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苗栗縣大湖鄉的富興村,是進入苗栗內山最主要的入口,雖然現在放眼多是鮮紅嬌豔的草莓園,但自古這裡卻是臺灣泰雅族傳統勢力範圍。清咸豐11年吳定新率56家丁入墾大湖時,這塊位於鷂婆山下的心形臺地,便是美如傳說的天許之境,可惜因為水源不足,就算底下有二條大河在此交會,她依然只能是個取水困難的不毛之地。不過,正也因為如此,水尾坪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走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發展出更多有趣的故事與悠長的歷史。
富興村包含許多庄頭,有水尾坪、八寮灣、芎蕉坑、化人公及砲石等,村中不只包含了鷂婆山和觀音山等人文地景,更有天后宮與法雲寺的鐘聲鎮村保佑村民,這裡同時還是大湖事件等著名歷史事件的發源地,這些由我們祖先所經歷的點點滴滴而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傳說,不僅豐實了富興村的歷史,也添增了地方的趣味。
目次
主委序
主任序
第一節 豐饒的山巒與水源
第二節 村庄的建設與治理
第三節 土地的開發與拓墾
第一節 聚落的今昔演變
第二節 地景的歲月崢嶸
第一節 多元的傳統產業
第二節 興盛的工商業
第一節 村民仰賴的心靈寄託
第二節 居民倚靠的習俗祭儀
第一節 獨一無二的水尾坪圳
第二節 不可磨滅的歷史事件
後 語
參考文獻
附 錄
附錄一 歷屆村長及重要政治人物表
附錄二 華興國小歷屆校長
附錄三 大事記
編/著/譯者簡介
林錫霞,苗栗縣大湖鄉客家人,目前住在苗栗市。曾任《聯合報》記者15年、《今日新聞》記者10 年,民國99 年於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畢業。陸續同國內客家學者張維安、李威霆等教授出過《客
家映臺灣》、《閱讀山城女書》等論文集。
民國105 年新聞記者退休後,曾於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擔任副研究員一職,現為獨立撰稿人、作家及文史工作者。於同年年底,開始進行客家詩文創作,同時加入客家筆會。
作品《用詩之名-行讀苗栗》入選苗栗縣政府民國107 年苗栗縣文學家作品集;〈阿公个棋盤〉得到民國108年教育部閩客文學獎教師組第二名。其他作品陸續在《文學客家》、《台客詩刊》等文刊發表中。
序言/導讀
開源拓荒-大湖富興的墾闢史說
遠近馳名的大湖草莓,是臺灣土地珍貴的瑰寶,但卻很少人知道,大湖草莓的發源地-富興村,背後還有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精采故事。富興村雖為一個小村落,但同時具有大河交匯與山容壯麗的景色,更棒的是,中間還有一塊沃野平疇、外形如心的水尾臺地,美如幻境。然而,這樣的美景,過去卻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內山」入口。先民如何開疆闢土,在內山地區與原住民爭奪居所,成功拓墾維生,又在此地留下多少辛酸血淚,從史料文件與耆老後裔的口傳歷史中可窺見一斑,但直到如今還持續影響農業生息的水尾坪圳,卻是先民遺留使富興村得以延續的鮮活證明。
富興村的先民為求生存,戮力於開發各種產業,日治時期的樟腦與糖業產量不容小覷,許多地名更因產業命名沿用至今;繼後的香茅產業更創造出「用一桶油換一棟樓」的經濟奇蹟,但不論多麼輝煌燦爛,依舊敵不過環境的變遷與科技的演進。在因緣際會下,大湖鄉富興村引進草莓植栽,首創草莓觀光採果的經營模式,找到新出路,推動觀光農業,經過70 年的發展,如今已是各產業界的翹楚。富興村的草莓產業如同當年起造的水尾坪圳,即使在過程中遭遇千辛萬苦,但因為對夢想的堅持與明確的生活目標,最終皆成為支撐起地區與庄民的巨大棟梁。
飲水思源在富興村不僅僅是一個詞語,而是確有其事。為對鬼神表達賜予水源的感謝與延續水尾坪圳的運作,富興村會舉行獨特的清圳、祭圳及食水甲福等習俗,在年復一年進行這些儀式的同時,除了見證客家人治水的智慧與合作精神,也為客家人飲水思源,敬天畏地的德行留下美麗的註腳。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水圳不僅為後來的客家子弟留下了豐沛的資源,也將村庄故事流存於潺潺的河水中,淵遠流傳。
客庄聚落村史的出版,崇尚的便是飲水思源的精神。我們走讀客庄,聆聽歷史故事,瞭解脈絡,保存文化,無一不是為了記得先民種下的根,記住聚落形成的源頭。《鷂婆山下:水光粼粼講客家》也在此基礎之上,做了更全面的詮釋,寫下更詳盡的故事。即使是座小小的村落,每一滴在史冊上捺過的墨水,都是後世客家子弟成長的養分,正如涓涓慢流的水圳,以灌溉土地的精神,澆灑著新一代後人的心田。
—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楊長鎮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苗栗、大湖、富興村、草莓、鷂婆山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33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合規劃組
姓名:梁惠珠
電話:037-985558-208
地址:苗栗縣銅鑼鄉銅科南路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