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61
:::
籠城之戰:1895年南臺灣六堆客家火燒庄戰役

籠城之戰:1895年南臺灣六堆客家火燒庄戰役

  • 統一編號GPN:1011000761
  • 出版日期:2021/06
  • 作/編/譯者:李文良陳瑢真戴心儀
  • 語言:中文
  • 頁數:408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0724257
  • 出版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開數:16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640
書籍介紹

本書主要在利用現存詳實的日方檔案,也進行現場田野調查,並利用數位工具在空間上予以動態呈現,試圖整理復原乙未年間在南臺灣六堆發生的火燒庄戰役之歷史過程;全書以乙未戰爭時期在南臺灣六堆火燒庄發生的戰役作為主軸,從歷史檔案、田野調查、口述訪談等面向,詳細描述戰爭之過程,並分析該戰事之起因、經過及其對地方社會與臺灣總督府經營政策之影響。

目次

目錄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序∕ 楊長鎮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序∕ 張鴻銘
作者序∕ 李文良
第一章 前言 ∕ 李文良 5
官方戰史紀錄 10
回憶錄與新聞媒體 15
淸官檔案史料 18
六堆在地記憶 20
第二章 六堆動員與初期衝突 ∕ 李文良 27
六堆動員 28
「南進軍」編組及南臺灣征服 41
茄苳腳戰役(10 月11 日) 43
頭溝水戰役(10 月13 日) 45
從軍事佔領到社會控制 49
麟洛庄戰役(11 月10 日) 60
牛埔庄戰役(11 月22 日) 63
第三章 火燒庄偵察戰(11 月25 日)∕ 戴心儀 67
「南征枝隊」的編組 68
戰前的六堆情況 76
初步偵察情資(11 月24 日) 91
威力偵察戰(11 月25 日) 97
第四章 火燒庄之役(11 月26 日)∕ 戴心儀 105
日軍動員情況及部署 106
交戰過程 112
戰況總結 130
第五章 經仔、萬巒庄之役(11 月26 至29 日)∕戴心儀 141
經(徑)仔庄之役(11 月26 日) 141
萬巒庄之役(11 月29 日) 150
六堆歸順狀況 159
第六章 乙未史料所見的六堆社會∕ 李文良 185
村落及其防衛設施 185
聯外道路與周邊關係 195
人力規模 198
武器裝備:火砲 203
武器裝備:銃與槍 209
第七章 結論: 火燒庄戰役的意義∕ 李文良 217
火燒庄戰役的歷史定位 219
六堆的整合與獨立性 222
重返火燒庄古戰場 225
未來建議 228
參考文獻 231
乙未之役年表(1894 年7 月-1896 年1 月)陳瑢眞 249
附冊 乙未六堆史料選編:臺灣總督府檔案 277

編/著/譯者簡介

李文良
現任及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2006.09—2011.07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2002.09—2006.09
‧日本東京大學外國人客員研究員1998.07-12;2006.08—2007.07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1997.06—2001.11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1991.09—1996.06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學士1987.09—1991.06
著作:
2022李文良,《契約與歷史:清代臺灣的墾荒與民番地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1李文良、陳瑢真、戴心儀(合著),《籠城之戰:1895南臺灣六堆客家火燒庄戰役》(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21李文良、陳麗華、陳冠妃(合著),《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2019《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增訂版)
2004吳密察、翁佳音、李文良、林欣宜(合著),《臺灣史料集成提要》(臺北:遠流出版社、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1《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山林政策史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瑢真
現任及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2016-
‧英國伯明翰大學上學碩士
‧荷蘭萊頓大學荷蘭學碩士(輔修歷史)
‧國立政治大學企管學系學士
戴心儀
現任及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2017.09-2021.0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地理輔系)學士2005.09-2010.06

