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61
:::
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

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

  • ISBN/ISSN:9789860724509
  • 出版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開數:16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50
書籍介紹

本書藉由文獻史料研究整理、口述訪談與田野調查,詳細記載紅葉部落的歷史文化,並主要探討太魯閣族史略、紅葉部落人文發展、外來信仰對族群的影響、各層面的當代認同、區域族群關係、經濟活動發展、部落族人當代困境等,深入探索原住民族自我認同與發展的問題,瞭解太魯閣族在面對不同政權與族群所遭遇的衝擊。此外,於本書附錄中,訪問大量紅葉部落當地居民與耆老,保存珍貴的歷史記憶。

目次

目  錄
國史館館長序...................................................................I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序........................................ III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序 .......................................... V
自序 ....................................................................................VII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太魯閣族史略 ................................................ 10
 第一節 清朝時期 .................................................... 10
 第二節 日治時期 .................................................... 18
 第三節 戰後以及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 46
第三章 紅葉部落人文發展 ...................................... 70
 第一節 地理位置與名稱典故 ............................ 70
 第二節 日本迫遷太魯閣族前的地區狀況 ....... 75
 第三節 紅葉部落的太魯閣族家族 .................. 78
 第四節 族群祭儀與舊慣發展 .............................. 87
第四章 外來信仰對族群的影響 .............................. 98
 第一節 日本殖民帶來的信仰與變化 .............. 100
 第二節 長老教會的發展...................................... 107
第三節 真耶穌教會的發展 ..................................114
 第四節 天主教會的發展....................................... 122
 第五節 其他信仰 ................................................... 128
第五章 各層面的當代認同....................................... 136
 第一節 太魯閣族正名運動的影響 ..................... 137
 第二節 鄉鎮政治制度的影響 .............................. 141
第六章 區域族群關係 ................................................ 152
 第一節 其他原住民與太魯閣族的互動關係 ..... 152
 第二節 漢人與太魯閣族的互動關係 ................. 157
第七章 經濟活動發展 .............................................. 166
 第一節 農耕產業的發展....................................... 167
 第二節 工商事業的發展....................................... 176
 第三節 觀光事業的發展....................................... 181
第八章 部落族人當代困境....................................... 198
 第一節 人口流失與失衡....................................... 199
 第二節 過度聚焦溫泉觀光 .................................. 205
 第三節 族人難成開發主導者 ............................. 209
第九章 結語................................................................. 220
參考文獻 ........................................................................ 232
附  錄 ....................................................................... 246

編/著/譯者簡介

帖喇‧尤道Teyra Yudaw
現任及經歷: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
‧長榮大學永續教育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太魯閣族自治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太魯閣族正名促進會總幹事
‧花蓮縣觀光旅遊民宿協會理事長
‧花蓮縣太魯閣建設協會理事長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老師
著作:
2003.12《走過彩虹》
2005.01《原住民教育一條鞭體制之建構:走出一條生路》
2006.12〈族群關係與族群互動〉,《秀林鄉志》
2009.12《太魯閣族抗日戰役》
王人弘
現任及經歷: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碩士
講座:
2017.4.5神話傳說的追尋與失落:臺灣原住民樂園神話呈現的原始渴望
2017.4.26神話傳說的沃土:經驗與想像
2017.6.24文化對話:原住民×海洋
督砮媧飁Tunux Wasi
現任及經歷:
‧秀林鄉公所行政課媒體宣傳組組長
‧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
研究出版與參與:
《移動的記憶-秀林鄉部落史》秀林鄉公所,2015(編輯、撰述及田野調查)
《生命的印記-家鄉資源調查成果報告製作暨生命史料建置及紋面老人關懷計畫》秀林鄉公所,2015(編輯、撰述及田野調查)
《Karu Rudan 神話故事-太魯閣族神話故事塗鴉著色本》秀林鄉公所,2015(分鏡表製作、情節安排及編輯)
《太魯閣族傳統祭儀專書製作成果報告書》,2016(編輯、撰述、田野調查及承辦人)
《太魯閣族耆老生命史》,2019(編輯、撰述及田野調查)

