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61
:::
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

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

  • 統一編號GPN:1011001786
  • 出版日期:2021/11
  • 作/編/譯者:童春發童信智童俊傑
  • 語言:中文
  • 頁數:332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0724646
  • 出版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開數:16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00
書籍介紹

本書《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探討kuljaljau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kuljaljau舊部落的人文史脈、傳統信仰結構、多元的組成與分化(分散)歷史、外力的介入與其影響、kuljaljau新部落之歷史角色等,作者在文中運用傳說、口述資料、文物與傳統藝術等進行解析,探討排灣族古樓部落的歷史、遷移路線、社會文化、集體經驗、空間概念和語言使用特色,藉此詮釋古樓部落排灣族人的生命史,以彌補文字紀錄之不足。此外,作者在本書大量使用排灣族語進行寫作,並於附錄有語彙表進行對照。

目次

目 錄
國史館館長序.............................................................I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序...................................III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序........................................V
自序.............................................................................. 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1
第二節 文獻資料的收穫4
第三節 書寫kuljaljau部落歷史的思路12
第二章 kuljaljau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17
第一節 kuljaljau地理位置17
第二節 kuljaljau部落的生態環境20
第三節 kuljaljau部落的空間分配22
第三章 kuljaljau舊部落的人文史脈38
第一節kuljaljau部落的方言屬性與神話故事38
第二節 口述歷史中的kuljaljau舊部落的社會階序49
第三節 石板家屋的社會特徵79
第四節 影像紀錄的文化樣貌85
第四章 傳統信仰結構123
第一節 口述傳統信仰: 傳承tjagaraus與ljemedj的契約123
第二節 maljeveq(五年祭)與 pusau(送靈祭)132
第三節 pusau恭送祖靈感謝賜予福運、祈求寬恕過錯136
第四節kuljaljau部落的pulingav(靈媒)文化138
第五章 多元的組成與分化(分散)歷史142
第一節 kuljaljau部落的創立史142
第二節 口述歷史中kuljaljau部落的分化(分散)歷史149
第三節 kuljaljau部落的對外聯絡道路154
第六章 外力的介入與其影響157
第一節 荷蘭時期與kuljaljau的關係157
第二節 清政時期的kuljaljau部落161
第三節 日治時期的kuljaljau部落176
第四節kuljaljau部落名稱的由來與變化史178
第七章 kuljaljau新部落之歷史角色180
第一節 新kuljaljau部落的形成史與環境180
第二節 空間分配圖與基層能量的效應182
第三節 傳唱tjagaraus 的靈歌傳承ljemedj的祭儀文化185
第四節社會資源的挹注189
第八章 結論203
參考書目209
附錄一:kuljaljau(古樓)部落年事紀與農事祭典220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224
附錄三 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之研究 語彙表248

編/著/譯者簡介

童春發
現任及經歷: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
‧總統府原轉會第1屆及第2屆語言小組召集人
‧玉山神學院院長
‧外交部無任所大使
‧教育部國語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著作:
童春發,《排灣族擬人化的命名土地制度:三個遺址地名的田野調查與文化詮釋》(2011.09)
童春發、巫化.巴阿立佑司 ,《臺東縣金崙溪流域的區域發展與族群關係》(2013.7)
童春發、洪湘雲,《排灣族Padain部落歷史研究》(2017.11)
童春發,《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2001.12)
童信智
現任及經歷: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
著作:
童信智,《Paiwan(排灣)祖源及遷徙口傳敘事文學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民族學院出版(2017/11)。
童俊傑
現任及經歷:
‧國立暨南大學博士

