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831
:::
在地科學宅急便—地方本位科普教案集—

在地科學宅急便—地方本位科普教案集—

  • ISBN/ISSN:9789869925570
  • 出版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開數:30cm X 23cm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390

書籍介紹

「全民科學週」是科技部始於 2015 年競爭型科普計畫的徵求主題。主要的活動模式乃由 大學端設計科普教案,邀請在地的中小學高年級學生至大學接受培訓,使高年級學生成為小關主,再讓小關主將習得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帶回去學校分享給學弟妹們,藉此將大學的科普種子散佈到中小學。本書將教案的課程內容精進,進一步與十二年國教自然領域課程綱要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扣合,使之能夠連結制式與非制式的教學,同時也將花蓮的元素擴充,使之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略微調整成為也適合其他各地特色的教學活動。藉著大學端將精心設計的成套教案、教具與專業師資宅急便到偏鄉中小學,一方面加強在地學校老師自然領域教學知能,加強探究與實作教學的能力,一方面也貫徹科技部培育小關主,增進科學素養與對科學的興趣,使科學與生活結合的理念。

目次


本書使用指引
專家簡介
執行編輯簡介
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國民小學教案總覽
壹、國民小學教案綜觀
貳、教案地圖
參、結語
E1/J3 雄鵰傲視馬太鞍
E2 天然柚香優潔淨
E3/J4「花」現寶可夢
E4/J1 看力矩變魔術~~翻轉吧!曼波魚陀螺
E5 魔法之泉
E6 智勇小獵人
E7 拔仔庄鼓聲若響
E8 秀姑巒溪急流泛舟(六十石山四處行)
E9 螢光四射
E10 做一朵金針花
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國高中教案總覽
壹、國高中教案綜觀 .
貳、教案地圖
參、結語
J2 口簧恒久遠 支支永流傳
J5 金針傳情
S1 鄉情「化」藝
S2 花蓮能源王
JS1 化紙乾坤
JS2 Bang!超級獵手
JS3「原」來要擣米

