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二二八消失的政黨主要勾勒戰後推動普選運動的「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其承繼自日本時代的台灣民眾黨,戰後雖被禁止重組政黨,但仍化身政治建設協會運作。他們以全台組織化為目標,凝聚人民力量,並以中華民國憲法通過為契機 ,推動縣市長直接民選,以改變官派的、貪腐的統治結構。但陳儀政府另立「台灣省地方自治三年計畫」,將民選時間拖延至一九四九年,政建協會遂與當局交鋒於二二八,並成為事件中與陳儀進行政治談判的主要力量。陳儀迫於全台抗爭之力,終於答應縣市長於一九四七年六月普選,但卻在蔣介石所派軍隊抵台後,摧毀所公開承諾的政治改革。政建協會成員後遭密裁、關押及流亡,起自日本時代的自治運動,戰後繼續推動民主運動的台灣政治領袖,自此消失殞落,民主運動隨之沉寂。
目次
市長序
局長序
作者序
第一章組黨的努力
重組民眾黨的波折
四抗日團體合組「台灣民眾聯盟」
政黨雛型呼之欲出
官方的掣肘
第二章 首次的衝撞
內外夾擊之攻略
「黨首」遭驅逐出境
危機的挑戰
弱化政黨意圖
擘劃新戰略
第三章議壇新戰場
當選多席民意代表
王添灯與蔣渭川之競爭
罷免黃朝琴
反擊奴化說跑票
第四章 準政黨的組織化拓展
桃園網羅前議員
汐止首開大型演講會
宜蘭紀念革命先烈
台南呼應鄉鎮長民選
台中首推縣市長民選時間表
豐原以社運團體為基礎
嘉屏多席參議員入列
艋舺分會最後的高峰
第五章 政策改革與議題抗爭
救助海外台灣人
為台灣利益向中央喊話
動員抗議員林血案
米的抗爭
抗議澀谷事件判決不公大遊行
第六章 發動普選運動
公署介入參政員選舉
謝南光的即刻民選說
策動延平區長普選
縣市長普選運動
第七章 交鋒於二二八
二二八示威抗議
公署與政建協會協商
政建協會納入處委會運作(三月二日)
政治談判之方略(三月五日)
陳逸松改變棋局
請萬勿派兵來台
三月六日處委會已被掌控
第八章 受難
不知身陷危機
主幹遭密捕覓裁
本部成員受難
各地分會遭解散
結語
附錄一
政建協會本部成員參與處委會及受難情形
附錄二
政建協會分會成員參與處委會及受難情形
附錄三
「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大事紀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黃惠君,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文化社會學碩士暨博士候選人。曾任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為228事件及臺灣民主運動研究者及策展人。
序言/導讀
市長序
日本時代台灣民眾黨的先賢,在戰後希望能籌組政黨,實現民主政治。雖無法以政黨知名運作,被迫更名為「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但他們仍引領人民開啟戰後首波的「爭普選運動」。這段事蹟,今日勾勒出來,讓我們對228事件有不同的感知與瞭解。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政建協會當選六席台北市參議員,這在當時26席議員中,佔了將近四分之一,比例相當之高,這也使得台北市參議會成為政建協會啟動重要議題的發動機,如鄉鎮區長普選,及縣市長選市長普選等。
也因普選運動獲得人民高度認同,政建協會在1946年9月20日到30日之間,一天成立一分會,勢如破竹的態勢,可見當時台灣民意期盼通過民選省縣市長,實現長久以來當家作主的願望。
中華民國憲法在1947年1月1日通過,他們舉起民主的火炬,毫無懸念地前進,與專制政府交鋒於二二八,索求無非在縣市長立即民選,不容將台灣「特殊化」,拖延至1949年才普選縣市長。沒想到對抵台後,開啟殺戮,政建協會的主幹中竟有七位遭當局密裁,這不只是個人生命的浩劫,更是台灣民主運動的浩劫。撫今追昔,不只希望安慰家屬,更希望二二八世代民主運動領袖,為台灣奮鬥、犧牲的事蹟永留史冊。
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民主運動,二二八事件,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台灣民眾黨,台灣民眾協會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化資產科
姓名:李宥儒
電話:02-23897228-22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