序言/導讀

館長序/國史館 部落是一種社群,臺灣的原住民族部落通常由兩個或以上的氏族組成,其成員 為同一祖先之後代,有文化、宗教、習俗及語言共通性,由頭目或首領領導部落。 紅葉部落位於秀姑巒溪支流紅葉溪左岸,北接萬榮鄉馬遠村,東臨瑞穗鄉瑞祥村, 南迎瑞穗鄉舞鶴村,為花蓮縣萬榮鄉最南端之部落。紅葉部落原為阿美族活動範 圍,後阿美族遷移,以布農族為大宗;直至 1930 年起,身居太魯閣山區的太魯閣 族被日本政府遷入該部落,使部落人口分佈重新劃分,太魯閣族人漸居多數。在經 過原住民族族群內部遷徙、殖民者遷徙、通婚等因素,現今部落主要組成為布農族、 太魯閣族、賽德克族以及漢人。 紅葉部落具有豐富、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族群、人文歷史,雖然日治時期因開闢 溫泉而留有相關地理歷史文獻紀錄,但地方族群的文史研究資料卻相對缺乏。在現 今耆老逐漸凋零、部落人口外移,當地民族歷史記憶的傳承與記錄愈顯重要。 本館自 2014 年起參與「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研究」第三期 5 年計畫,現已邁 入第四期 5 年合作計畫(2019-2023 年),進行原住民族部落歷史研究。此次委託 帖喇.尤道先生擔任《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的計畫主持人,作者帖喇.尤 道先生本身為太魯閣族裔,現任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的太魯 閣族代表委員,曾帶領族人推動太魯閣族正名運動,由族人的觀點來寫部落歷史, 重視原住民族的主體性,應最為恰當。本書《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除緒論 與結語外,共有八章,分別探討太魯閣族史略、紅葉部落人文發展、外來信仰對族 群的影響、各層面的當代認同、區域族群關係、經濟活動發展、部落族人當代困境 等,藉由文獻史料爬梳整理、口述訪談與田野調查,詳細記載紅葉部落的歷史文化, 並透過原住民族主體史觀,深入探索原住民族自我認同與發展的問題,讓讀者瞭解 原住民族在面對不同政權與族群所遭遇的衝擊。此外,於本書附錄中,訪問大量當地居民與耆老,保存珍貴的歷史記憶,是一本完整的部落歷史研究著作,可供後續研究參考。 在本次第四期 5 年合作計畫(2019-2023 年),預定將陸續出版太魯閣族紅葉、 撒奇萊雅族馬立雲、道卡斯族新港社、排灣族古樓、西拉雅族岡仔林、雅美族紅頭、 卑南族阿里擺和馬卡道族萬金部落等 8 項部落歷史研究,並持續辦理有關原住民族 的專題演講,期望第四期計畫執行之後,本項研究成果將更為豐碩,為原住民族的 歷史文化保存略盡棉力,本館與有榮焉。欣聞本書付梓在即,特為之序。 館長 陳儀深  謹誌 2021 年 11 月 主任委員序/原住民族委員會 本會、國史館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從 93 年起合作推動「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 計畫」,歷經 17 年時光共出版 30 本研究著作,內容包含重大歷史事件、部落遷移 史、族群發展史、宗教發展史、族群傳統祭典等專題研究。 從 103 年起開始以「部落史」為研究焦點,透過整合部落口述歷史及相關文獻 資料,陸續辦理排灣族 Padain、魯凱族好茶、布農族郡大社、噶瑪蘭族新社與立德 部落、鄒族久美、賽德克族廬山、阿美族娜荳蘭部落,以及卡那卡那富族與拉阿魯 哇族等 9 項部落歷史研究,本期專題計畫 (108-112 年 ),新增了排灣族古樓、道卡 斯新港社、撒奇萊雅族馬立雲、太魯閣族紅葉、西拉雅族岡仔林、雅美族紅頭、卑 南族阿里擺及馬卡道族萬金部落等 8 項部落歷史研究,期待完整呈現原住民族文化 歷史的全貌。 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是花蓮縣萬榮鄉最南端的部落,在民國 22 年前後時期, 因為日本殖民政府的強制遷移政策,太魯閣族的族人們被迫集體移住至此,由於 此地原為阿美族活動範圍,當地多野生山貓,阿美族語稱 KUYU,其發音近日 語 KOYU(紅葉),日人故稱此地為紅葉,太魯閣族人遷居此地後,稱此地為 Ihownan 悅付南部落。 本書自太魯閣族史略開始,探討太魯閣族紅葉部落人文發展之外,論述核心包 含「外來信仰對族群的影響」、「各層面的當代認同」、「區域族群關係」、「經 濟活動發展」及「部落族人當代困境」等主題為主軸。