序言/導讀

館長序/國史館 部落是一種社群,臺灣的原住民族部落通常由兩個或以上的氏族組成,其成員為同一祖先之後代,有文化、宗教、習俗及語言共通性,由頭目或首領領導部落,依其傳統規範共同生活結合而成之團體。 古樓舊社位於七家溪上游,約海拔1,100公尺處,根據日治時期記載,是當時大武山系高山地區散居的排灣族部落中,人口最多、最大的部落。由於舊古樓的發展聲勢浩大,自日本統治時期,為分化其勢力,分批安排他們離開家園,先後進行多次遷村,最後遷移至現今屏東縣來義鄉古樓部落,目前仍保有濃厚的排灣族傳統,是屏東縣八個山地鄉中,保存排灣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原鄉。 日治至戰後對排灣族群的語言、社會組織、文化與宗教信仰等研究成果豐富,但關於古樓部落的歷史、源流,大多透過族人從祖先的口述流傳下來,文字紀錄與研究有限,如何進行古樓部落歷史的書寫,實為一大挑戰。 本館自2014年起參與「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研究」第三期5年計畫,現已邁入第四期5年合作計畫(2019-2023年),進行原住民族部落歷史研究。此次委託童春發教授擔任《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的計畫主持人,童春發教授及協同主持人童信智助理教授、童俊傑博士生本身皆為排灣族族裔;童春發教授更是長年進行臺灣原住民族宗教、排灣族文化等研究,亦曾在2001年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合作出版《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期望能藉由本書,以原住民族的觀點來書寫部落歷史,跳脫以往漢人思維的歷史書寫模式,重視原住民族的主體性。 本書《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除緒論與結論外,共有六章,分別探討kuljaljau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kuljaljau舊部落的人文史脈、傳統信仰結構、多元的組成與分化(分散)歷史、外力的介入與其影響、kuljaljau新部落之歷史角色等,作者在文中運用傳說、口述資料、文物與傳統藝術等進行解析,探討排灣族古樓部落的歷史、遷移路線、社會文化、集體經驗、空間概念和語言使用特色,藉此詮釋古樓部落排灣族人的生命史,以彌補文字紀錄之不足。此外,作者在本書大量使用排灣族語進行寫作,並於附錄有語彙表進行對照,有別以往全中文寫作,更體現以部落族人、族語寫作部落歷史的目標。 除本書《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外,將陸續出版本次第四期5年合作計畫(2019-2023年)太魯閣族紅葉部落、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撒奇萊雅族馬立雲部落、西拉雅族岡仔林部落、雅美族紅頭部落、卑南族阿里擺部落、馬卡道族萬金部落、布農族馬遠部落和阿美族貓公部落等9項部落歷史研究,並持續辦理有關原住民族的專題演講,期望第四期計畫執行之後,本項研究成果將更為豐碩。 一項研究案的出版並非結束,而是希望引起大眾更多的討論、對部落歷史的關注,能為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保存略盡棉力,本館與有榮焉。欣聞本書付梓在即,特為之序。 國史館館長 陳儀深   謹誌 民國110 年11 月 主任委員序/原住民族委員會 由於臺灣原住民族相關的歷史文獻,大多來自外族的觀點,相對於一般歷史之研究,原住民族歷史研究不僅較為多元複雜,且因為早期文字紀錄並不完整,往往必須透過田野調查與實際訪談,並且對照史料以釐清史實,《排灣族Kuljaljau (古樓) 部落研究》是從時間、空間和生命的神聖關係來詮釋部落和族人的生命活動的歷史,日本戰敗離開臺灣之前,主推皇民化政策,以落後、無知的理由毀棄原住民族部落原有的習俗儀式,幸而古樓部落居處深山,Maljeveq (五年祭) 因此能保留下來,而部落堅持維護傳統使Maljeveq祭祀保存至現今,也讓Kuljaljau (古樓) 部落繼續傳唱Tjagaraus祭儀的歌。 105年8月1日,蔡英文總統以國家元首的身分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表示臺灣歷史長年以典型的漢人史觀來撰述,使得臺灣主流社會因為不瞭解,產生誤解與對立。因此,為發掘歷史真相,營造多元史觀的社會,透過「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將原住民族「部落史」研究成果陸續出版。