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水是生命的起源。日治末期才漸漸成形的復興部落,因為水而聚居,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特別集結耆老在此的生活故事,讓世人憑著想像一窺過往。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多年來藉著農村再生的陪伴,讓活水重新流入復興部落,潤澤土地與萬物,串聯起森林、土地、河流、海洋和人們,呈現今日質樸純真的里山生活樣貌。
目次
序...4
Kalong...6
加塱溪...8
一起...10
帶著希望耕耘新家園...16
Dipid...18
聚落Dipid的復興部落...20
台地上的水稻與梯田...22
川流不息的盤中飧...30
Ja s Bon...32
森林的野味...34
帶著魚槍繩子去冰箱...36
失傳的苧麻編織...42
青黃不接的學習際遇...43
放牛的孩子們...46
變現專用的禽畜養殖...48
由達魯岸(talo'an)到家屋(loma')...50
神蹟帶來的信仰...52
聖樂伴奏中山琴...56
夾縫求生的雜貨店...57
移動的演變...58
香茅(Kosoy)一夢...62
野地裡的資源...65
經濟起飛 農業式微...68
風災過後...70
緩慢再生的轉變...72
編/著/譯者簡介
發行人:陳淑媛
編審:宋文彬、郭炳榮、張志豪
執行編輯:林奕岑、林忠志、蔡宗翰、劉麗君、林羿貝、王慧滿
規劃:洪健龍
企劃撰文:周君怡
序言/導讀
依山傍海的豐濱鄉,多年來隨著湖境變遷、人口外移,人煙稀少的聚落羅列在海岸公路旁,阿美族復興部落正是其中之一。透過東華大學李光中老師的引介,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於民國101輔導復興部落參與農村再生的培根課程,當時部落裡只有30多位60歲以上長者,學習分享相當踴躍,找出過往山林間的步行路徑,以及早年生活的記憶點滴。
由關懷邊、進階班、核心班再到再生班,長者們逐漸透過課程勾勒出部落的願景,生態是一大重點。花蓮分局協助社區進行小旅行體驗,無論是媒體或部落客,對遺世獨立的復興部落留下深刻印象,也培養社區自行接洽遊客的能力。
水保局持續多年的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104年間東華大學師生團隊來到復興部落駐村,他們以「復興結」為主題,藉由傳統的繩結為底蘊,企劃一系列活動邀請外地遊子回鄉慶祝八八父親節,讓這個因為信仰而沒有豐年祭的部落,也能在每年夏天族老幼歡聚同慶。
因經濟轉型、水圳損壞而廢耕的坡地梯田,復耕成了部落發展的寄望。花蓮分局邀請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一同就修復水圳的森林用地取得共識,為部落改善900公尺長的水圳,使位於海拔200公尺的梯田能引水灌溉;並修築邊坡,守護農田的安全,再邀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家輔導居民種植有機水稻,一步步讓復興部落再生了!
水是生命的起源。日治末期才漸漸成形的復興部落,因為水而聚居,花蓮分局特別集結耆老在此的生活故事,讓世人憑著想像一窺過往。花蓮分局多年來藉著農村再生的陪伴,讓活水重新流入復興部落,潤澤土地與萬物,串聯起森林、土地、河流、海洋和人們,呈現今日質樸純真的里山生活樣貌。
分類
- 書籍分類 :文化歷史
- 出版品分類:圖書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施政分類:
原住民族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學前兒童,青少年,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加塱溪,復興部落,部落發展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8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
姓名:王志豪
電話:03-8221141-6409
地址:花蓮市府後路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