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為馬紹爾喝采:在後核武、後殖民世界取回掌控權的島國

為馬紹爾喝采:在後核武、後殖民世界取回掌控權的島國

  • ISBN/ISSN:9789579282918
  • 出版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 開數:16開(23×15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00
書籍介紹

本書以臺灣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島民在美國核武試爆後所面對之挑戰與展現的韌性為主題,描述美國於1946年至1958年間在馬紹爾群島進行核武試爆為生態環境、生命健康與社會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衍生出跨世代的醫療問題與社會遭受邊緣化的各種挑戰。本書放大了馬紹爾人因核武試爆所經歷疾病、過早死亡,以及流亡家園的生命經驗,馬紹爾人亦採取行動為自己發聲,其中最重要的是馬紹爾人使用馬紹爾語來定義人們因為輻射所產生的人體病變,以及環境與社會問題,並以馬紹爾語轉化外來英語創新詞彙,以母語為媒介,詮釋自我主體,發展自己的抗爭語言,希望讓更多散居在各島嶼的馬紹爾人,以及外界人士能夠理解他們所經歷不公義的對待。

目次

CHAPTER 1 :背景說明── 馬紹爾群島的地理環境、社會/政治組織 以及語言 
CHAPTER 2 馬紹爾群島殖民史
CHAPTER 3 美國的核武核試計畫
CHAPTER 4 民族誌與馬紹爾的歷史敘事
CHAPTER 5 與土地分離:朗格拉普的經驗
CHAPTER 6 語言與核試計畫
CHAPTER 7 揭開語料中的主題
CHAPTER 8 情勢變更:向美國政府請願
CHAPTER 9 其他個案研究
CHAPTER 10 工作方法與社群培力
CHAPTER 11 相互抵觸的歷史敘事
CHAPTER 12 和解的失敗和結構性暴力的移動性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荷莉‧M‧巴克(Holly M. Barker)/譯者:賴彥穎

序言/導讀

主任委員序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屬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是由諸多島嶼所組成的國家,因為有獨特的環礁和島嶼地形,被國際媒體譽為「撒落在太平洋的珍珠項鍊」,也是臺灣最美麗的邦交國之一。馬紹爾群島雖與臺灣相距5,600餘里,但過去被殖民的歷史讓我們擁有相似的遭遇,也因著同樣屬於南島語族國家所共享的語言與文化的高度相似性,讓我們在汪洋之中相隔千里,卻仍然保有緊密的連結。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與我國自1998年起建立邦交關係,就此展開雙方於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間密切的往來,原民會也從2002年開始積極推動兩國的交流。時至2007年,我陪同陳前總統水扁赴馬紹爾群島出席第2屆臺灣與太平洋友邦元首高峰會,並簽署《馬久羅宣言》,藉以深化太平洋地區友邦間實質的合作與交流,並促進區域的永續發展。這是我首次踏在馬紹爾群島的土地上,親身感受到當地的人文氣息,至今回想起來仍記憶猶新,而這趟旅程也可說是我與馬紹爾群島緣分的開始。 2017年,我陪同蔡英文總統出訪太平洋友邦,再度回到馬紹爾群島,一抵達便獲得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前總統海妮及當地各位弟兄姊妹的盛情接待,甚至巧遇了與我同是阿美族的僑胞,一連串的際遇讓我感覺到旅外遊子再次踏上故土般的感動。出訪期間,我也深刻體會到,臺灣原住民族與南島民族在語言及文化上的高度相似性,這也驗證了過去學界不斷指出「臺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的說法。 這兩次的出訪都讓我對馬紹爾群島與我國的互動與合作擁有不同的想像與真實進展,思索著如何再次深化兩國間交流,並且同時促進南島區域的整體發展。2018年,在南島區域國家的一致認同下,順利重啟「南島民族論壇」,以南島文化為主體推動南島地區國家語言文化、產業、人力資源培力等面向的交流;據此,在2019年,我進一步代表臺灣原民會與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文化及內政部長亞曼達.