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51
:::
水文化資產永續發展的全球觀點

水文化資產永續發展的全球觀點

書籍介紹

*中文內容大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荷蘭國家委員會與臺灣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教育基金會(TIIWE)聯手於2019年5月27日至29日期間,在臺灣舉辦全球首屆「2019水文化國際研討會(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ater as Heritage')」,本局將研討會各主題投稿文件,進行蒐集及彙整,集結成冊出版英文版論文集,以推廣分享各國治水的文化與經驗。

目次


水文化智慧的探尋與傳遞I
為未來永續的水文化資產II
臺灣在水文化資產推動的重要性及其作用IV
編者的話V
導論:解開水資源挑戰的傳統智慧L
壹、水文化資產的理念方法和文化層面
水在生態與社會文化體系中的脈絡:從拉姆薩公約到當代藝術檢視世界遺產
政策、作法及研究的可能性19
揭開威尼斯隱藏的水道資產:從數位化延伸的威尼斯水博物館到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水博物館的全球網路29
促進亞洲都市永續阿展的水資源相關知識46
女性在印度地下水域所擔任的角色62
重新思考河流的文化生態、國家與原住民之間的和解:臺灣泰雅社區的研究78
貝魯特的曠野:將文化景觀構築成為水井織專家領導的黎巴嫩社區運動100
從南美洲社區的世界觀來保護水和資產117
貳、現存水文化資產的永續技術
客家陂塘隱藏的千年智慧131
引洪灌溉:面臨資源稀少與不確定性下的人類之智慧資產142
二千三百年的中國都江堰水文化資產154
以坎井作為數個世紀以來乾旱地區的水利管理知識與智慧典範164
以當今永續管理為背景的古希臘水利與汙水技術管理範例172
豪達航道:過去、現在與未來183
水車:受水的力量面啟發的世界遺產194
參、支持水文化資產意涵的再生策略
水井傳記:連接水文化資產、水利管理與空間規劃的橋樑209
多重水岸介入的水:認識港d偶與水岸的資產網絡226
荷蘭在日新月異時代下如何處理未受保護的水資源歷史地景247
以水景為文化資產架構元素:阿特利斯科山谷坎特拉納斯河墨西哥258
如何將上海昔日的濱水工業區進行大規模改造再利用成一種城市品牌戰略,並使
城市雨水重新連結272
臺灣水力發電和水文化資產關係287
融合水文化資產保存的建築修復:成美公堂、八堡二圳及永靖295
作者簡介315

編/著/譯者簡介

T.Ansari,M.Arenas,H.Bleumink,張煜權,鄭郁邦,簡進興,S.Dharshini,E.Eulisse,H.den Hartog,C.Hein,許文堯,M.Ishikawa,I.Kalavrouziotis,N.Khanna,官大偉,林韻丰,呂佩樺,T.Mager,K.Nawaz,J.Neefhes,D.Pritchard,M.Ribeiro,S.Ribeiro,H.van Schaik,P.Sharma,石柏岡,E.Staal,F.van Steenbergen,H.Suijs,魏應充,吳嘉盈,S.Yassine,游進裕