尤其作者帖喇・尤道先生是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的太魯閣族代表委員,除熟悉太魯閣族 歷史及傳統文化外,更堅持原住民族主體意識,對民族發展保有強烈使命感,在本書中以自身族群角度,充分蒐集族人口述資料及訪談內容,以原住民族主體史觀紀錄部落歷史與當代困境。 105 年 8 月 1 日,蔡英文總統以國家元首的身分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表 示臺灣歷史長年以典型的漢人史觀來撰述,使得臺灣主流社會因為不瞭解,產生誤 解與對立。因此,為發掘歷史真相,營造多元史觀的社會,透過「臺灣原住民族史 專題計畫」,將原住民族「部落史」研究成果陸續出版。除了彰顯由原住民族詮 釋自我族群的歷史記憶、主體及建構原住民族史觀之外,更期待社會大眾瞭解原住 民族歷代遭遇與文化衝擊,讓更多原住民族歷史能被正確記錄與敘述。綜觀本書內 容,讀者可以對太魯閣族紅葉部落的歷史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作為讀者理解 族群認知建構的途徑。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夷將拔路兒 館長序/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島上已經出現人類活動, 歷經史前不同時期的發展,成為族群色彩最為多樣的南島語族,各自創造了 璀璨的文化風貌。擁有悠久文化的原住民族,藉由「口傳」傳承豐富的歷史 記憶,而至 17 世紀前半葉左右,相繼而來的荷蘭人、西班牙人、漢人等為 臺灣原住民族累積相當數量的史料,讓我們得以窺見當時的生活樣貌。 臺灣原住民族的研究始於日治初期,主要以人類學為範疇,在「東京人 類學會」投入之下,吸引不少日本學者來臺研究,如入江英、鳥居龍藏、伊 能嘉矩、森丑之助等,都為學界所熟知。入江英於 1896 年出版《臺灣番族 圖繪》;鳥居龍藏研究以東臺灣為主,涵蓋民族學、體質人類學、語言學及 考古學,影響甚大;伊能嘉矩先後出版《臺灣蕃人事情》、《臺灣蕃政誌》《臺灣文化誌》等;森丑之助來臺改學原住民族語言,著有《臺灣蕃族志》 與《臺灣蕃族圖譜》。其中,伊能嘉矩首先提出臺灣原住民族的分類體系,初歩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四群八族十一部」;日本學者和當時政府修改為「高砂九族」,即後來傳統九族所本,目前經正名者則有十六族。 此外,臺灣總督府為統治之需,於 1901 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由岡松參太郎主持,研究臺灣住民固有習慣,亦有豐富的原住民族調查資料傳世,如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小島由道、安原信二、河野喜六、 小林保祥合著《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岡松參太郎《臺灣蕃俗慣習研究》 等,開啟研究臺灣原住民族先河。 原住民族因地理因素,由南而北,分散遼闊,孕育多元而豐富的生活樣 貌,以及獨特性的文化特色。日治初期至今,學者繼起,不斷從事研究,但因經濟發展快速,以及都市化的衝擊,原住民族各個族群傳統文化的保存,已難以呈現當初的多元風貌,並且容易被切割、錯置與忽略,甚至在現代化 脈動過程中快速瓦解而流失,如不加速調查、記錄與研究腳步,許多彌足珍 貴的歷史文化資產將隨著耆老的凋零而成絕響,經濟發展越成熟的國度,就 越能體會傳統文化的珍貴性;臺灣在社會繁榮之餘,如何珍惜保存原住民族 文化,就益感其迫切性。在漢人大量利用文字記錄呈現過去歷史時,相對於 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族而言,該用何種方法表述其歷史 ? 除了以文字、器物、 遺址等方式外,傳說、宗教、傳統祭典均是呈現原住民族文化色彩豐富的方式。 原住民族委員會和本館為落實關懷本土文化,補強各原住民族史之深度 與廣度,結合政府行政資源,自 2004 年至 2013 年,共同推動二期「臺灣 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執行原住民族相關議題之研究。