馬修(Amenta Matthew)共同簽署《南島民族文化事務合作協定》,合作擴及語言文化、傳統知識與技藝、經濟、體育,以及氣候變遷議題交流等面向,這是原民會自成立以來,第一個與太平洋友邦簽署的雙邊合作協定。 2020年12月17日,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臺大使艾芮瓊(Neijon Rema Edwards)出席本會「2020年南島語言復振交流論壇」開幕式,響應論壇所強調原住民族語復振與保存之目的,全程以馬紹爾群島母語「Kajin Ailin Kein」致詞,艾芮瓊大使是第1位在臺灣以母語公開發表談話的駐臺大使,藉此彰顯在現代生活中實踐傳統語言的重要性。當天我也全程以阿美族語致詞,除了體現我國《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將族語的地位提升為國家語言的重要突破,也希望能夠向全世界展現南島語言的多元特性。這樣極具意義的語言交流,不僅凸顯南島語言復振的迫切課題,更可見我國與馬紹爾群島雙邊對於語言文化傳承與存續的堅定立場。 本書內容描述美國於1946年至1958年間在馬紹爾群島進行核武試爆為生態環境、生命健康與社會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衍生出跨世代的醫療問題與社會遭受邊緣化的各種挑戰,馬紹爾人也採取行動為自己發聲,其中最重要的是馬紹爾人使用馬紹爾語來定義核武試爆所帶來的環境與社會問題,以母語為媒介,詮釋自我主體,希望讓更多散居在各島嶼的馬紹爾人,以及外界人士能夠理解他們所經歷不公義的對待。雖然長久以來的抗爭仍未獲得美國對等且實質的正義作為,但這段奮鬥的歷程卻道出馬紹爾人爭取權益的可貴精神,也讓我們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了解我國友邦。 雖然散落在廣大的太平洋中,但從歷史與生命經驗、語言與文化特徵卻可見我國與馬紹爾群島間的緊密連結。然而,透過諸多交流與合作,我們持續深化雙邊理解,未來儘管在追求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道路上荊棘遍佈,但是路途上我們將繼續並肩前行、相互砥礪,終能披荊斬棘,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最後,感謝文化部能與本會共同出版,讓南島文化選集翻譯計畫順利完成。未來,本會將賡續執行南島民族文化書籍的相關翻譯及出版工作,為南島民族文化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 作者序 以「Bravo」命名本書有兩個原因。第一,我想要記錄「喝采 城堡氫彈」(Bravo Castle),一顆施放於大氣層、威力等同於 1,000 顆廣島原子彈的氫彈,以及美國核武試爆計畫,如何翻天覆地的 改變了馬紹爾群島的醫療保健、環境、語言、經濟、政治與社會 組織。第二,我想讓讀者認識真正的馬紹爾人,他們不是因家鄉土地遭遇不幸而無助的受害者,他們是擁護社群家園的鬥士。馬紹爾人民值得讚揚(bravo !太棒了你們!)──他們對抗美國政府,拒絕接受美國政府企圖掩蓋真相、淡化核試危害的舉措;他們努力對全世界道出他們的苦難,積極尋求醫療照護與環境復原, 協助遷徙流離的人民回到他們的原鄉島嶼。馬紹爾人民的福祉,與美國在冷戰中的戰略利益兩相衝突,其中牽涉極廣,一本書無法盡述。本書從馬紹爾人民的觀點,總 覽美國於1946 年到1958年在群島上進行的核試計畫所帶來的種 種問題。透過馬紹爾人的言語和聲音,我希望讀者們可以了解到 馬紹爾人關於輻射曝露效應、核武試爆後果的第一手資料是多麼的可貴。身為人類社會一員的我們,在商討制定核武及核能政策 時,都能汲取馬紹爾的經驗,將之實際應用。美國藉由馬紹爾群島上的武器試驗,取得了世界超級強國的地位,這些試驗展示了美國強大的核武庫實力。馬紹爾人民在接下來的幾個世代,都會持續感受到核彈帶來的毀滅性力量,他們的身體、他們傳給下一代的DNA,都將承載著輻射曝露造成的基 因誘變效應。許多社群的家鄉污染程度過於嚴重所以不適合居住;埃內韋塔克(Enewetak)社群部分居民重新安置地,緊鄰未管控 的核子貯存設施;馬紹爾人更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美國政府納 入為了解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所祕密進行的實驗中。