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23
:::
蕃人觀光日誌

蕃人觀光日誌

  • 統一編號GPN:1011001868
  • 出版日期:2021/12
  • 作/編/譯者:鄭安睎
  • 語言:導論及翻譯為正體中文,另內含日文原件復刻。
  • 頁數:350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9860730692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圖書館
  • 開數:A4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500
書籍介紹

西元1897年臺灣總督府選派魯凱、布農、泰雅與鄒族共計12位原住民赴日本觀光,實際成行10人,參觀長崎、門司、宇品、神戶、名古屋、東京、橫須賀、大阪等地之各項傳統與現代化工商業、學校、軍事設施、射擊演訓,並謁見天皇,行程總計29日。本書為擔任領隊的臺灣總督府技師藤根吉春之寫本報告書,另請鄭安睎教授撰寫導言及翻譯原文。

目次

館長序  3
編譯者序  5
〈第一部〉1897年《蕃人觀光日誌》的導解讀與研究  15
前言  16
一、撫墾署時代的山區治理  18
(一) 撫墾署的開辦  18
(二) 撫墾署的任務與功能  21
(三) 撫墾署的裁撤  23
二、出發前整備與赴日歷程  25
(一) 赴日觀光之建議與籌劃  25
(二) 臺日間的交通與搭乘之船舶  28
(三) 赴日觀光過程  31
(四) 事後歸檔  34
三、長野義虎與赴日原住民之選派  37
(一) 靈魂人物:埔里社撫墾署長長野義虎  37
(二) 通事制度的延續  39
(三) 如何挑選赴日原住民呢?  41
(四) 赴日原住民之部落概況  46
四、赴日總花費與藤根技師心得及事後追蹤  54
(一) 遠比預算少的花費54
(二) 藤根技師的心得55
(三) 事後追蹤56
結論  59
徵引書目  61
〈第二部〉館藏《蕃人觀光日誌》原件  65
〈第三部〉譯文  223
蕃人觀光日誌復命書  224
《蕃人觀光日誌》目次  225
第一章 從臺北出發前之紀錄  230
一、上京蕃人名  231
二、上京蕃人履歷書  233
三、蕃人之碰面  240
四、市川(澂)氏給蕃人旅行之注意事項  240
五、青山(潔)醫學士給旅行蕃人之注意事項  242
六、立見(尚文)總督之演說(立見總督代理訓示之要旨)  244
七、橋口(文藏)臺北縣知事之招待  249
第二章 旅行與待在中之紀錄  250
一、從臺北出發  250
二、搭上釜山丸  253
三、登上長崎  255
四、登上宇品  260
五、登上神戶(參觀楠公神社及造船所)  263
六、到達名古屋(參觀紡織工廠)  268
七、到達東京  275
八、參拜皇城及觀光愛宕山  278
九、入浴  282
十、觀光上野與淺草  283
十一、參觀鐘淵紡績會社、凌雲閣與遊就館  291
十二、坪井(正五郎)教授之研究  297
十三、參觀練兵砲兵工廠以及參加精養軒之宴會  298
十四、視力測驗及參觀造兵所  303
十五、砲兵射擊演習及參觀小學校  304
十六、參觀射擊學校  306
十七、離開東京及參觀橫須賀鎮守府  307
十八、奉迎鳳輦後到大阪  312
十九、參觀中部都督部造幣局及砲兵工廠  313
二十、觀光天王寺、離開大阪,到神戶與從神戶出發  319
二十一、船上紀錄  322
二十二、到基隆與抵達臺北  323
第三章 回到臺北後之紀錄  324
一、林杞埔與蕃薯藔蕃人回到蕃社  324
二、蕃人逃走  325
三、大嵙崁與埔里社蕃人回蕃社326
未來之拙見  326
照片與圖片出處一覽  328

