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敘事中的風景」由李旭彬策畫,五位參展的藝術家,在主題的發展脈絡上,皆以臺灣的地理與人文現象作為主軸,進行長時間的田野觀察與拍攝。楊順發的《海洋劇場》延續其《臺灣土狗》系列作品,攝影家將鏡頭對準遼闊的潮間帶,影像中上演著既熟悉又陌生的海洋、沙洲與島民間交互關係的辯證。許震唐長年走踏濁水溪,拍攝範圍涵蓋了上游、中游、下游到出海口。《濁水溪計畫》中他背著相機從佐久間鞍部、武界部落、集集攔河堰踽踽獨行至臺西村老家旁的出海口,影像詩人吟唱的是不忍卒睹的焦慮,看似浪漫的影像烙印著報導者的二行詩。而關於島嶼風光的故事,李旭彬則循著布農族兩千年前的遷徙路徑;或是跟隨著德國自然學家史德培(Karl Theodor Stöpel)與其雇用的五位布農族原住民,1899年耶誕節的步伐,從潮間帶上溯濁水溪、陳有蘭溪、東埔溪,一路攀上了玉山主峰。李旭彬背著史德培無法帶上主峰頂的大型相機,跟著博物學家、民族考古學者鹿野忠雄的目線,與一路上交會的島國山人們,踩著殖民者開發的觀光山徑,召喚永劫回歸的大島幽靈,最終停在渡不過的斷橋崩壁前尋找《一路上的風景 複復返》。梁廷毓追溯著峽谷的石爺,尋著資源爭鬥之戰的前線,在《斷頭之谷》探問遊蕩於「部落」與「漢莊」之間,被馘首的無頭鬼。透過雙方交錯的視角,描繪在變動的邊界中,關於風景的異質流動與層疊的歷史記憶。李立中的《鐵國山》藉由鴿子的眼睛,在不同的維度上俯視著雲林縣史中的鐵國山,在攝影中心建築裡曾經的船務間架起一條縱貫山海的路徑。時間、空間、虛構與真實之間如圖層般的疊合,這一條看故事的路徑上不變的不是風景,是說書人們所穿越的一段段時空的地層。
目次
P.1 部長序
P.3 館長序
P.5 策展論述
P.10 創作自述與圖版
P.11 李旭彬|一路上的風景 複復返
P.25 許震唐|濁水溪計畫
P.53 楊順發|臺灣土狗 Taiwan To GO─項李俊賢致敬、海洋劇場
P.69 梁廷毓|斷頭之谷
P.87 李麗忠|鐵國山
P.104 作品索引
P.108 展覽專文
P.109 蔡佩桂|景色的層次
P.113 陳佳琦|在敘事的風景中迷路/找路
P.119 蔡佩桂|「敘事中的風景」裡的「液態敘事」
P.163 感謝誌
編/著/譯者簡介
"汪佳政(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
蔡昭儀(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組長、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籌備小組召集人,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組組長,為國美館「亞洲藝術雙年展」創展策展人,並策劃的多項臺灣當代藝術主題展,曾赴捷克的國立摩拉維亞美術館、韓國的首爾市立美術館、光州市立美術館、中國的廣東美術館等地展出。)"
序言/導讀
「風景攝影」一直是許多影像創作者所熱愛主題,透過拍攝者的鏡頭,大眾得以瞭解自己所在的島嶼地貌景觀,並感受拍攝者以影像書寫的故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推出「敘事中的風景」臺灣攝影主題展,邀請攝影研究者及創作者李旭彬策劃,展出楊順發、許震唐、李旭彬、李立中及梁廷毓等五位當代影像創作者的作品。本展探問創作者如何透過鏡頭記錄、捕捉島嶼的多樣面貌,並於作品中揉合文字、聲音等敘事手法,開展關於殖民歷史、工業發展、環境汙染、族群衝突等當代議題的討論,深掘影像創作的社會意義。
此次展出的多數作品為五位參展藝術家首次發表的影像創作:楊順發、許震唐及李旭彬分別深入濁水溪流域,進行詳實的影像紀錄。楊順發的《海洋劇場》及《臺灣土狗 Taiwan To Go》兩系列作品攝於臺灣西岸的潮間帶,影像探詢島民的海洋性格與島嶼的未來方向。許震唐足跡遍布濁水溪上、中、下游,透過《濁水溪計畫》反思人與自然共存共處的困境。李旭彬的《一路上的風景 複復返》系列作品尋訪玉山首登者的登頂路線,顯影鮮為人知的殖民者山林開發史。李立中則藉由鴿子的飛行路徑,帶領觀者重探民兵組織《鐵國山》的抗日歷程;而梁廷毓的《斷頭之谷》透過靜態影像、錄像裝置與歷史文件並陳的手法,將觀者帶入游移的原住民與漢人族群邊界。
「敘事中的風景」的展出作品立基於創作者親自踏履臺灣鄉土的拍攝實踐,其成果卻非僅是單純的風景攝影,五位參展藝術家分別帶著自身的文化關懷、創作訴求及問題意識進入田野,他們舉起相機,以影像突顯當代社會、經濟、環境與族群等議題。他們透過鏡頭所映照的風景,彷彿一面面的稜鏡,折射出思索臺灣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的別樣可能。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Stories of Our Scenery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攝影集,臺灣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6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發展組
姓名:郭懿萱
電話:04-23723552-353
地址: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