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蠟染是印度尼西亞傳統織品染製方法,200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印尼人迄今仍於出生、婚嫁、喪禮等重要儀式中持續穿著。
印尼語的蠟染為峇迪(Batik),有繪畫、描寫之意,以銅壺筆(Canting) 製作蠟染為印尼獨有的工藝傳統。印尼蠟染發展於17 世紀爪哇島中部,此時建立王室禁紋的傳統,透過紋飾規範不同階級的穿著;後期在印尼貿易發達的區域如爪哇北岸,各地商旅匯聚,使蠟染紋飾朝多元融 合的方向發展。
目次
目次
Contents
003院長序
Foreword
008展覽介紹
Introduction
010I 繪染世界 ― 認識蠟染
Section I: Understanding Batik―The World of
Painting and Dyeing
020II 宮廷古典 ― 中爪哇蠟染
Section II: Central Java Batik―The Royal Classics
054III 多元紛呈 ― 北岸蠟染
Section III: North Coast Batik―A Rich Variety
092專論
Essay
101英文展品說明
English Descriptions
120附錄
Appendix
編/著/譯者簡介
主編:楊芳綺
文字撰述:楊芳綺、陳聖元、賴芷儀
序言/導讀
院長序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推出的展覽,多試圖以更廣泛的亞洲廣域來豐富本院典藏文物的詮釋。同時,每年10 月舉辦的亞洲藝術節,則選擇一個亞洲國家為主題,搭配相關文物展覽,並舉辦文化體驗活動。
自2017 年起推出印度月,已陸續舉辦新加坡月、泰國月及蒙古月等主題活動。考量本院自2004 年起陸續徵集亞洲織品,其中印尼織品典藏質量俱佳,今年特別搭配亞洲藝術節―印尼月,精選院藏精品,推出印尼蠟染特展。
印尼位居太平洋與印度洋交匯之處,自古以來即為東西海上貿易的樞紐,歷史淵遠流長,歷經印度教、佛教、回教、歐洲文化等不同文化的洗禮,積累豐厚多元的文化底蘊。印尼蠟染於2009 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蠟染在印尼人的日常生活扮演著重要
角色,從出生的育兒袋、婚慶典禮或喪葬儀式;在商業或學術場合,甚至是傳統的杖頭偶戲都可看到蠟染的精湛工藝。蠟染紋飾除作為裝飾外,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影響,從中爪哇的古典紋樣到爪哇北岸的歐洲花束紋,紋飾呈現了印尼歷史的變遷與文化多元的面貌。
印尼在臺的新住民及移工等為數眾多,也為臺灣社會注入多元的文化內容,希望透過這個展覽讓臺灣民眾認識印尼新住民夥伴的文化,也邀請在臺的印尼朋友們前來觀展,期望這個展覽所構築的交流橋樑,有助於引領大家認識印尼文化豐饒多樣的魅力。
謹此,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臺北偶戲館共襄盛舉,慷慨允借印尼相關文物,添增展覽的深度與廣度。
國立故宮博物院 院長
吳密察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Indonesian batik exhibition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蠟染,印尼,博物館特展,藝術,典藏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4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
姓名:林慧嫻
電話: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