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自解嚴後,重探臺灣歷史的行動如風起雲湧般席捲全島,歷史在臺灣社會的重要性呈現前所未見的景象,歷史詮釋權的開放,往往也與社會民主化與本土化的進程亦步亦趨。
然而,如何將歷史帶入公共領域中對話,進而形構成熟的公民社會之基礎,則必須探求更為有效的系統性方法與對話機制。具有多元書寫機制、對話平台性格的博物館,顯然是歷史學回應當代課題的重要媒介,更可以使博物館在歷史與當代關係之重要議題上找到施力點,讓做為社會工具、鼓勵公眾參與等原則性的博物館方法論,有了深化實踐意義的參照,發展出兩者間相互激盪、支援的方法論,回應社會議題,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
本書架構2018年的系列課程以及後續的出版計劃,在上述問題意識下孕育而生。編輯群挑選了能反映前述博物館歷史學理念的臺灣實踐案例,分為五章、回應五個問題:第一章從不同角度談博物館歷史學的意義;第二章談博物館如何發展新的歷史資料、又如何詮釋;第三章與第四章談博物館典藏與展演,包括做為博物館的基本方法、到如何成為回應社會課題的方法;第五章讓數個指標性公民實踐的當事人現身說法,談談他們為什麼關注歷史、又如何行動。本書希望透過這三十多個本地案例的分享,打開博物館歷史學的大門,為更深入的論述與實踐踏出第一步。
目次
04 博物館展示、展演的技藝
...導論 博物館展示的技藝 /謝仕淵
...博物館展示與歷史知識產生 /謝仕淵
...博物館做為接觸地帶:音樂、記憶與情感 /盧梅芬
...博物館與爭議性歷史: 臺史博二二八特展與社運特展 /曾婉琳
...歷史的抵抗、行銷與教育: 成功大學博物館的校史展示 /陳恒安
...公民參與、在地敘事:木博館的街角館計畫 /王新衡
...博物館、劇場與社區參與: 木博館的文化劇場計畫 /陳妍君
...木藝進行式:木博館與地方技藝的展演 /陳佩歆、張柏宥
05 公民書寫與社會實踐
...導論 公民書寫與博物館的地方化 /陳璧琳
...重建被遺忘的歷史: 博物館如何成為地方的伴走者 /陳怡菁
...志工是主角:新店文史館的地方書寫 /夏聖禮、于孟代
...從故居到社區公共空間: 苑裡郭芝苑故居的保存行動 /劉育育
...我的歷史、我來書寫 : 看見建國市場計畫 /詹秀珠
...追尋被湮沒的歷史: 樂生訪調小組的行動歷程與反思 /巫宛蓉、黃淥
...家屋說故事: 大溪源古本舖保存活化的實踐 /胡佳君、張育君
...新地方誌時代! /洪靖翔.
.....《東北風》
......《東園誌》
......《員林紀事》
......《貢丸湯》
......《淡淡》
......《荳滾仔》
......《逐步東行》
......《緬甸街》
編/著/譯者簡介
主編介紹:
黃貞燕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包括日本博物館史、博物館與地方、無形文化遺產學等。主編與著作《民俗/民族文化的蒐藏與博物館》、《2005-2008年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走進博物館:邁向博物館學專業的5堂必修課》、《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為兒童而展示》、《地域文化を保存する-実踐者の視点から》(日高真吾合編)、《地域文化を活用する地域振興、地域活性に果たす役割》(日高真吾合編)等書。
謝仕淵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運動與全球化的歷史、臺灣物質文化史等。編輯與著作《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府城一味:時間煮字,情感入味,一起來臺南吃飯》、《臺灣棒球一百年》等書。
序言/導讀
序
迎接臺灣公眾史學的新紀元
張隆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21 世紀的民主臺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歷史博物館?在 一個「人人都是史家」的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歷史學知識和實踐?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出版的兩冊《博物館歷史學》,正是針對上述兩大課題所提出的成果。
不同於以檔案史料為主的傳統實證歷史研究,博物館歷史學以物件和展示為核心,重視日常生活、在地記憶和社會對話,強調歷史脈絡、共筆書寫和公眾參與。在此同時,博物館歷史學從知識民主化與公共化的立場,也重新反思傳統 博物館在典藏、研究、展示和教育等四大任務,進而思考博物館與時代精神和社會脈絡的密切關連,以及其對於促進和解對話與友善平權的倡議角色。
在黃貞燕教授和謝仕淵教授的領銜策劃下,由北藝大和臺史博邀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桃 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等夥伴機構,自 2018 年起推動「博物館歷史學:知識生產、公民參與及博物館技藝」系列 課程。本書邀請參與演講的 32 位作者共同執筆,以 36 個案 例具體呈現當代臺灣博物館歷史學研究與公民實踐案例的豐富樣貌。
如同本書編者在前言中剴切指出:「今日臺灣博物館事 業雖看似蓬勃發展,但博物館的工具價值已凌駕其專業本質,諸如博物館被定位為政策承辦機構,行政庶務的繁瑣、研究工作的大量外包、展覽由偏重技術的廠商承接、知識產出受 標案管考期程所限制等現象,使得博物館工作同仁無法專心 致力於基礎工程的建設、跨域整合的醞釀、在地對話的孕育、專業意識的促進、以及實踐社群的成長。」如何結合理論知識和實務經驗,逐步建立屬於臺灣的博物館歷史學知識體系與實踐方針,便是本書作者們的問題意識和共同關懷。
本書共分計五章,從學科界說、多元史料、蒐藏調查、展演技藝及公民書寫等面向,綜合探討臺灣博物館歷史學的重要課題。來自指標性博物館和代表性公民團體的作者們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對於公共歷史、大眾史學、地方知識、歷 史轉譯、文物詮釋、專業策展、社區營造與公民實踐的親身經驗和寶貴看法。讀者們可以思考歷史如何面對大眾、如何聆聽聲音史料、當代典藏如何連結住民記憶、爭議性歷史如 何展演、如何透過戲劇和口述呈現在地情感、並理解博物館 方法與概念如何成為公民實踐的媒介。進而思考博物館歷史 學對於提升微觀經驗的參與、跨學科的詮釋,以及再現與溝通分享等核心能力的重要價值。
21世紀臺灣社會需要新思維的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是總合多元能力的場域,也是培育實踐人才的場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即將在 2021 年 10 月正式升格為文化部三級館舍。《博物館歷史學》一書的出版,反映了我們對於臺史博 2.0新願景的嚮往與追求——因應後疫情世界的複雜變局與挑戰, 我們將以臺灣歷史文化為重要資源,構築國際級博物館的遠見、落實多元文化平權的理念、促進社會參與的新典範,讓博物館成為公眾歷史與地方知識之對話平臺,積極發揮新時代博物館的公共角色。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博物館歷史學,博物館學,博物館技術,歷史類博物館,公眾史學,公民參與,社會實踐
- 附件:其他:
- 頁/張/片數:2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數位創新中心
姓名:曾婉琳
電話:06-3568889-2322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1段2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