌與內涵之目的。 最後,感謝本所同仁劉柏宏助研究員及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黃璿璋博士為全書統一體例,並仔細校閱。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經學,文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61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姓名:詹巧燕 電話:02-27895751- 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