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61
:::
居所本事

居所本事

  • ISBN/ISSN:9789865464714
  • 出版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 開數:18開本; 23 公分X 17 公分 (高X廣)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80

書籍介紹

一個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來自人和空間的溫暖關係。 老屋新用計畫,就是以「整建維護」取代拆除重建,在都更過程中, 找回臺北巷弄間的人情味。
臺北都更處針整合不易的萬華、大同及中正區等相對老舊建築集中的區域推動「老屋新用計畫」,鼓勵在地民眾或地方組織自主申請計畫,透過整建維護的方式,合理延長老屋生命,延續市街生活與情感。民眾在參與計畫的過程中,除了獲得資源補助,也與輔導團隊一同建立都市再生、城市設計的正確觀念,維護街區歷史紋理,帶動周邊鄰里討論都市再生議題,朝向由民眾主導的「自主更新」方向邁進,使建物更新+公共環境活化+都市設計三者合一,希冀在這座城市發展的軌跡中,保留人與空間的情感連結,以及場所的故事和精神。
本書紀錄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歷年推動老屋新用的過程,如何透過空間改造同時,重新建立起臺北老舊城區間的新關係。

目次

前言 (2)
導言 (4)
老屋新用計畫說明 (14)
老屋新用案例集-大同區 (16)
老屋新用案例集-萬華區 (98)
老屋新用案例集-中正區 (144)
內外其它案例集 (178)
國內案例 (180)
國外案例 (188)
附錄-老屋漫遊地圖指南(大同、萬華、中正) (206)
附錄-空間再生術!都市再生策略方法工具箱 (212)
附錄-編後語:從都市更新推動政策論整建維護的必要 (216)

序言/導讀

從土地「交換」價值, 到土地「互動」價值 大同區、中正區及萬華區等沿河岸周邊地區作為臺北都市發展的起源,不只承載著 人們對城市的生活記憶,更承襲昔日空間紋理(Urban fabric)與生活型態,面對 都市發展東移、產業環境變遷與人口結構驟變的挑戰下,臺北如何驅動都市再生便 尤顯重要。 面對超過半數屋齡達數十年以上的房屋,臺北從門戶計畫到行政區再生計畫為核 心,發展出多元的都市再生行動,無一不 是為了提供民眾更安全的居住環境、更好 的生活品質。然而,民眾對於都市更新 的想像,大抵還留在大規模拆除式的「協 議合建」、「重建更新」,甚或近年推行的「危老重建」;有別於歐美先進國家,臺灣 不動產市場在長年缺乏多元組織(如街區 公司、社會企業)介入及過度注重土地交 換價值下,導致市場產品過度單一,面對 特有人文、歷史紋理亦缺乏兼容並蓄的能力,彷彿唯有揚棄對於土地的情懷,才是達成理 想生活與居所的唯一手段。 不動產市場的失衡,促使臺北多年來致力於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與「社區營造」政策的改革,並期望透過更多元的環境再造方式,在延續建築物 的生命週期或取得新的空間使用同時,仍能保有 在地故事性以及社會網絡間互動的可能性,臺北 「老屋新用計畫」即是如此 以「老屋新用」共創富有溫度與人情味的城市 綜觀都市再生或都市更新成功案例的架構,「人」相對於空間都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所謂眾志成城,良好的社會網絡合作有助於社區意識的凝聚,所以在面對都市再造的同時,除了政策的精 確程度外,人才與夥伴的培力才能真正的為老舊街區注入活水。 以臺北「老屋新用計畫」而言,在作為社區經濟 與街區再生實驗行動定位下,一方面藉由空間改造滿足使用者需求與探討「硬體修繕」技術增加整建維護政策操作彈性,另一方面則透過輔導團隊機制促成政府、專業者與民眾的多方合作促使 在地社群重新思考單一空間與都市發展的關係。更為重要的,空間進駐者作為都市再生推廣夥 伴,無論是將新用途植入既有建築物乃至與周邊空間、組織共同策畫活動倡議「空間共享」概念的過程,都有助於都市更新制度朝向更多元、更 具公益性的光譜發展。 總的來說,臺北「老屋新用計畫」就是希望藉由 不同族群的觀點與行動,為冰冷的都市規劃尋 求更具彈性的解方,共同「找回臺北巷弄間的人情味」。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Living Better Living New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臺北,老屋新用計畫,老舊街區活化,社會網絡串連,社區營造,整建維護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2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處本部 姓名:王威超 電話:02-27815696轉3104 地址:臺北市都市更新處(104105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168號1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