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藝湛登峯-110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專輯

藝湛登峯-110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專輯

  • 統一編號GPN:1011001221
  • 出版日期:2021/09
  • 作/編/譯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語言:中文
  • 頁數:302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9865323790
  • 出版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開數:菊16開(29.7x19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500
書籍介紹

「玉雕」黃福壽刻劃細緻、渾然天成;「傳統木雕」蔡德太專擅鑿花,空間佈局、題材安排均掌握得宜;「漆工藝」 黃麗淑為臺灣漆藝的研究者、保存者與教育者;「製鼓技術」王錫坤首創東方音階鼓,讓製鼓技術不只有打擊功能,也多了收藏與欣賞價值。
  「賽德克族Gaya tminun 傳統織布」張鳳英傳承賽德克族織藝最上乘的禮服織作技術puniri(經挑)技法,蘊含女性對織布的堅持與部落記憶;「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嚴玉英為噶瑪蘭香蕉絲織布工藝復振的第二代工藝師,完整參與香蕉絲織布工藝復振的歷程,使瀕臨失傳的傳統織布文化知識保留一線生機。
  「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陳利友妹作品深具東部排灣族地區文化特色,充分展現區域的人文與社會生活風貌;「tjemenun排灣族傳統織布」許春美承襲家族及部落長者傳統織布技藝,推動排灣族傳統織布工藝復振再生,以地織機進行教學超過 20 年,是少數能夠掌握織布整體知識並得以族語傳承者。
  「亂彈戲」王慶芳、彭繡靜奉獻畢生、傳承不懈;「恆春民謠」陳英傳唱一甲子,以歌謠詮釋恆春的生命故事;「阿美族馬蘭 Macacadaay」保存者杵音文化藝術團師承部落長者,獨特的「自由對位」複音唱法,融合多元形式展演,經常巡迴部落、參與各項展演,保有獨特的演唱方式。除了展現傳統藝術豐富多元面貌,也禮讚藝師們苦心孤詣的可貴,更彰顯了國家文化實力,讓國人得以親近在地精彩工藝,也讓世界看見臺灣傳統藝術文化之美。

目次

目次
部長序
綻放傳統藝術的生命體讚 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04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
恆春民謠 保存者 陳英 06
亂彈戲 保存者 王慶芳 26
亂彈戲 保存者 彭繡靜 48
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 保存者 杵音文化藝術團 70
「噶瑪蘭族
ni tenunan tu benina 香蕉絲織布」保存者 嚴玉英 90
「排灣族 Kinavatjesan 傳統刺繡」 保存者 陳利友妹110
「排灣族 tjemenun 傳統織布」 保存者 許春美132
「賽德克族 Gaya tminun 傳統織布」 保存者 張鳳英154
泥塑 保存者 杜牧河176
「漆工藝」 保存者 黃麗淑196
「剪黏」 保存者 陳三火216
「玉雕」 保存者 黃福壽236
「傳統木雕」 保存者 蔡德太260
「製鼓技術」 保存者 王錫坤280
附錄302

序言/導讀

綻放傳統藝術的生命禮讚   傳統藝術來自民間,是先民生活智慧的結晶,也是國家珍視的無形文化資產。文化部自 98 年 起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重要傳統工藝及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並認定保 存者(亦稱人間國寶),截至目前為止,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已有 19 項 28 位保存者,重要傳統工藝 有 20 項 27 位保存者、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則有 9 項 14 位保存者。   無形文化資產顯示出臺灣各族群與地方的傳統文化價值及人文精神。文化部於 109 年下半年新 增 8 位人間國寶,110 年上半年亦新增 6 位,合計 14 位,是歷年認定傳統技藝、藝能項目最豐富 的一次,也包括原住民族保存者精湛的表現,由此可見,政府對臺灣各族群無形文化資產的肯定與 重視。   為讓各界得以欣賞國寶級藝師精采的藝術成就及其獨特的創作風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舉辦 「藝湛登峯 ── 110 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特展」,展出 14 位人間國寶及團 體的精彩作品。除了展現傳統藝術多元的面貌,也禮讚藝師們苦心孤詣的可貴,更彰顯了國家之文 化實力,使國人得以親近在地精彩工藝,也讓世界看見臺灣傳統藝術文化之美。   「剪黏」陳三火承續傳統、開創新局;「泥塑」杜牧河融通各家、形神兼備;「玉雕」黃福壽 刻劃細緻、渾然天成;「傳統木雕」蔡德太專擅鑿花,空間佈局、題材安排均掌握得宜;「漆工藝」 黃麗淑為臺灣漆藝的研究者、保存者與教育者;「製鼓技術」王錫坤首創東方音階鼓,讓鼓不只有 打擊功能,也多了收藏與欣賞價值。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張鳳英傳承賽德克族織藝最上乘的禮服織作技術puniri(經 挑)技法,蘊含女性對織布的堅持與部落記憶;「噶瑪蘭族 ni tenunan tu benina 香蕉絲織布」嚴 玉英為噶瑪蘭香蕉絲織布工藝復振的第二代工藝師,完整參與香蕉絲織布工藝復振的歷程,使瀕瀕臨 失傳的傳統織布文化知識保留一線生機。   「排灣族 Kinavatjesan 傳統刺繡」陳利友妹作品深具東部排灣族地區文化特色,充分展現區域 的人文與社會生活風貌;「tjemenun 排灣族傳統織布」許春美承襲家族及部落長者傳統織布技藝, 推動排灣族傳統織布工藝復振再生,以地織機進行教學超過 20 年,是少數能夠掌握織布整體知識 並得以族語傳承者。   「亂彈戲」王慶芳、彭繡靜奉獻畢生、傳承不懈;「恆春民謠」陳英傳唱一甲子,以歌謠詮釋 恆春的生命故事;「阿美族馬蘭 Macacadaay」保存者杵音文化藝術團師承部落長者,獨特的「自 由對位」複音唱法,融合多元形式展演,經常巡迴部落、參與各項展演。   文化部以發揚、傳承和保存無形文化資產為使命,視臺灣的傳統藝術與人文精神存續為首要。 諸位人間國寶也將與文資局持續合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92 條來啟動師徒制的傳習計畫, 以及各項保存紀錄與教育推廣工作,使臺灣的傳統藝術能夠永續流傳,同時向世人彰顯臺灣各族群 特色與文化主體性。 文化部 部長 李永得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文化資產保存,傳統藝術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0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傳藝民俗組 傳統藝術科 姓名:陳淑莉 電話:04-2217-7763 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