編/著/譯者簡介

原編著:藤根吉春 臺灣總督府技師
編著:鄭安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

序言/導讀

館長序 國立臺灣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自西元一九一五年正式開館以來,向以典藏豐富的臺灣研究圖書文獻著稱,成為國內外最具特色及臺灣學研究者必定到訪、蒐集研究資料的學術重鎮之一。為了館藏臺灣學研究資源能被更多的使用者充分地利用,本館列舉整合國內臺灣研究資源、建構臺灣學數位圖書館、加強各學術機構的合作及支援臺灣史課程教學服務四大目標,奉准於民國九十六年設置臺灣學研究中心,提供更為豐富、多元、便捷的特藏文獻與數位資源,深獲好評。其後,本館更進一步的擴大服務面向、向下延伸,嘗試轉化各項珍貴館藏資源,提供基礎教育教學活動利用,普及臺灣學研究成果。諸如以參考資料或輔助教材概念,復刻出版《采風圖合卷》、《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 全島卷(上)(下)、花蓮港廳•臺東廳卷》、《雜誌《臺灣公論》鳥瞰圖選集》、《臺灣地輿總圖》、《臺灣歷史畫帖》、《吳鶴記及館藏臺灣北部古文書專輯》及《典藏臺灣記憶—館藏臺灣學研究書展專輯》等。 為使本土教育資料能有專責單位蒐集與整理,讓致力於本土教育教學的教師或本土文化研究的學者,乃至於一般大眾能有便利運用本土教育資料的管道,教育部規劃由本館籌設「本土教育資源中心」並於民國一一○年三月正式揭牌運作。本館為了落實加強本土教育資源的整合與發展及支援本土教育學術研究,爰於同年規劃館藏特藏資料「《蕃人觀光日誌》研究、復刻及翻譯」案,並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鄭安睎教授合作解讀及翻譯,以館藏圖書文獻所建構的知識體系,厚實臺灣學研究與本土教育的基礎,並為基層教育札根。 西元一八九七年,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在埔里社撫墾署署長長野義虎的建議下,第一次選派原住民前往日本觀光,藉以安撫及教育原住民。第一批由官方選派的原住民,包括有魯凱族、鄒族、布農族與泰雅族共一十二人。後因其中二位生病,未能成行,總計十位參與。赴日行程自當年八月三日至三十一日,從臺北出發,搭乘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的釜山丸,途經長崎、門司、宇品、神戶、名古屋、東京、橫須賀、大阪,搭乘依姬丸再經宇品、門司、長崎回到基隆、臺北,共計二十九天。觀光期間參觀過神社、造船廠、鐘淵織物工廠、各商業區、麻古小學校、造幣局、上野公園等,以及重點軍事設施,如青山練兵場、射擊學校、砲兵工廠,甚至近距離實際觀看步兵、砲兵的射擊演習,並曾在大阪附近奉迎及親見明治天皇。 《蕃人觀光日誌》的復刻,不僅是為了服務臺灣學研究者、高等教育端的學者、教師與研究生,在規劃的初期,本館即已考量如何將這份珍貴的資料,融入本土教育相關課程中,成為一份適合各年齡層都適合參考、閱覽的輔助教材。因此,本館除了委託鄭教授依學術規範撰寫詳細的導讀,並將艱澀的日文報告書譯為中文之外,更動員館員盡力蒐集相關的館藏圖像資料,藉以輔助閱覽者瞭解這份文獻資料,包括了全數十二位原住民的照片,行程中日本各參觀點的照片及地圖等珍貴資料。 本館期待透過本書,得以加強館藏珍貴資料的多元利用,更期待能持續推廣這些珍貴的知識,能被更多的研究者、教學者、文創工作者,乃至中小學學生或一般民眾都能隨時閱覽,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中。 國立臺灣圖書館館長 李秀鳳 編譯者序 年中受國立臺灣圖書館之委託,翻譯與導讀明治30 年(1897)臺灣總督府藤根吉春技師所呈報的《蕃人觀光日誌》一書,原本想說復刻原件是件簡單的差事,僅是把楷書體日誌翻譯成中文即可,豈知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茲事體大。2021 年7月23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曾於臉書電子報上刊載首次蕃人內地觀光短文與相關的總督府公文類纂史料,此行出發前後也都有正式公文往返與歸檔,另外包括《理蕃誌稿》與《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也都有此次觀光的連載短文或報導,經下載相關史料與重新整理後,配合日誌研究團隊上田佳楠等人努力解讀下,大致整理出首次原住民赴日內地觀光的歷史梗概。 