編/著/譯者簡介

●林長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在校時就對於生物生態有所喜好。畢業後服務於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一直熱衷於環境與生態方面的維護。因緣際會看到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在地科普教案徵選,雖在科教方面是素人,但一股想與花蓮當地小朋友分享尊重生態信念的動機,使我參與這次教案的徵選,很榮幸獲得佳績,並很高興能在宅急便中擔任講師,與小朋友互動,而能傳播當初的信念。
●林碧惠
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博士生,曾任新北市萬里國中夜補校生物教師,也曾擔任臺北市信義國小、花蓮縣水璉國小與臺北市古亭國小自然科任教師。近期獲獎:2016年全國能源科技教案設計競賽獲小學組佳作。「環保柚香優潔淨」與「格樂-格樂,轉啊轉!」各獲第一屆與第二屆南花蓮全民科學週-金針山下科普教學宅急便科普教案設計競賽徵選第3名。107年度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卓越科學推動計畫之「水環境O2O教育」教案獲國小組(A類)優選。
●陳霈語
雖非正統師範科班出身,然受東華大學科教所的洗禮及訓練,刻從事國民中學理化科目教學。備課時思考從生活中取得教材,又與孩子一同動手操作,體驗課程的原理,捨棄枯燥乏味的填鴨,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達成師生共學的目標。在校內除備課、教學外,另擔任科學社團指導老師,陪同學生參加科學展覽及小論文比賽。賽前準備與參賽過程中難免會有焦慮及挫折,但這一切多虧自己能屈能伸,在遭遇困難時引導學生善用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因而締造出豐碩的成果。
得獎紀錄:
第六屆原住民科展銅熊獎、第七屆原住民科展佳作及最佳攝影獎、花蓮縣第五十六屆中小學科展國中組生活應用科學第三名、105年度教育扶輪盃花蓮縣國中小網路小論文競賽國中組本土關懷金獎、花蓮縣第五十七屆中小學科展國中組生活應用科學第二名、2017年東區科技教創客賽暨WRO機器人競賽東區選拔賽國中組科技創作第二名、2017全國能源科技創意實作競賽銅牌獎、106年度教育扶輪盃花蓮縣國中小網路小論文競賽國中組自然組銀獎、2017年花蓮縣夢想起飛-第四屆青少年發明展第一、二名、2017 IEYI世界青少年創客發明展暨臺灣選拔賽銅牌、107年度教育扶輪盃花蓮縣國中小網路小論文競賽國中組本土關懷金獎。
●陳錦松
東華大學科教所博士班學生,目前任教於花蓮縣壽豐國中。多年來積極推動創客教育,推廣自造者運動之精神,引導實作教育融入創客課程。每年帶領學生參與各項科學競賽,如:創客教育與Scratch競賽,花蓮小論文競賽、IEYI青少年發明展、國中小科學展覽及經濟部能源教育作品競賽等,多以創客作品參賽,且常有佳績。
●顏冠明
服務於台東縣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現就讀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科學教育博士班。多次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佳作、教育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應用團隊優勝、教育部行動學習傑出教師、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創意教師、TAECT國際學術研討會教案競賽優選、國立屏東大學理學院教案設計比賽{魚菜共生系統組} 第一名、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創意與自造教案」競賽 {其他組} 第三名、國立東華大學「南花蓮2018全民科學週金針山下科普教學宅急便:科普教案設計競賽」第三名。
●王思青
學歷:輔仁大學院食品營養系畢業、臺東師範學院師資班第四期系畢業、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肄業、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輔導團自然科初任輔導員研習、輔導員進階研習
經歷:義美食品公司研究發展部助理、米菓生產課副課長;桃園縣圳頭國小專任教師;花蓮縣玉里國小總務、學務主任、兼任輔導教師;花蓮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組團員。
獲獎:花蓮縣96年度國教輔導團甄選示範教學教材自然與生活科技特優
大學畢業及役畢入義美食品公司任研究發展部研究助理、米菓生產課副課長。教職服務期間盡心盡職,多方參加各項精進教學能力之進修與研習,以增進教學知能。教學多採引導與善誘,輔以自身求學、產業界、各次研習經驗,融入教學內容,並講究實作,以啟發學生自動自發、分工團隊合作及培養解決問題之能力。
●黃俊仁
86年畢業於彰化師大工教系,隨即任教於國立光復商工汽車科,教學期間有感於課程教學活動的重要,遂於95至97年間進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之後便開始投入中小學科技教育及競賽活動。99至105年推動花蓮縣及東區機關王研習及競賽活動;104至108年辦理花蓮縣自走車、PowerTech青少年創意研習及競賽活動,歷年來指導學生獲得高中職組前三名,2013年榮獲世界機關王競賽金牌。目前於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所進修博士,期望結合所學,推動學生跨域學習及應用,透過競賽建立自信、展現自我。