美國超級強國的地位是犧牲了馬紹爾人民的健康、馬紹爾的環境而換來的,我們必須承認、了解並謹記這些犧牲與代價。馬紹爾人民的犧牲,以及他們如何面對核武試驗計畫強加給他們的困境,是這本書的主要核心。讀者們可看到,馬紹爾群島的故事闡明了諸多環境正義的最根本概念。美國政府選中馬紹爾群島作為67次的大氣層原子彈與氫彈的試爆場,原因是為了遠離美國本土,避免人民遭受放射性落塵的危害,緩和以內華達州作為試驗場的關切聲浪,及可在偏遠地區進行祕密實驗。對美國政府而言,馬紹爾群島和他們的環境都是可以被犧牲的。美國政府 認為馬紹爾人民的健康、社區的福祉與所在的土地的生命力,都沒有美國那時的戰略性利益來得重要。讀者們在第五章會看到喪失土地權、無法取用自然資源,以及流落他鄉,對朗吉拉普這個社群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美國政府不但不肯全盤承認核試計畫造成的損失與傷害,反而繼續遮掩事實,刻意低估輻射曝露對人民及其所在土地帶來的 影響。馬紹爾人民強烈質疑美國政府說辭的真確性,不相信他們曾試圖妥善控制放射線危害。馬紹爾獨創的輻射語,尤能展現馬紹爾人的抗爭──這套獨特用語揭示了馬紹爾人民遭受的放射線危害的嚴重程度,並賦予他們詮釋核試事件的自主權。讀者們在第六章與第七章中將可讀到,馬紹爾人創造這個語言,用以傳達他們與輻射有關的經歷──在美國政府與他們的核武到來以前,他們根本沒有、也不需要講述這種經歷。馬紹爾人發展出一套新用語是為了描述他們的病痛與環境的改變,陳說他們的沮喪,並用以指責美國政府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馬紹爾的女性將這套用語發展得最為深入,她們發明新的詞彙,用以談論武器試爆計畫造成的嚴重生育問題。不論讀者們關注的是環境正義、人類學、冷戰歷史、太平洋島嶼研究、口述歷史或是公共政策,都應該知道馬紹爾群島面對核試的故事。身為一個美國公民,我無法自外於這樣的故事與歷史。馬紹爾人民身患試爆計畫引發的疾病,卻因得不到完善的醫療照護以及應得的全額補償或部分補償而陸續死去。核試計畫後已超過60年1,許許多多的馬紹爾人依舊流落在外,回不了家鄉,但是馬紹爾人堅持自己有權利也有能力控制自 己的命運。他們正在重建被污染的土地,為重返原鄉島嶼定居做規劃。歷經百年的外權統治後,他們正在增強自治能力,建立能確保民主、引領他們走向未來的制度。核試計畫及其帶來的後果只是故事的一部分,馬紹爾人如何迎接核試帶來的挑戰則是故事 的另一部分。這個故事,尚未完結。(荷莉˙M˙巴克) 推薦序 初到大溪地,房東便跟我說,最近天氣熱,比平常熱,是因為剛剛有過一次試爆。對大溪地居民而言,他們不是從新聞上得知試爆的進度,核子試爆的影響不是監測的數據,而是生活中身體的感知。幾年後再去大溪地時,只見機場一片狼藉,首府 Papeete市中心商店拉下的鐵門和牆上噴著反核的標語 “No Nukes on Paradise”。大溪地是天堂嗎?誰的天堂呢?核子試爆以及其後相關的機構與制度,如核子試驗中心與法 國中央政府在基礎建設以及種種直接間接經費上的挹注,自1960年代起大幅度的改變了 ma’ohi(大溪地毛利人)生活方式,也構 成法屬玻里尼西亞政壇上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地不同評價,導致反核的政黨,訴求獨立以結束與法國的附屬關係,回歸人與環境間友善的連結。在示威抗議當中,常藉由傳統的穿著裝扮直接回應在失去法國資源後,對物質生活的焦慮。法國面對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將建在撒哈拉沙漠的核試設施搬遷到太平洋。反核的輿論從不曾稍歇,1985 年七月Greenpeace(綠色和平)的Rainbow Warrior(彩虹戰士號)承載觀測與紀錄Mururoa核試的人,遭到法國官方主持的行動破壞沉沒,並損失了一條生命。很快地同年八月,位處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國家開始推動,並在次年共有區域內十三個國家在簽署後生效通過 The South Pacific Nuclear Free Zone(SPNFZ)Treaty(南太平洋非核區條約),終於官方立場得以一致,反對區域內核武的製造、配置、引爆與 核廢料的棄置。五個擁有核武的國家,中國與俄國簽署並通過國內程序遵守適用的相關協議。數年後,1996年在國際壓力下,在條約適用區域擁有領土並進行核試的法國與英國以及美國,終於簽下約,法國與英國在經國內程序後生效。法國在法屬玻里尼西 亞 Mururoa 兩島飽受爭議的核子試爆終於結束。