1897年,臺灣總督府民政局為了撫育原住民,在埔里社撫墾署署長長野義虎主事的建議下,選派原住民前往內地觀光,6月22日前電報通知各縣推薦原住民赴日,此次是第一批由官方選派去內地的原住民,若按照現今民族分類,則有魯凱族、鄒族、布農族與泰雅族,報到人數原有12人,後來2位原住民生病,經醫療人員建議下,沒有前往日本,共有10位原住民前往內地觀光。日程從8月3日至31日,共計29天。冊中並未詳述原住民如何抵達臺北,有提到走陸路,從內容可知前往日本前,部分原住民於8月1日先到臺北,隔日再由總督府設宴款待,時任軍務局長立見尚文代理總督向他們發表演說,並由臺北縣知事橋口文藏招待。立見於訓示中謂:今天第一次見到你們,你們下次要搭大船,跨越萬里波浪並到我國,我非常佩服你們的勇氣。熱忱地觀察內地之實況並從裡面學到東西,然此次參覽內地文物,想必將有許多驚嘆,乃山中所不及者。 8月2日所有原住民全員到齊,8月3日從臺北出發,搭乘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的汽船釜山丸前往日本。8月6日到長崎,後靠港門司、宇品今廣島,8月9日到神戶,8月10日到名古屋,8月11日到東京與橫須賀,在東京待了11天。8月22日到大阪,又待了3天,24日下午出發,搭乘依姬丸回臺,25日到宇品,26 日到門司、28日到長崎, 31日抵達基隆,再到臺北,全程29天。待在臺北一、兩天,其中有些原住民先離開,最後9月2日所有的原住民回到部落。在船費免費的情形下,此行觀光團總花費八百七十三圓十四錢九厘,內地觀光期間參觀設施有神社、造船廠、鐘淵織物工廠、商業區、麻古小學校、造幣局以及重點軍事觀覽如青山練兵場、射擊學校、東京與大阪砲兵工廠、造船廠等處,近距離實際觀看步兵、砲兵發射演習,甚至在東京上野公園內精養軒看表演,並在大阪附近彥根奉迎明治天皇的鳳輦,得以督見天皇容貌。 翻譯之初原以為是單純翻譯與導讀《蕃人觀光日誌》而已,後來也把相關事後的檢討公文、報紙資訊陸續整理出來。編輯之際也一直幻想有無可能找到此行赴日原住民的相片,按照日誌所載在臺灣與日本都曾拍過相片,但因年代久遠可能佚失,幾經查閱後,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出版的《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1999),首先找到魯凱Manga社頭目麻呂與以及兩張知母朥特富野社副頭目毛落的相片,一張有毛落戴總頭目的皮帽,此張照片應是宇旺死後,毛落繼位的照片,另一張則沒有戴。此外,也發現另一張4人合拍的相片,中間族人也戴總頭目的皮帽,鄒族只有頭目可以戴馬蹄型皮帽,上面用金草蘭莖桿編織,尖端用黑熊毛等,外加玻璃與貝殼裝飾物。經過放大比對過後,站立中總頭目年紀頗長,額頭有皺紋,理當是阿里山蕃總頭目宇旺無誤,可惜相片有殘缺,無法窺得全貌,但後來也在其他出版品找到出版複製品。但是仍有泰雅族與布農族等9位原住民 族人,到底有沒有辦法找到其相片呢? 後來透過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編輯陳世榮博士的協助下,取得了1899年《寫真帖》的高解析度數位掃描檔,此兩冊相片集由臺灣圖書館集購置與典藏,幾經比對相片內容之後,確認是當年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的日人古都勇的私人相片集,他於明治32年(1899)擔任臺灣守備混成第一旅團臺灣守備步兵第一大隊大隊附,在日治初臺灣總督府職員錄可看到其資料,後行政由軍政轉民政之後,相關軍人資料不再被放入職員錄中,從明治32年到36年4月(1899-1903)在臺擔任軍官,因此寫真帖有他在小南門外的日常起居相片,其中一張相片有書寫「明治三十二年四月基隆ヘ着」,相片內容有妻小,及很多張古都勇與他人合影的相片,其餘相片大多是與工作相關的軍人相片,也比對其他相片中日人抵臺時間與相關任職資訊,最後確認為古都勇所擁有相冊,應當無誤,大致是明治33年(1900)年前後的北臺灣相片集。一本以古都勇的生活照居多,另一本則是風景相片為主,包括有基隆港、二沙灣砲臺、土匪與土匪死體、臺灣總督府門、基隆衛戍醫院、臺北省城城門與其他相片,還有幾張收集而來的原住民相片,大多以生蕃人書寫,但唯獨其中有兩張相片書寫「上日」,與其他只寫生蕃人明顯不同,推斷應為1897 年原住民第一次去東京觀光前,在總督府或臺北縣廳所拍攝的相片。但最初編目之人看不懂那兩字的意義,直接歸納成生蕃人,線索從此消失了。