除了彰顯由原住民族詮釋自我族群的歷史記憶、主體及建構原住民族史觀之外,更期待社會大眾瞭解原住民族歷代遭遇與文化衝擊,讓更多原住民族歷史能被正確記錄與敘述。本書計畫主持人Masegeseg Z. Gadu(童春發)老師是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前院長,也是總統府原轉會前語言小組召集人,另2位協同主持人,ukiringan•Paljivuljung (童信智)先生及Vuruvur Gadu (童俊傑) 先生皆長期投入及關注原住民族歷史及文化議題的研究,綜觀本書內容,讀者可以瞭解Kuljaljau (古樓) 部落歷史與環境的關係、部落圖像的創建、人的遷徙故事及人群的集體活動共生的歷史,使讀者更加瞭解部落族群認知建構的途徑。 本會、國史館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從93年起即合作推動「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歷經17年時光迄今已合作4期專題計畫,共出版30本研究著作,內容包含重大歷史事件、部落遷移史、族群發展史、宗教發展史、族群傳統祭典等專題研究。 從第3期專題計畫 (103-107年) 開始以「部落史」為研究焦點,並透過整合部落口述歷史及相關文獻資料,陸續辦理排灣族Padain、魯凱族好茶、布農族郡大社、噶瑪蘭族新社與立德部落、鄒族久美、賽德克族廬山、阿美族娜荳蘭部落,以及卡那卡那富族與拉阿魯哇族等9項部落歷史研究。第4期專題計畫 (108-112年),新增了排灣族古樓、道卡斯族新港社、撒奇萊雅族馬立雲、太魯閣族紅葉、西拉雅族岡仔林、雅美族紅頭、卑南族阿里擺及馬卡道族萬金部落等8項部落歷史研究,期待完整呈現原住民族文化歷史的全貌。 原住民族委員會 主任委員 夷將.拔路兒 館長序/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島上已經出現人類活動,歷經史前不同時期的發展,成為族群色彩最為多樣的南島語族,各自創造了璀璨的文化風貌。擁有悠久文化的原住民族,藉由「口傳」傳承豐富的歷史記憶,而至17世紀前半葉左右,相繼而來的荷蘭人、西班牙人、漢人等為臺灣原住民族累積相當數量的史料,讓我們得以窺見當時的生活樣貌。除了文字之外,原住民族的語言、音樂、雕刻、編織,甚至紋飾、服裝、配件等,無一不是認識原住民族社會文化及歷史變遷的重要媒介。 臺灣原住民族的研究始於日治初期,主要以人類學為範疇,在「東京人類學會」投入下,吸引不少日本學者來臺研究,如入江英、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等,都為學界所熟知。其中,伊能嘉矩首先提出臺灣原住民族的分類體系,初歩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四群八族十一部」;日本學者和當時政府修改為「高砂九族」,即後來傳統九族所本,目前經正名者則有十六族。 此外,臺灣總督府為統治之需,於1901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由岡松參太郎主持,研究臺灣住民固有習慣,亦有豐富的原住民族調查資料傳世,如《臺灣蕃俗慣習研究》、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等,開啟研究臺灣原住民族先河。然而,從日治至戰後,這段時間所做的研究或調查活動,甚至族群劃分,都非出自原住民族本身所做,大都是來自外部觀點的異民族、異文化,直到近幾十年來民主化的浪潮中,以原住民族運動的參與、支持者為中心,原住民族對自己文化歷史的關心逐漸升高,才開始有機會從事自身民族的研究工作,擺脫他者書寫所建構的形象和找回自我認同。 但在經濟發展快速,以及都市化的衝擊下,原住民族各個族群傳統文化的保存,已難以呈現當初的多元風貌,並且容易被切割、錯置與忽略,甚至在現代化脈動過程中快速瓦解而流失,如不加速調查、記錄與研究腳步,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將隨著耆老的凋零而成絕響,經濟發展越成熟的國度,就越能體會傳統文化的珍貴性;臺灣在社會繁榮之餘,如何珍惜保存原住民族文化,就益感其迫切性。 原住民族委員會和本館為落實關懷本土文化,補強各原住民族史之深度與廣度,結合政府行政資源,自2004年至2013年,共同推動二期「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執行原住民族相關議題之研究。