林靜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授)、童士芬(宜蘭縣成功國小教師)、蔣佳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本教案原由童士芬老師參考網路科普資料發展,並在任教學校中試行,經由蔣佳玲教授和林靜雯教授增加地方本位特色,與六十石山的山徑結合,發展教具。而後因教學性質與內容相同,再經由林靜雯教授略微修改,將六十石山山徑,修改為秀姑巒溪流域,以利秀姑巒溪流域附近學校,例如:奇美國小等師生使用。
●陳文正
目前服務於花蓮縣光復鄉大興國民小學,同時兼任花蓮縣國小自然輔導團員,具有15年的國小自然科教學經驗,曾指導國小學生參加花蓮縣的科學展覽及專題研究競賽獲得佳績,長期配合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推展花蓮縣中小學教師科教知能研習及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近期正致力於國小自然科的論證教學與探究教學的研發與推廣。
●林靜雯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授,本書主編。其學術研究曾獲得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年輕學者獎、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學術論文獎的肯定,並在東亞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EASE)、中華民國科學教育研討會(ASET)、亞洲化學教育研討會(NICE) 以及臺灣生物資訊研討會等多個國際研討會上獲得最佳論文獎的肯定。此外,2008、2014及2016年,其研究計畫分別獲得多年期國科會科傑出學者養成計畫及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的獎勵。2018年於東華大學任教時投入科技部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團隊榮獲科普計畫海報競賽金獎,並獲東華大學校刊22期「科學教育、向下紮根」深入報導。
●張弘陵
學歷:淡江大學數學所碩士、淡江大學數學系學士經歷:
私立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音樂廳教學暨PA與錄音工程工作者
安泰商業銀行資訊工程部工程師
教育部國教署東區Fab Truck 3D列印校園巡迴課程講師暨解說員
2016數位教育博覽會暨創客論壇親子手作講師
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專任助理
私立淡江大學數學系專任助教
●拉罕羅傑
學歷: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習科技所碩士
現就讀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學系科學教育博士班。
經歷:
國小老師、組長、教導主任。
撰寫全國第一支原住民太魯閣族對譯華語字典系統。
指導學生參加第二屆、第九屆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分別獲第銀獎、銅獎。
2017於世界原住民族教育論譠(2107WIPEC)發表論文。
2018年於第34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辦理工作坊。
擔任2018年東亞科教年會研討會網站建置與管理工作。
理念:
科學知識的發展本質是多元而平等的,對於多元文化體系的肯認、尊重與互利,將會是科學知識良善進展的基礎。
●王獻樟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印刷設計組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傳播設計組畢
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經歷:已發表了5篇科學教育相關的國際研討會
科普、科學教學理念:
對於學設計的我而言,踏入科教實屬偶然,此一機緣,也開啟了自己科教學習的不歸路!過往的思維,也跟普遍人的觀點一樣,認為科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是難懂不易理解的,但深入的接觸科教後體悟到,任何一門學問都是深奧的但也能是易懂的,主因還是決定於教學歷程的呈現方式,就像高深的科學知識,亦能透過科普傳播的魔力,讓科學變得有趣而不枯燥,這也啟發我試著用設計人的思維去設計科普教案的源由。近年,將科學知識與藝術結合的跨領域STEAM思維漸受重視,身兼設計人與科教人的身份,希望科學學習都能奠基於科普傳播的概念上去輕鬆學,希望透過此一概念的教案設計,也能激發大家科學學習的跨域思維。
●陳知麟
帶著「我要成為科學家」的夢想,走過中國文學系、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訓練,和十餘年行政工作的摧殘,來到了最接近科學的地方—科學教育研究所。原以為生人勿進的領域,卻給了我生命的溫度,引領我不同的思考模式。雖然我不擅長動手操作,科學知識也幾乎是從零開始,但在萬變的時代洪濤中,仍能保持對科學的興趣,遇爭議議題時能夠有自己的分析與見解。希望能將這樣的想法,傳達給參與本教案操作的每一位朋友。
●倪偵傑
現職:國立玉里高級中學物理教師、訓育組長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
專長:物理教學教具研發、3D列印、影片剪接、太陽能電池製作
經歷:玉里高中前教學組長、高中物理學科中心種子教師、高中團體活動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台北市第十六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創新學活動設計類-優等、《薈美融藝: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論與實務》一書教案分享之一。