還好委請館方提供原檔,從被拍攝者的相片內涵,確認一張是大嵙崁前山蕃總頭目Temu Misel 與Bawtu Nomin合照,另一張則是穿著布農族的傳統服飾,共有7人,比對跟 去日本觀光人數相同,後來2人生病並未前往日本。傳統布農族以長者為尊,所以坐在最中間者為ロア(Roa)社的Qaisul,以他年紀最大,其餘6人年齡與外觀, 對照日誌記載則相符,幸運與巧合之下12位原住民的相片,全部找到了。不久在館內又發現另一本沒有年代的《臺灣古寫真帖》,比對之下發現約為1897 年後的影像,裡面有3張與赴日觀光的族人有關,兩張是鄒族宇旺與毛落,另一張為全體合拍的照片,總督代理立見尚文與藤根吉春皆在內。 20多年前,由順益博物館策劃的《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中,由日籍研究者從伊能嘉矩帶回長野縣的相片中整理出來。1899 年《寫真帖》中的這幾張照片,在《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一書也有被輯錄,但在影像集一書中則被放置於不同區塊來說明。那張泰雅族Temu Misel 與Bawtu Nomin 相片,編譯者有引用由伊能嘉矩與粟野傳之丞合著之《臺灣蕃人事情》有關Temu Misel 的統治水流東方面的事蹟敘述,其內容是正確的。那張7人合照的布農族相片,編譯者只加註埔里社廳的布農族敘述而已,其實日籍編譯者所書的內容誤差不大,只是不知道此兩張就是去內地觀光的原住民的合影相片而已。此外,包括1898 年的Karl Theodor Stopel 的Eine Reise das Innere der insel Formosa und die erste一文,描述去玉山的旅程,文中也有使用7位布農族與鄒族的照片,顯然是跟總督府相關官員索取的。明治36年(1903)的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一書除Temu Misel 與Bawtu Nomin 合照外,其餘三張7名布農族合照、Manga 社頭目麻呂、4人合拍的鄒族相片也有輯錄。因此,對於舊相片的判讀還是得有文本脈絡或其他歷史文獻的參考,才會較為嚴謹與正確,可能面向包括史料與文獻、前後文、相片前後順序、相紙紙質、所黏貼的頁底紙質、相片相關內容、相片文字描述與標記等,千萬不要拿著一張相片隨便問別人,請問照片中的人是誰?除非你很清楚照片脈絡,不然會貽笑大方!誤判的機率頗高。 礙於翻譯與出版計畫的時間十分緊湊,武漢肺炎疫情期間研究團隊也無法前往日本,踏著原住民觀光足跡逐一比對,但儘量把此次的日本觀光地點找出並確認其資訊,也針對120 多年前的日籍人士生平與觀光地點加以簡單注釋,並交代臺日航線的輪船資訊,最後再透過個人收藏的繪葉書、館方所提供的1899年前後的數本《寫真帖》、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與宮內公文書館書陵部的數位典藏網站所提供的數位檔,還有一些日本網站上資料,儘量拼湊出符合當時的舊相片與文字資料,並配合由黃清琦老師繪製的GIS新圖與提供1900年前後的日本城市地圖,期望讓讀者在閱讀之際能夠身歷其境。導讀中把整個原住民赴日觀光的公文,從最初選定人物,各地方官署的回應,以及此行預算、觀光景點與赴日原住民的人數,最後執行的狀況,再加上日治初撫墾署的設立、長野義虎與通事制度作一介紹,也試圖找出這些原住民為何被選入首批內地觀光之原因,文中也附上這些原住民的舊社資訊。 然而,日本官員針對首次的原住民內地觀光也有檢討的聲浪。隨著1900 年之後,當平地義勇日人稱土匪平息之後,臺灣總督府把重心深入山區,透過討伐與隘勇線推進,企圖獲取山區控制與山林資源權力,包括:Temu Misel與麻呂先後都死在與日本隨後的討伐活動之中,而下一次的蕃人觀光,已是13年後的事情了!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鄭安睎 2021年11月15日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臺灣,臺灣原住民,原住民參訪,近代化,日本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5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圖書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姓名:陳世榮 電話:02-29266888#4221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