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苗栗縣大湖鄉大南村,早期是原住民族泰雅族人的聚落,後來漢人進入開墾,又經日人的理蕃管理,大量客人遷徙至此落地生根,以大南為鄉。如同許多土地開墾史總是與原住民族有著深深的糾葛,大南也不例外,在清領時期,大南村仍屬原住民族生活區域,漢人不敢在山區落腳,與原住民族交集甚少,直至日治時期的政策實施,才讓雙方有機會交流,族群的隔閡也在這一來一往的互動下,從初始的敵意轉變為親密往來。隨著時光的流逝,過往的人們在大南這片土地扎根、繁衍、茁壯,屬於此地的故事逐漸沉澱累積,一處處景物,一張張老舊的照片,留下前人生活的足跡以及歲月流轉的印記,細細耳聞,能聽見前人的低聲呢喃,娓娓道來那些年華的甘苦與酸甜。
目次
主委序
主任序
第一章 概說大南聚落發展與歷史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地理位置
第三節 面積與人口
第四節 政事
第二章 族群邊界,客家與泰雅族互動關係的演變
第一節 泰雅原來這樣來的
第二節 大南客家族群哪裡來?
第三節 同原住民尬界,發生麼个事?
第三章 社區記憶
第一節 代表性个人物
第二節 同後生講古
第三節 大南守護神
第四節 恁生趣个地名由來
第五節 共下聊行个所在
第六節 社區特色活動
第四章 老時味、老產業
第一節 老時味
第二節 當賺錢个產業
第五章 老照片故事與社區記憶
第一節 老者講古
第二節 老照片說故事
第三節 現在村長伯个話
第六章 後語
參考文獻
聚落大事記
編/著/譯者簡介
翁已涵,客家人,民國55 年生於苗栗縣南庄鄉,民國84 年開始從事藝術創作與學校藝文教育工作,至今20 餘年。指導國中陶藝技職競賽得獎無數,為民國108 年客家委員會浪漫台3 線「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之藝術家。民國109 年設計苗栗縣文觀局文創獎盃。民國107 至109 年在大湖鄉與銅鑼鄉從事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同時為苗栗縣內山必落腳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從小在客庄鄉間田野跑跳,對客家文化、習俗的點滴具有深刻印象,後嫁到大湖,於民國105 年開始經營客家生態美學特色民宿,以此作為推展客家文化的據點。隨著年紀漸長,意識到客家文化快速流失,認為要為客家人盡心力,於是報名村史寫作,因此開啟寫作的新體驗。在深入探討與瞭解村落的古往今來後,進而引發更多想法,並期許自己能一個接一個村落寫下去。
序言/導讀
山度歲月-共下來大南探古尋今
大南村,位於苗栗縣大湖鄉的東邊,原來是原住民族泰雅族生活的場域,在日治時期由「大南勢保」改制簡稱為「大南村」。清領前期就有漢人入墾,但與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族不斷發生衝突,直到清領後期官方建立撫墾局後才稍微減緩。此後入墾者越來越多,先一步入墾大湖鄉的金和成墾號,把此地劃分給謝開琳家族開發管理。日治時期,泰雅族薩依伏部落抗日失敗後,原住民族移居至南勢山,大南村多數的土地就此交由漢人開發。大南村是大湖地區最慢開墾的村莊,因為地形崎嶇、平原不多,開墾多有限制,所以人口、社區發展也有限。然而,大南村由於四面環山,可阻擋部分強風寒流,加上大湖溪川流其間,使得雨水充足、氣候宜人,且與泰安鄉大興部落、中興部落為鄰,無論在自然或人文特色上都有獨到的優勢。因與泰雅族比鄰而居,客、原兩族之間的互動也成為大南歷史上重要的一抹色彩,從最早頻繁的武裝衝突,到清領的隘勇制度,再到日治時期的條約合作與停戰協議;如今,兩族之間已化敵為友,雙方會互相參加祭典,共同歡慶,展現族群間友好且真誠的情誼。除了具備特殊的地形與獨到的漢、原兩族相處文化,大南出身的菁英人才亦備受後人景仰,彭氏家族是地方大戶,歷代族人不僅事業有成,對地方發展也建樹良多。無論是多小的村落,都不乏口耳相傳的故事,諸如客家阿妹、大南國小,甚至是結婚的習俗都有專屬於大南的記憶烙印。在信仰方面,客家人的守護神─伯公,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村內十幾座福德祠,庇佑著大南村各個角落。
《走讀南勢歲月:頭擺、這擺、下二擺》一書訪問了多位耆老,留下許多樸實純真又觸動人心的溫暖故事,或有趣味地名的由來、特色活動的介紹,或有大南村的老時味和老產業。瀏覽舊照片中泛黃的身影,聆聽長者分享的趣聞,請與我們一同走入南勢的歲月長河中,共度屬於此客庄的精采時光。
—客家委員會主委 楊長鎮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大湖鄉,大南,泰雅族,客人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07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發展組
姓名:梁惠珠
電話:037-985558-208
地址: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