序言/導讀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序 「客家」是臺灣多元文化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透過研究、保存與推廣客家的歷史文化,挖掘客家珍貴的文化資產及豐厚的常民生活底藴,不僅可感受到客家先民開疆闢土、保家衛民的堅韌精神,也可一窺客庄特色人文之堂奧。 本會自2004 年起,即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合作,分期推動「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計畫」( 第一期) 及「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 第二、三、四期),迄今已完成並出版《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臺三線客家鄉鎭文化產業》等19 冊專書,藉以厚植臺灣客家研究的根基,保存客家彌足珍貴的歷史軌跡與文化。 欣聞本次第四期第1 本專書《日本時期檔案中的客家- 以乙未火燒庄戰役為中心》即將付梓,透過再造歷史戰役現場,還原六堆在地記憶,才能把客家歷史源流逐步拼湊得更為完整。在此,謹向懷抱不盡熱誠和深厚學養的撰述老師們致上敬意與謝忱,因為唯有不斷累積與分享這些研究成果,才可以代代傳承先民悠遠的智慧,從而刻劃出令人動容的客家面貌。 保存傳統文化是延續族群命脈的根本要素,期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能持續深耕客家學術研究,並朝更多元化的研究面向發展,發掘出更多令人驚嘆的豐碩研究成果! 主任委員 楊長鎮 謹誌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序 多元與獨特一直兼容並蓄,存在於臺灣的歷史文化中,其之所以多元,以臺灣處於東北亞及東南亞交叉點的重要地理位置,自史前時代以來,即有許多族群為追求新的契機與生存空間,於各時期遷徙或移入;而經由不同族群交融薈萃出多采多樣的文化特質,則建構成為臺灣今日獨特的風貌。所以,多元族群的文化融合,不只是臺灣這塊土地需要被傳承的珍貴人文寶庫,更是臺灣社會前進創新的養分及沃土。 此其中,相對於原住民各族鮮明的色彩,客家在漢人族群中則有別樹一格的語言、文化特色。所謂「客家」一詞,早現於淸初文獻之中,至遲在17 世紀晚期已經見到使用,而臺灣的客家族群,可溯自17 世紀漢人移民來臺,其間歷經生存環境的挑戰、社會文化演變及不同族群融合過程,在對傳統的堅持和外在現實的適應下,型塑自身的文化、語言,其人口數量方面居於臺灣第二大族群;惟早年或因淸代以籍貫約化分類的影響,或以社會族群械鬥等事件而有所成見,加上早期的臺灣歷史研究常將客家文化簡約於漢民族中而不顯,使得過去的臺 灣社會中,客家一直有「隱性的族群」之稱,甚至產生文化、語言相對弱勢、流失的趨向;但在有識之士的耕耘下,臺灣客家的相關研究仍縷縷不絕,經過民國70 至80 代初如火如荼的客家運動沛然成河,並於民國90 年客家委員會成立後,承續並開展出更新更寬廣的氣象及格局。 而本館長期以來所致力的目標及願景;正是對臺灣文獻的蒐集、保存及歷史文化的研究、推廣;隨著近年臺灣史研究如繁花似錦的盛況,對不同族群的深入探討亦蔚為顯學;有鑑於此,本館除於臺灣史相關文獻檔案之研究典藏、臺灣全志修纂、史料採錄編輯等之既定業務方向外,又思考如何在臺灣原住民族、客家族群等通論史專書的修纂後加以深化延展;適逢客家委員會的成立,以資源共享而分別於民國93 年度、98 年度及103 年度與客委會合作進行第一期「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計畫」、第二、三期「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規劃 有關客家產業、發現客家、客家語言調查、客家家族、客家婦女研究及年輕世代客家認同調查等各種主題進行委託研究,期能傳承已有之成果,繼續深入對客家族群歷史、文化各面向之專題研究及基礎史料的彙整,以助益拓展臺灣客家研究的領域,並提供更多研究者發表之場域。 此項合作計畫於民國108 年邁進第四期,名稱續為「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並維持前三期之合作方式,於5 年內進行各項主題案之委託研究並依結案成果陸續出版專書;本期計畫主題共進行「日本時期檔案中的客家- 以乙未戰爭史料為研究」、「族譜與客家家族」、客家民俗與信仰的研究」、「發現客家」、「族群關係研究」及「由『臺灣總督府檔案抄存契約文書』等相關史料做有關客家土地開墾、族群關係(含原客關係)之研究」等項委託研究。 本書即為第四期合作計畫主題—「日本時期檔案中的客家- 以乙未戰爭史料為研究」的成果出版,書名定為《籠城之戰:1895 年南臺灣六堆客家火燒庄戰役》,本書主要在利用現存詳實的日方檔案,也進行現場田野調查,並利用數位工具在空間上予以動態呈現,試圖整理復原乙未年間在南臺灣六堆發生的火燒庄戰役之歷史過程;計畫主持人為現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李文良教授,除主導本書撰寫架構外,並結合系上博士生陳瑢眞及碩士生戴心儀參與執筆完成。全書以乙未戰爭時期在南臺灣六堆火燒庄發生的戰役作為主軸,從歷史檔案、田野調查、口述訪談等面向,詳細描述戰爭之過程,並分析該戰事之起因、經過及其對地方社會與臺灣總督府經營政策之影響。 