序言/導讀

「全民科學週」是科技部始於2015年競爭型科普計畫的徵求主題。主要的活動模式乃由大學端設計科普教案,邀請在地的中小學高年級學生至大學接受培訓,使高年級學生成為小關主,再讓小關主將習得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帶回去學校分享給學弟妹們,藉此將大學的科普種子散佈到中小學,也讓高年級學生在畢業前夕擔任像是老師一般的小關主角色,回饋母校對其多年的栽培。自2015年開始,東華大學科普團隊便投入這個計畫,此時,我扮演共同主持人的角色,協助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楊悠娟教授的團隊執行計畫,在觀察2年後,科學教育研究所的教師們發現,此計畫立意甚佳,但由於花蓮地形狹長,偏鄉小校多且距離遙遠,花蓮中、南部學生到東華大學受訓,車程奔波,參與不易。另一方面,花蓮自然領域輔導團,缺乏中、南花蓮的教師,且偏鄉教師流動快,多是代課老師又不具科學背景,在此情形下,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團隊成軍,大家集思廣益,希望能設計具有在地特色的科普教案,吸引偏鄉學生對家鄉的認同,進而愛家鄉,也愛科學。藉著大學端將精心設計的成套教案、教具與專業師資宅急便到偏鄉中小學,一方面加強在地學校老師自然領域教學知能,加強探究與實作教學的能力,一方面也貫徹科技部培育小關主,增進科學素養與對科學的興趣,使科學與生活結合的理念。 但結合在地特色的教案並不容易設計,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初始,我們主動邀請對花蓮有深入瞭解且學有專長的資深科學教師共同開發教案。「做一朵金針花」、「智勇小獵人」、「鄉情『化』藝」、「螢光四射」等15個特色教案因運而生。第二年,我們辦理教案競賽,廣發英雄帖,又徵集到「雄鵰傲視馬太鞍」、「化紙乾坤」、「魔法之泉」、「天然柚香優潔淨」等15個創意教案。兩屆共計有30個教案。每一個教案,背後都有其獨特的在地故事,串連起花蓮的特色。也因此第一屆參與時,團隊便獲得106年度科普海報競賽冠軍的榮譽。在科技部成果發表會時,更有其他大學的教授稱讚:「整個計畫用科學,記錄了花蓮的一景、一物和聲音!」團隊的確想像,某天,會有一個花蓮地圖,遊客來時,可以按圖索驥,哪裡可以吃、喝、玩、更重要的是,還有我們在地的學生引領著大家學科學!有許多其他學校的教授及在職老師建議我們要將這些教案整理成冊,讓更多老師和民眾知道,科學其實可以用這麼生活化的方式學習或推廣,因此,這本書就在大家的鼓勵下誕生了! 南花蓮全民科學週第一、二屆皆各有15篇教案,之前便放在開放的平台供大家免費下載(南花蓮2018全民科學週:https://sites.google.com/site/popscindhus/;南花蓮2019全民科學週https://sites.google.com/site/popsci19sh/),其中國小8篇,國、高中7篇,共計30篇。為了出書,我們將教案的課程內容精進,進一步與十二年國教自然領域課程綱要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扣合,使之能夠連結制式與非制式的教學,我們也將花蓮的元素擴充,使之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略微調整成為也適合其他各地特色的教學活動,並邀請兩位專家針對內容審核藉以提供設計教案老師進一步修正。由於需要多次的調整,因此徵詢各教案設計教師意願後,共邀集到10篇國小教案、9篇國、高中精彩教案(有些教案橫跨不同學習階段,直接在教案中針對不同學習階段應注意的教學內容加以說明),以饗讀者。 在參與南花蓮全民科學週的過程中,常有令人感動的事情發生。例如:常可見帶隊老師犧牲假日,自己開車帶著學生們來參加研習。東里國小、富源國中、光復國中的校長甚至親自開車接送學生,就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科學的刺激與不同的體驗。不同學校的老師們也會互相幫忙,只要車子有空位,就相互支援搭載學生。又例如,「螢光四射」本是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公園為場景,為小學生而設計的活動,但光復國中的師生覺得,身為光復人怎麼可以不知道光復螢火蟲的生態和結構,因此也加入研習,使得該次研習超過預定人數,緊急更改場地……。是花蓮科展常勝軍的壽豐國中設計教案教師,不僅自己親自前往各個宅急便研習地點擔任講師,帶領小關主研習,也把自己的「子弟兵」帶來當小老師。除了讓自己的學生重溫科學知識與技能,也訓練他們膽量與科學表達。台下的國小小關主們,看著台上科展獲獎連連的學長姐,也興起看齊之心!……有許多老師覺得南花蓮全民科學週為偏鄉師生注入資源,帶來許多動手探究、深入瞭解科學的機會,但其實,這些偏鄉老師與教案設計老師的付出與熱情也給予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團隊許多學習、感動與回饋! 由於我個人因素,2018年由東華大學調動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任教,因此第三屆南花蓮全民科學週的主持棒,轉交給之前也在團隊中活躍、始終支持且更有科普活動推廣經驗的古智雄教授。藉著這本書籍的整理,我除了記錄下這兩年與南花蓮全民科學週全體團隊伙伴一起努力的經歷,更要以此書的完成,特別謝謝這兩年活動,辛苦協助的趙樂馨華、張弘陵與曾尹璿助理,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全體教師團隊及在學學生或已畢業所友的全力支持,物理系、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等東華大學科普團隊各位師長的支援。想對大家說,大家一起同心以科普教學深耕在地的感覺,真好!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林靜雯 謹識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青少年,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全民科學週,科普教案,科學素養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9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姓名:李宜諺 電話:02-27321104-52306 地址:臺北市和平東路2段1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