第三期合作計畫 (2014-2018 年 ) 國史館加入本項計畫,更提升原住民族文化研究的格局與高 度;而在本次第四期五年合作計畫 (2019-2023 年 ),進行原住民族部落歷史 的研究,共同保存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本書《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係第四期「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歷史」 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在探討太魯閣族歷史、紅葉部落人文發展、外來信仰 對族群的影響、各層面的當代認同、區域族群關係、經濟活動發展、部落族 人當代困境等。這是一本史料豐富紅葉部落歷史的專書,特別是作者帖喇. 尤道本身為太魯閣族裔,由原住民族的觀點書寫歷史更為妥切。期望透過本 書的出版,能引發學界對部落歷史的關注與研究。 館長 張鴻銘  謹誌 2021 年 11 月 自序/計畫主持人 「太魯閣族紅葉部落」,顧名思義紅葉部落是太魯閣族居住的地方,但 事實上太魯閣族移入前,紅葉部落原為阿美族居住地,散居於現之紅葉派出 所一帶山麓,後因遇颱風,洪水暴漲,該地區耕地多流失,又因布農族侵擾, 乃遷居海岸山脈西側,即今之鶴岡地方。約 1912 年,從卓溪鄉豐坪溪上游 的布農族遷徙過來,移居於紅葉大橋西端的溪畔,但人口不多。而紅葉部落 的太魯閣族人,是在日治時期,日本實施集團移住政策時,以勸誘或逼迫方 式,於 1933 年前後,遷移至此,形成以太魯閣族人居多的部落。主要來自 Rosaw(洛韶)、Skbayan(新白揚)、duyung(綠水)、Slaq(西拉克)、 Gwu Liow(合流)、Mkhiyang( 馬黑揚 )、Wahir 瓦黑爾等原居部落。日本 原規劃移居在瑞穗舞鶴台地,但因族人認為該台地取水困難,又離山區較遠 狩獵不易,並不符合傳統生活環境,因此選擇遷居到紅葉部落靠山區一帶, 現在的紅葉部落人口數,大多以太魯閣族人為主,其次為布農族、漢族與賽 德克族。 早期約 17 世紀太魯閣族祖先,原居住臺灣西部平原,後因與平地住民 衝突,於是向南投縣 埔里鎮西方的愛蘭臺地遷移,之後再遷至奇萊山下的 祖居地靜觀部落 Truku Truwan。大約 19 世紀滿清治臺期間,族人常到從奇 萊山峰狩獵時,遠眺東部的太平洋,晨曦照映在海面上閃亮耀眼,從山峰瞇 眼欣賞太平洋上的美景,族語稱「瞇眼眺望」為 Sklabi qmita,因此稱奇萊 山為 Klbiyun,族人受到晨曦亮晶晶照映在海面上的景象所吸引,油然而生 「向陽前山」的念頭,意謂:陽光升起的東方為「前方」,是繁衍子孫命脈 的理想之地,因此當代族人喚前方的山區為前山。又因為祖居地山區人口增加、耕地與獵區有限,以及族人的生活必需品需要鹽分,乃尋找靠近海洋的地方,以便利用海水煮鹽,供生活食用,因此離開了西部山區的祖居地,逐 漸向東部遷移,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左側,翻越屏風山右側,沿托博閣溪向 繼續東移。 滿清治臺末期,族人已散居在東部立霧溪上、中、下游的溪谷緩坡地區 定居,並依傳統的祖訓:「土地是血,山林是家」來守護土地、山林及物種, 至今族人視該地區為傳統領域,是生活的家園。早期族人生活在山區,凡是 年老自然死亡者,都葬於室內死者生前的床舖底下,挖掘圓形之「墓穴」, 遺體置之其中蹲坐狀,頭部抬起平視,面朝向奇萊山,以示追念並緬懷祖先 由西向東翻山越嶺,來到太魯閣峽谷地區。 及至日治時期,日本為確立統治權,及開發山林資源,發動了 1914 年 的太魯閣戰役,征服了太魯閣族的傳統國度,國家體制開始進入了族人的生 活空間。日本為方便統一管理,推動混居集團移住政策,將原來以家族為基 礎的山區聚落,採混居集中移住到山腳平原適合農耕地帶,形成不同家族混 居移住的村落,分散遷移至現在的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一帶,大抵形 成太魯閣族人村落之空間分布樣貌至今。 集團移住所帶來的影響,不僅造成了太魯閣族人和其傳統生活領域的斷 裂與疏離,同時,原本的聚落經過拆散、合併、混居形成大型集團部落之後, 造成傳統社會結構瓦解。日本官方基於統治與經濟上的需要,引進並推行不 同於族人的傳統生產方式。族人傳統的以物易物的自然經濟及分享的生活模 式,只能被迫改弦易轍,接受現代資本主義貨幣經濟邏輯。因此國家的進入, 帶來的是意識形態、文化帝國主義及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在此結構之下族人 開始陷入了生活不利的處境。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除了採宗教信仰自由, 有不同於日本的「禁教」外,基本上對原住民族統治政策,及民族的分類, 大體仍沿襲日制。