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書信與日記除了承載情感,記錄時事,也是是穿越時間的信號。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文協百年推出《掛號 10x10:文協百年紀念特刊》,其中「日記解讀」透過翻閱 1920 年代文人志士第一手日記資料,讓讀者有機會一窺更真實的歷史面貌,並提出十種領域的「議題思考」,試圖更貼近1921、2021兩個時代的臺灣,與讀者一起體認「歷史就是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
目次
回到現場的時間軸 1921—— 3
編輯的話——文化吸收叮嚀 18
掛號 10 X 10 20
拼貼的新文化牆——2021 144
編/著/譯者簡介
故事 StoryStudio
以歷史脈絡書寫當代議題,和讀者一起從生活發現歷史、從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未來。
故事 StoryStudio 致力於人文知識的轉譯與傳播,創造屬於當代的,專注歷史與文化的新媒體,在這個破碎當道的時代,提供讀者理解世界的脈絡;在這個扁平至上的時代,探索文化議題的深度;在這個虛實不分的時代, 呈現真實而可靠的資訊。
序言/導讀
掛號,可以是對當代臺灣的兩種對應:
郵局的掛號,讓人民親手接收最新的資訊,傳遞最濃厚的情感,建立美好連結;醫院的掛號,讓民眾經過諮詢、確診、領藥流程,恢復健康生活。如同當年臺灣文化協會的眾人,希望透過不同的路徑——議會請願運動爭取人民權利,文化教育啟發人民智慧——得以讓生長於臺灣、生活於臺灣的人民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而這第一步,或許就是我們終得以開始思考: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我們將要走向何方?
然後,開始能「用我們的口,說自己的文化」。
——————
歷史,是什麼?
喜歡歷史的人,或許可以說什麼也比不上一場精神的、價值的、文化
的、思想的革命 / 時代更讓人覺得有興趣了解了,一九二〇年代的臺灣正是充滿這樣元素的所在——
在那個時代,他們會認真寫一封長長的信邀請前輩成為夥伴;他們會時常走動拜訪彼此,吃著薄餅配茶配咖啡,聊著辦雜誌辦演講會一事,囑咐協會人員名單要盡快轉交給某某某不要拖延病發作;他們會與朋友彼此辯論組織方向、甚而大吵特吵到絕交,但其實一心想著的其實都是臺灣怎麼樣才會更好;他們會在重大事件 / 重要活動也跟我們現在一樣會留下許多排排站的大合照留影;
他們有的人其實也有些當時覺得沒那麼穩妥的嗜好像是沈迷麻將,並對休閒活動傲嬌的覺得自己品味比較獨特;
他們開始追求自由、自決,從國家大事到人生大事,要人人生而平等,要自己的戀愛婚姻自己決定;他們留下了許多身處當代的我們細細一想便能深受啟發或感動的文字、歌謠;他們讓我們看見不知道終究是不是徒勞但卻不能讓自己後悔的奮鬥與寄望⋯⋯
《掛號 10X10——文協百年紀念特刊》與以往《掛號》一樣,我們仍然在找尋為什麼需要了解這段歷史的答案,也仍然持續用力嘗試,並且每一次都用很不一樣的方式嘗試與這段過去發生對話、與讀者發生對話。從雜誌、漫畫、遊戲,到這次特刊,我們挑戰的,是轉瞬即逝卻被封存下來的許多特別的「當下」,是滿滿文字裡更多深度的「思考
與觀點」——前者我們邀請了 9 位作者研讀百年前文人志士的日記,提取出 10 篇日記中有趣、有意義的「當下」;後者我們收錄了 11 位當代意見領袖,針對 10 個議題發出提問、提出屬於 21 世紀的當代「思考與觀點」。我們希望透過有點挑戰的閱讀份量,讓更多真實的過
去被呈現、更多待定義的現在被思考、更多可想望的未來被期待。
在一百年之後的現在,了解過去的臺灣,或許讓人真正感興趣的,不只是那些獨特性——事件的獨特、人的獨特,而是在這些獨特性之中,有什麼是普遍的,有什麼是跟我很像的,那我怎麼看一百年前的他們為什麼做出這些決定?我怎麼在我的人生裡遇到相似(但一定
不會相同)的究極選擇題裡,參考他們的經驗,做出讓自己更接近自由、自決、平等、正義⋯⋯或是任何自己希望靠近的價值?
歷史,就是過去與現在之間,永無止盡的對話。
——主編 劉玟苓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aiwan new cultural moment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臺灣新文化運動,臺灣史,文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6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秘書室
姓名:蔣宜衿
電話:02-27208889-3579
地址:臺北市市府路1號4樓(西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