但核試的議題並未結束,法屬玻里尼西亞的Ma’ohi Protestant Church持續在關注曾經在接近核試地點的兩個珊瑚礁工作過的員工狀態,致力於維護他們高風險作業的權益。美國在太平洋的影響力、核武製造的能力,以及核武布局的戰略等,勢必是 SPNFZ重要的對話夥伴,美國雖然在1996年簽 署了非核區條約,但始終未經由國內參議院同意的程序,以致至今不受條約規範。美國在太平洋的勢力主要集中在目前條約適用範圍外的密克羅尼西亞,而重要的核試地點在馬紹爾群島北邊的幾個島嶼,其中最知名的是 Bikini(比基尼),另外是 Enewetak,而鄰近的Rongelap島受落塵嚴重影響。彩虹戰士號因法國為防止在Mururoa的試爆受到國際監督而炸沉,而在前往Mururoa之前,彩虹戰士號剛剛將 Rongelap的居民從輻射遺留過高而不堪居住的家鄉再次接出,安置到其他的島嶼。在Bravo試爆之後,美方將居民撤出,三年後認為返回Rongelap的傷害低於徙居其他島嶼的困擾,當然不會在公開的說明中提及其中寓含著實驗的意味,便匆忙將Rongelap島民遷返回家鄉,這才有了之後彩虹戰士號協助地再次遷徙。美國在馬紹爾群島與法國在波里尼西亞進行核試,有同與不同。不論美、法,作者都提出「核殖民主義」的概念來理解。二次大戰後,美國在聯合國的委託下,治理密克羅尼西亞的大部分,包括東端的馬紹爾群島。信託管理不同於殖民治理,治理的目標 是朝向自決,獨立建國是選項之一。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早 於託管,第一次的核試發生在戰後,海軍占領地當時。面對美方的遊說,比基尼島當時的領袖戰爭期間飢餓的記憶猶新,面對美軍強大的補給、工程與戰力的展現,積極的參與美國維護世界和平的規劃,犧牲比基尼島來謀求人類幸福。比基尼島民搬遷至其他島嶼。人與土地和海洋的分離造成長期、跨世代的困境。作物的 生長需要時間,島嶼可耕地面積的差異,不同海域的資源與抓捕方式不同等等,導致經歷戰爭時期食物不足的島民再次遭遇食物 匱乏,而須仰賴外界補給。幾個徙置的群體,若是船班不穩定,食物匱乏便可能惡化成為饑饉,而出現健康問題。另一個發展方向,便逐漸依賴進口食物,如罐頭等。在馬紹爾研究超過三十年的Larry Carruci長期關注 Enewetak 島民,Enewetak遷至Ujelang三十三年後,再度返回家鄉。但Enewetak的不同地點污染程度不一,有些地點只得依賴政府的食物支援。在 1953 年Bravo 喝采行動中,由於計算落塵,避免外揚引起國際抗議,Rongelap島民一因而幾次遷徙,難以養成對土地與海洋的細微知識,也經驗飢餓 的困苦。馬紹爾的青年詩人Kathy Jetnil-Kijiner曾寫過一首詩The Hooked抒發因歷史記憶產生對美國罐裝食物的依戀,即使冒著糖尿病等的健康風險,仍難以自拔。土地從來不只是土地,Carucci 認為馬紹爾人藉由祖先曾經在土地上的行動或耕耘產生歷史意識與自我認同,在與祖先無關聯的土地上,馬紹爾人如何認識歷史並安身立命?作者提及面對人與土地分離重組的情況,徙置者不具新家的土地權利,原有社會 結構缺少了原有的具體支撐。核試從來不只是環境與健康的問題。馬紹爾的例子裡,基於武器發展的評估,美國不論是核武的科學家、醫學研究者或醫生 等,積極收集輻射影響下環境、建物與人體等的客觀數據。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程序上缺少對島民/非自願受試者的告知並未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對受試者不必要的風險。美國在馬紹爾的核試 集中在1946年至1958年。馬紹爾人在 1950 年代便試圖向聯合國 申訴,以「捍衛託管地人民的生命、自由與總體福祉。」但與聯 合國的接觸,不斷遭美國抵制而延宕。美國於1958 年停止在馬紹爾的核試,但並未終止與這個具重要戰略地位的島嶼的緊密關係。即使馬紹爾已然是個獨立的共和國,在解殖的過程中,未來與美國關係的形式始終是協商的重要一環。換句話說國家主權如何界定與落實?最終馬紹爾與美國以自由聯合(free association)的方式結盟。自由聯合的協議當中正視核試在人身與財產上帶來的傷 害而賠償。作者由一個不知馬紹爾核試的大學畢業生,轉變為協助馬紹爾駐美華府大使館處理賠償相關事宜。不只核試,馬紹爾與法屬玻里尼西亞,不論是否假借人類福祉之名義,同樣為殖民母國犧牲。目前無法忽視的氣候變遷亦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是由環礁和幾個島所構成的國家,島嶼平均高度不超過五公尺。