尤其對原住民族的識別、分類與命名,太魯閣族就這樣被併入泰雅族裡,隱藏在看不見的後台,因此族人從 1982 年起,發揮了歷史的主動性,挑戰日據以來「泰雅 / 太魯閣族」的知識分類,終於在 2004 年1 月 14 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太魯閣族成為臺灣原住民族第 12 族。就紅葉部 落而言,大多數民族認同登記的是太魯閣族。但是村中確實有族人是賽德克 族認同,其原因是,非出生於紅葉部落,而是在他地出生、成長後,才因婚 姻關係進入紅葉部落。 然而受到太魯閣族正名運動的影響,鼓舞其他原住民族,開始從主體性 的角度,以知識論述辯護,跳脫日治以降由外來政權,或是人類學家所打造 的所謂原住民族的識別與分類。因此 2005 年 10 月 13 日 Sakizaya 撒奇萊雅 族部落代表,也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遞交正名申請書,主張日治時代被 歸併為阿美族的一支,要求回復族名,終於在 2007 年 1 月 17 日行政院也通 過撒奇萊雅族為臺灣原住民族的第 13 族,其他族群亦陸續要求復名,至今 臺灣已經有 16 個原住民族。 經濟上,紅葉部落面臨與其他太魯閣族部落相同的困境,即人口外移與 流失,青壯人口不斷外移,導致聚落內普遍為老人與幼童這兩個極端年齡 層,而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大多與經濟相關。本研究結果建議紅葉部落,對 於該村盛產具高經濟價值的山胡椒 Mqrig( 泰雅族語稱“馬告”) 及生薑及 薑黃,結合在地政府 ( 鄉鎮公所 )、地方農會機構,協助族人自主開發具在 地特色的部落產業,亦可積極推薦優良廠商以入股的方式合作經營,族人與 廠商採共生、雙贏的道路邁進,選在部落附近成立農產品加工廠 , 讓農產品 減少運送成本,直接製成加工品後 , 向外銷售 , 以此方法應有助於部落產業 的永續發展,朝向「共生共存共榮」的途徑。 由於太魯閣族以部落史的研究而言,北區的秀林鄉因人口集中及資源豐 沛,然而紅葉部落位於萬榮鄉最南邊,地屬偏遠、資源及資訊傳達不足,文 史資料極為缺乏,自然與人文資源有許多可以探討的重心,企盼從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以族人本位的觀點寫出太魯閣族的集體歷史脈絡與樣貌。 本部落歷史研究案能順利完成,敝人除了感謝國史館及臺灣文獻館的多 方指導外,更要感謝本團隊的成員,協同主持的王人弘,人弘雖然並非原住 民族群出身,但是,在就讀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班期 間,就勤走太魯閣族的部落,訪問不少耆老,其學位論文對於太魯閣族的口 傳文學以及傳統祭儀有深入的分析,本計畫進行期間,不僅參與大多數的田 野調查,也提出對於紅葉部落的各種觀察以及想法;負責行政以及調查工作 的 Tunux Wasi,Tunux 是秀林村出身的優秀太魯閣族族人,過去在秀林鄉文 化課(現為文化觀光課)擔任約聘雇員期間,就以其學養協助文化課與學術 單位合作,舉辦以太魯閣族文史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太魯閣族 文史調查專書、太魯閣族語兒童故事書及繪本,其所負責的大量行政以及 聯絡工作,讓本團隊在進行調查研究過程更為順暢;協助田野調查的 Labi Masa,Labi 也是太魯閣族,雖然年紀較長,在協助田野調查工作期間,仍 就讀國立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原住民專班。調查期間她以族語協助與年長者進 行對談,有助於田調過程順利。 本研究報告的完成,是由各方協助水到渠成。最後要感謝紅葉部落耆 老、知識份子及文化工作者,除了樂意接受訪問外,也主動推薦對在地文史 有所瞭解的年長者,提供寶貴的歷史記憶及資料,豐富了研究的內容。 計畫主持人 帖 喇‧尤道  謹誌 2021 年 11 月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太魯閣族,紅葉部落,部落史,太魯閣族紅葉部落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6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姓名:楊絲羽 電話:049-2316881-403 地址:南投市光明里光明一路2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