鴻銘既掌館務,欣見有關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第四期的各項委託案研究成果陸續付梓,謹綴數語為誌,爰為之序。 館長 張鴻銘 謹識 2021 年6 月 作者序 我雖先後關注乙未戰爭和客家議題,南臺灣六堆客家在乙未戰爭時積極抵抗日軍侵攻的歷史,卻一直沒有進入預定的研究期程之內。2019 年春天,即將迎來我到臺大教書十餘年首次的研究休假,心想終於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構思新的研究課題,卻也面臨研究生指導工作無法中斷的難處。剛好這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合作,推出了「日本時期檔案中的客家」委託案,於是我跟陳瑢眞、戴心儀兩位研究生,有機會一起執行了這個得以兼顧自我研究及學生指導的新嘗試。 課題的選定得自於我曾研究的乙未戰役與客家之交匯點,雖是非常傳統的歷史研究課題,然而最終想要達到的目標和對話對象,則是行政院文化部近年來大力推動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這對於歷史學者來說是個新挑戰。我們主要是利用現存龐大且翔實的日方檔案,整理復原乙未年間在南臺灣六堆發生的火燒庄戰役之歷史過程,並試圖利用數位工具在空間上予以動態呈現。1895年前來佔領臺灣的日軍,已是近代化的軍隊,擁有專業的武器裝備、訓練和戰鬥技法,他們還將戰爭過程撰製成翔實的圖文紀錄。雖然利用此日方文獻來復原戰爭也就難免落入「日軍之眼」的批評,但在當時臺灣民兵幾乎未曾留下紀錄的情況下,卻是目前復原戰爭過程唯一可行的辦法。 我相信我們這次的研究,首度精確地復原了戰爭的歷史過程,以及火燒庄在十九世紀末的自然及人文地景。周長二千公尺、約有三百戶民家的火燒庄,巧妙地利用天然河川及人工圳道,配合周邊密植的莿竹林,形成如城堡一般的堅固防衛設施。他們憑靠著25 門舊式鑄鐵砲、三百餘枝槍,面對二千多名擁有精良武器裝備、豐厚後勤補給的日本正規軍,卻仍頑強不屈地抵抗了兩天。連日軍都為其防衛設施和抵抗決心,驚歎不已。當然,就跟臺灣其他地方類似,乙未時的六堆客家也存在著持主和、主戰不同意見的人群。這都是面對強大敵 人及艱困環境之下,認眞考慮家庭和村莊未來的不同選擇。百年後的今日,面對這段歷史,我們理應設身處地,綜觀全局,絕對不能因其主和就予以苛責。我個人一直認為,客家絕對是臺灣史最具潛力的研究領域之一,但過度民族主義式的自我情感,很容易就會阻礙而難以提升其研究發展。 對於傳統的歷史研究和教學來說,史料的整理分析,常是必備的基礎技能,多語言能力及數位工具則相對較為欠缺,所以這次的研究能夠順利執行,最主要的貢獻來自於我指導的兩位研究生。瑢眞其實是政大商學院出身,擁有英國伯明翰大學及荷蘭萊頓大學雙碩士學位,再加上先生是日籍學者,精通國、臺、英、荷、日等多種語文,熟悉商業運作之道。她進入臺大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之前,即在臺大國際事務處服務多年,著有名聲。她這次主要是依其專長負責翻譯外文史料,其成果雖作為附冊繳交,惜因篇幅有限,未能一起出版。心儀自師大歷史系畢業後,隨即投入國高中教育現場,對於地理學和數位工具一直有著濃厚的興 趣,自學有成。由於她同時以此課題作為碩士論文,因此承擔重責,復原戰役過程、解讀戰鬥附圖,完成本書的第三、四、五章,並繪製全部的數位地圖。瑢眞和心儀在專業的歷史學技能之外,都擁有優秀的行政能力,認眞負責,思慮周延,能夠辦理大型的學術交流活動,卻仍謙卑為懷,實為不可多得的年輕學人。 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多方合作經驗。我和研究生們一起共同研究、交流學習,完成一個對於彼此來說都是全新的議題。田野調查時得到六堆忠義祠藍群傑主委、宋鎭鰲先生、蕭家古厝管理委員會蕭義雄主委、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楊景謀理事長、長治鄉邱威文代表、長興村邱武康先生、梁榮梯村長、長興天后宮邱美城委員、劉源富總務等人的熱情接待,鼎力協助。擔任計畫審查的吳文星教授、戴寶村教授、張維安教授、劉澤民副館長以及吳德祺副主任,即便研究與行政工作繁忙,依然盡心仔細閱讀報告,提供諸多具建設性的意見,有效彌補了我們在研究視野、方法和史料引用上的可能疏失。負責行政業務的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在張鴻銘館長的帶領之下,打造了一支專業且幹練的行政團隊,包括劉澤民副館長、王希智主任秘書、黃宏森組長與石瑞彬編纂等人,常及時且思慮周密地提供完善的協助。當然,若因此還有其他的疏失,那就必須由作為計畫主持人的我負起全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文良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乙未史料、六堆動員、火燒庄、經仔、萬巒庄戰役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0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姓名:石瑞彬 電話:049-2316881-402 地址:南投市光明里光明一路2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