面對海平面上升,地下水層鹹化,植物生產不足等趨勢,馬紹爾亦將為他國的行為付出代價。正如吉里巴斯與 吐瓦魯,同為環礁國家,嘗試由倫理的角度,喚起獲利的國家分擔受害國家的苦難,一起解決當前難題。1985年開始推動的The South Pacific Nuclear Free Zone(SPNFZ)Treaty,在 1996 年終於終結了法國在Mururoa的試爆,可供為氣候變遷奔走的人參考。(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童元昭) 譯者序 原書的副標題著重「取回掌控權」,但中文加上「島國」之後,重點變成島嶼。馬紹爾是一個島國,臺灣也是;臺灣是一座島嶼,蘭嶼也是。被美國當成大型核試效應的人體和環境實驗室之後,馬紹爾人民有權領得補償金,雖然補償金的判定金額明顯不足,美國至今也未如期撥出應付款項,而遭受輻射曝露的馬紹爾人民早已因 病死去,家屬連好好安葬家人的財力都沒有。另一種補償是允許馬紹爾人民到美國就學、工作與就醫。和土地有著緊密連結的馬 紹爾人面臨兩難:繼續住在污染的土地上罹患癌症,還是去到沒有污染、但也無從延續傳統文化甚至只能成為邊緣弱勢族群的美國。馬紹爾群島和美國在後殖民時代的「自由聯盟」關係,讓人想到臺灣。由於地緣、由於歷史,臺灣必得面對世界強權。在美 國「享有」等同公民權的馬紹爾人民,雖然流離失所,但未曾放 棄取回掌控權。臺灣的原住民也是。原住民的『沒有人是局外人』 抗爭從凱道到 228 公園,在2020的耶誕夜,已整整 1,400天,而蘭嶼的核廢料貯存所於2016年政府向原住民道歉後,至今仍舊儲 存着桶罐鏽蝕的核廢料。跟馬紹爾一樣,蘭嶼被強權政府欺瞞;跟馬紹爾一樣,居民罹患癌症比例居高不下;跟馬紹爾一樣,蘭 嶼島民可以得到補償和優惠,然而補償和優惠無法換得健康,也無法讓他們與土地和諧共存,或讓他們不需流落他鄉。所有的島國、島嶼都必須面對本書第十二章「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一節中描述的嚴峻情勢:「諷刺的是,對氣候變遷的『貢 獻』微乎其微的小型島國,面對其效應卻是最脆弱不堪的;極地冰山融化與海水受熱膨脹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如今將要淹許多小島,使其無法居住。」氣候變遷是全球各國的「共業」,馬紹爾卻將付出最大的代價。臺灣的能源開發全民都須買單。核能對環 境和人民造成的負擔目前是蘭嶼在扛,但氣候變遷的後果將不只 限於一地或一島。臺灣多年來以微弱但堅強的音量向國際社會發聲,應該是最能了解原住民運動的國家。追求自由、平等與安康,是臺灣這個命運共同體的共業。後記:不能免俗,要說點柔性話語。寫序之前思考了很久,最後決定不想用個人故事、用翻譯過程的甘苦來開頭。我要直接 說出讓人一看就皺眉頭的美國/馬紹爾、臺灣/蘭嶼兩個大等號。我是人類學的逃兵,大學主修人類學但年少無知無心鑽研。愛上文學理論最後鍾情精神分析,教授課程卻以語言和翻譯為主,其實一路都在為我回返人類學鋪路。好的文學批評必為社會批評;好的譯者必敏於文化差異。感謝原住民族委員會給我這個人類學逃兵「還債」的機會,讓我有幸參與南島叢書的翻譯計畫。感謝審查委員郭佩宜的建議與潤稿。感謝簡家欣的義氣相挺與高效率 校稿,也謝謝俞淼的友情相助。最後容我特別向本書的行政與編輯團隊致敬:原民會潘文成先生和輔仁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魏瓊玉小姐的支持與鼓勵,使得譯作得以完成,而許資旻小姐與許築靖小姐的校稿以及多處修訂建議,都讓我獲益良多。(昆士蘭大學講師 賴彥穎)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Bravo for Marshallese: Regaining Control in a Post-nuclear, Post-colonial World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馬紹爾群島、核武試爆、大洋洲、南島語族、原住民族、太平洋、新南向政策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2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原住民族委員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原住民族委員會 姓名:潘文成 電話:02-89953174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