第三期合作計畫(2014-2018年)國史館加入本項計畫,更提升原住民族文化研究的格局與高度;而在本次第四期五年合作計畫(2019-2023年),進行原住民族部落歷史的研究,共同保存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本書《排灣族古樓部落歷史研究》係第四期「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歷史」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書共分八章,除緒論與結論外,主要探討排灣族古樓部落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古樓舊部落的人文史脈、傳統信仰結構、部落多元的組成與分化(分散)歷史、外力的介入與其影響、古樓新部落之歷史角色等。這是一本有關古樓部落史料豐富的專書,特別是本書計畫主持人童春發教授,以及協同主持人童信智助理教授、童俊傑博士,本身皆為排灣族族裔,由原住民族的觀點書寫自己部落歷史更為妥切;此外,作者在文中以大量族語進行書寫,讓原住民族的語言受到更多重視。期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能引發各界對部落歷史的關注與研究。 館長 張鴻銘 謹序 民國110 年11 月 自序/計畫主持人 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的書寫,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和原住民族委員會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核心部落歷史的研究之一環。認定kuljaljau部落是排灣族重點系統性部落是因為以下重要議題:tjagaraus祖靈地、daduljatan祭壇的demuljat(刺球)儀式與kuljaljau人祖先的關係;kuljaljau人是傳唱tjagaraus靈歌,活現daduljatan文化生命的傳承者之榮稱。 在vucul排灣族群的區域發展歷史,kuljaljau人扮演重要角色;在舊kuljaljau部落落實demuljat儀式,創立maljeveq(年祭)。maljeveq(年祭)遷移的歷史意義與文化發展與部落的循環歷史之關係、及kuljaljau傳統部落架構與新古樓村的歷史。 kuljaljau歷史研究是試圖從這個歷史與文化核心相互作用的邏輯來開展部落研究歷程。這不是要建構kuljaljau部落歷史,而是學習閱讀、傾聽並編輯kuljaljau人們的生命故事、文化創建與發展趨勢的歷史書寫。部落歷史是人與土地和自然環境共生的歷史。其中有部落與環境的關係、部落的構創建圖像、人的遷徙故事、人群的集體活動。所以,本kuljaljau部落歷史的研究是試圖從時間、空間和生命的神聖關係來詮釋kuljaljau人的生命運動史。 為使研究更紮實,原初計畫實地考古挖掘、擴大訪談對象、試圖從日本取得影像紀錄的授權,但是因為病毒covide-19疫情影響,須配合國家的疫情處理原則,無法執行以上的計畫。除此之外,我們研究團隊也邀請了資深的部落文史工作者尤振成先生為顧問,然而很遺憾他因腦溢血到現在仍躺臥在醫院。我們非常挫折,但依然持續邁進,因為透過編織文獻資料貢獻鋪成了書寫的能量與思路,審查委員們用心與專業指導、提供資訊、建議修改、編修內文,加上部落族人們的誠心協助得以完成。 我們除了要誠摯感謝羅安初先生及鐘文源先生,他們分別提供chuljive’an及giring核心頭目家族的資訊及歷史角色之外。要特別向洪國勝教授致謝同意我們充分使用他長期研究kuljaljau(古樓)部落的成果表示敬謝之意。衷心感謝部落耆老cudjui(蔣義盛)先生提供自己手繪的舊kuljaljau部落意象地圖與地名。在無法取得舊古樓的地籍圖之狀況下,他手繪的地圖勾勒出了部落的景象。 這是以kuljaljau人的生命運動史來詮釋kuljalja人與土地和自然環境共生的歷史。除了人為主體、家為中心、部落認同為集體意識之外,其中,有部落與環境的關係、部落創建圖像、人的遷徙故事、人群的集體活動。也是多元排灣族群共同之祖靈地。再說,kuljaljau部落歷史的書寫不是建構歷史,而是閱讀古樓人的生命經歷,是從時間、空間與kuljaljau人生命史的整體概念。 作者 童春發 謹序 民國110年11月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排灣族,古樓部落,部落史,排灣族古樓部落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3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姓名:楊絲羽 電話:049-2316881-403 地址:南投市光明里光明一路2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