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所經多年試驗,證實生物安全防疫型蝦類養殖確可減低白蝦受疾病感染機率並有效提高養殖成效,近幾年與家畜衛生試驗所合作,共同進行產業推廣與輔導,落實民間應用。特將10多年來在白蝦養殖的研究成果與現場經驗彙編成冊,內容涵蓋白蝦從繁殖、養成、營養需求與飼料開發、重要疾病及生物安全防疫管理模式等各個重要環節,藉此推廣白蝦養殖的關鍵技術,減少疾病威脅提高育成率,進而促進我國養蝦產業的永續經營與發展。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楊明樺、劉冠甫、吳豐成
一、世界海水養殖蝦類生產現況 1
二、臺灣白蝦養殖產業發展概述與現況 5
第二章 白蝦繁殖 劉冠甫、周芷儀
一、種蝦培育 7
二、蝦苗生產 12
三、蝦苗培育之餌藻簡介 15
第三章 白蝦養成 楊明樺、周芷儀
一、放養前準備 17
二、放養注意事項 19
三、養殖操作管理 21
四、收穫 30
第四章 白蝦的營養需求飼料 周瑞良、楊順德、吳豐成
一、營養需求 31
二、飼料原料與添加劑 41
第五章 重要白蝦疾病 郭錦朱、陳怡彣、楊明樺
一、病毒性疾病 52
二、細菌性疾病 55
三、寄生性原蟲疾病 56
第六章 白蝦生物安全防疫繁養殖模式 楊明樺
一、生物安全防疫繁殖模式 59
二、生物安全防疫養殖模式 66
三、生物絮凝在白蝦生物安全防疫上的應用 69
四、建構防疫型示範場與白蝦品項團隊輔導成果 71
五、結語 7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余淑楓
一、結論 75
二、白蝦養殖管理之建議 76
三、生物安全防疫之建議 77
參考文獻 79
編/著/譯者簡介
主編:吳豐成(水產試驗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
序言/導讀
全球的蝦類供應早期以海洋捕撈居多,1960年代人工繁養殖技術獲得突破後,養蝦業開始盛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的統計,2007年全球養殖蝦類328萬公噸的產量首度超越326萬公噸的海捕量,迄2019年更成長一倍達656萬公噸。亞洲是全球養殖蝦類的生產重心,包括臺灣在內,早期均以草蝦為主,90年代爆發疫病後產量銳減,逐漸被白蝦取代。白蝦具廣鹽性、對環境適應力強、抗病性佳、成長快速等優點,原只在中南美洲養殖,在草蝦養殖受創後被引進亞洲,並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養殖蝦種,2019年產量為545萬公噸,約佔養殖蝦類總產量的83%。
臺灣於1994年第二度引進白蝦,由本所開始推廣,於2012年達13,318公噸生產高峰,近5年 (2016-2020) 維持在1萬公噸上下,此生產量難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2020年我國進口了32,280公噸的白蝦,是國內同期白蝦養殖產量的4倍。分析臺灣養殖白蝦產量難以突破瓶頸的原因,可歸咎於白蝦早死病症、肝胰腺微孢子蟲症等層出不窮的新興疾病,導致白蝦育成率低落。然而遺憾的是,該些疾病多半無藥可治,僅能以預防來代替治療,因此目前世界各國多以建構生物安全防疫的養殖環境與放養無帶病原的優質蝦苗來因應。
本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引進國外SPF白蝦種蝦進行育種、培育SPF優質蝦苗,並積極建構防疫型養蝦設施與技術。經多年試驗,已證實生物安全防疫型蝦類養殖確可減低白蝦受疾病感染機率並有效提高養殖成效,近幾年進一步與家畜衛生試驗所合作,共同進行產業推廣與輔導,落實民間應用。本次特別將10多年來在白蝦養殖方面的研究成果與現場經驗彙編成冊,全書內容涵蓋白蝦從繁殖、養成、營養需求與飼料開發、重要疾病以及生物安全防疫管理模式等各個重要環節,希望藉此推廣白蝦養殖的關鍵技術與觀念,俾有助於減少疾病威脅提高育成率,突破生產瓶頸,以確保國內蝦類需求的自給自足,進而促進我國養蝦產業的永續經營與發展。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he Aquaculture and Bio-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White Shrimp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白蝦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8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企劃資訊組
姓名:陳威克
電話:02-24622101-2517
地址:基隆市和一路1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