序言/導讀

水文化智慧的探尋與傳遞 由於全球的氣候異常,災害頻傳,讓 UNESCO 等世界組織開始反思及尋找 先民治水的文化智慧,使得發掘水文化的智慧、保護水文化資產,成為全球因應 氣候變遷的新趨勢,也是未來保護世界遺產的新方向。 臺灣是南北長、東西窄的狹長形島嶼,海拔超過 3,000 公尺的中央山脈縱貫 南北,將臺灣島嶼分成東西兩面,又適逢北回歸線通過島嶼南部,導致島上雖然 有很多河川,但因為水流湍急、短促,而蓄水不易,加上颱風侵襲災害頻傳,這 些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因素的挑戰,孕育出臺灣歷年來與水環境互動而生的防 洪、治水與水利運用等多樣化的水文化智慧。 2019 年,因為財團法人台灣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教育基金會與國際文化 紀念物與歷史場所荷蘭國家委員會合作於臺灣辦理「2019 水文化國際研討會」, 邀集了來自 27 個國家組織與 300 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參與這一場國際水文化 研討與成果發表的盛會,也讓臺灣瞭解到在貯水、水利運用、農田灌溉、水力發 電、港務管理等各方面,還有許多更深更廣的文化保存與技術開拓的空間;而地 球已經面臨環境劇烈的挑戰,需要世界地球村的每一份子齊力協力致力於水資源 的良善治理,臺灣也極希望在此趨勢潮流上貢獻一份心力。 臺灣基於參與世界水文化保護的心願,彙集在「2019 水文化國際研討會」 上發表的論文成果,出版發行中文版《水文化資產-永續發展的全球觀點》及英 文版《Water Heritage - Global Perspectiv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希望 藉由此書,喚起更多人們關注水文化對於現今人類生活與未來世代文明傳承的重 要性,並呼籲全世界共同珍惜保護生活周遭的水文化資產,讓「水」成為人類永 續發展的友善資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局長 施國隆 為未來永續而生的水文化資產 即使在安靜的夜晚,你會聽到它的喘息,「那焦躁的野獸令人不安的嘟噥」; 但在特別嘈雜的夜晚,當風猛烈敲打窗戶、沙包需要緊靠屋子高高疊起時,你可 以清楚地聽到它的咆哮,聽到當它舔拭怒號大浪的泡沫時磨爪的聲音。它已經準 備就緒,等待攻擊,想要並且能夠拽倒它發動攻擊時將會遇到的所有人與物。這 隻怪獸水狼,已使許多來自 Vijfhuizen、Nieuwerkerk 和 Rietwerk 等村莊的受害 者被它的海浪吞噬。「夠了!」荷蘭人說。我們用鐵鍬和決心武裝起來,開始從 海上開墾這片土地,將我們的土地從威脅生存的水狼之鋒爪利牙中奪回。 荷蘭人並非不熟悉填海造陸。墾殖新生地使其免受洪水侵襲,創造農業、 城市與休閒的地方或空間,一直是我們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安全與品質最需 要協作,由農人、政治家、商人、其他參與者與工程師及規劃者一起來保護、 擘劃及發展「新生地」。在哈勒默米爾(Haarlemmermeer),我們的工程不如預 期,風車抽水被證明沒有快到足以實現設計目標而擊敗飢餓的水狼:因而我們從 英國進口了蒸汽引擎,以加速水的抽取。在哈勒默米爾市 Cruquius、Lynden 和 Leeghwater 等地的蒸汽引擎,就是一個真實例子,說明我們需要創新,加上夥伴 關係及(國際)合作,以保護發展土地或生計。直到今日,與水狼的戰爭一直是 一個啟發,告訴我們與水如何共生,合作如何是最佳優勢,以及我們如何總是需 要調適,才能克服與水相關的挑戰。我們始終需要做好準備:在 2030 年永續發 展議程中,未來將繼續面臨挑戰,這些挑戰必須以更總體性、以未來為導向和更 包容的方式來應對。 僅憑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合作、包容、心繫個別利益也都至關重要。這就 是荷蘭文 “ polderen”(墾殖之地)的意思。墾殖地是指圈海造陸的低窪土地。荷 蘭文 “ polderen” 的動詞現在代表著荷蘭在政治和社會上的運作方式,亦即通過 參與、協作、包容和協商。水具有極重要的能力,可以聯合、凝聚社會的所有價 值,使我們成為同一群生命共同體,激發我們從過往中學習,並為共同的未來做 準備。 iii 現在這些教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未來瞬息萬變,水和氣候複雜性 的挑戰每天都在增加。而當前的 COVID-19 危機,更暴露了我們此生前所未見的 種種脆弱之處。對於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國家和邊緣族群,現在正面臨著最 大的挑戰,如何在對抗危機、快速因應和韌性復甦上進行投資,但同時又能持續 減緩氣候變遷影響投資於水安全、韌性和備災能力?這並非易事,但卻又是我們 唯一的方法,就是將所有人與事都融為一體,以建立一個公正、永續發展和有韌 性社會之暨包容且全面的方法。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與所有有志之士連結。重新發掘過去將有助於我們形塑更好的未來、實現永續發 展目的,並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不過,這樣的行動無法依靠坐井窺天或僅 憑過往災難經驗來做出反應。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創新、綜整統合,並讓所有人 都參與。如果有的話,與「水狼」的爭戰中教導了我們以下幾點:當我們在一起 就能更強大,透過夥伴關係以及慎思和創新,我們可以重塑未來,從現在開始! 荷蘭王國國際水務特使 Henk Ovin 臺灣在水文化資產推動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臺灣開墾以來,在不算長的時間內歷經多次重大變遷。先民墾殖,無論在生 存、生產、生活方面,或是避災減厄方面,都以「水」為重要考慮。沿水而居, 是先民發展的軌跡,臺灣各水系至今仍可讀出部分先民的生活足印、故水的變 遷,也相當程度反映了臺灣的變遷,而用水、理水的思維,則反映了先民智慧與 各階段時代精神,有些價值至今仍熠熠發光,不因時代變化而消退。從這個角度 而言,探究水文化,就是理解臺灣、理解我們自己的極佳路徑。而這些臺灣文化 資產與智慧,從全球的視野來看,都有其特殊價值。 近年來,國際水界日漸重視水文化此一重要主題,並從聯合國的高度上提 出全球組織與行動的倡議。在此過程中,臺灣也能扮演角色,經積極爭取,2019 年 5 月,在臺灣舉辦了全球首屆「2019 水文化國際研討會(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ater as Heritage')」,並藉此研討會,籌備成立跨國、跨機構、跨 領域的「水文化資產國際委員會(Water and Heritage ISC)」,作為領導國際積 極合作推動水文化治理的起點,這個工程全球各地的專業者仍持續努力中。而在 這個主題上,臺灣與全球同步,並將在這班列車繼續前進的路上,掛上臺灣的文 化列車。 這本論文集,具有在地意義、臺灣經驗共享、與國際合作之多重意義,既是 全球水文化意見領袖之觀點集成,也是臺灣參與國際水文化行動的成果。水文化 是普世經驗,臺灣能提供普世解方與全世界共享,這本論文集就是此一價值的實 證。 開卷閱讀,我們將更能深刻體水文化的潛力與活力,並期待我們繼續關心與 參與水文化此一串連我們與祖先、我們與家園這個深具魅力的主題。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 李鴻源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Water Heritage – Global Perspectiv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文化資產保存,永續發展,文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15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綜合規劃組 公共服務科 姓名:高佳琳 電話:04-22177595 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