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54
:::
寓居於海陸之際:打造高雄西南海岸線社群生活的演變

寓居於海陸之際:打造高雄西南海岸線社群生活的演變

  • 統一編號GPN:1011001941
  • 出版日期:2021/11
  • 作/編/譯者:楊柏賢 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252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本書以人類學角度,從海岸出發,將高雄西南海岸的變遷視作基礎設施化的過程,透過檔案與民族誌的分析,探索不同尺度行動者的關係,記錄並重新詮釋自然與社會的互動。透過作者視角,看人類行動者對土地情感與環境互動,模塑並維持了這片海埔地;也看自然現象與非人物種在變動的海陸韻律中,持續生成的社會關係與想像,及基礎設施系統於內在縫隙展現的生機。

目次

高雄研究叢刊序
自序

01-第一章緒論
02-第一節前言
08-第二節問題意識與田野
12-第三節文獻回顧
一、高雄西南海岸相關研究
二、臺灣西海岸相關社會科學研究
三、基礎設施人類學
四、作為基礎設施的「自然」
23-第四節研究定位、方法論與章節介紹

37-第二章異質元素複合體:打造海埔地的基礎設施作業
38-第一節連結異質元素:戰後臺灣海埔地的開發
一、機構與法規
二、工程與技術
55-第二節組裝異質元素系統:不同時空脈絡下的海埔地
一、臺灣西海岸「分區」:建立海岸地形
二、海岸自然本體的浮現
68-第三節高雄西南海岸的基礎設施化
一、高雄港十二年擴建計畫(1958-1970)
二、南星計畫(1980-)
三、生態工法填海造陸──洲際貨櫃中心計畫(2007-)
82-第四節小結

85-第三章遷移變化的海埔地:動員行動者形塑自然本體
85-第一節前言
86-第二節「土地怎麼來的?」──高雄西南海岸形成論述與爭論
92-第三節未竟的海岸起造?
一、想像載體
二、環評會議──各方模塑海埔地狀態的協商場域
三、實驗室科學、模擬科學與場域科學:知識的交融與協
118-第四節治理之內/外:海岸工程的空間生產與劃界
126-第五節小結

129-第四章基礎設施的「縫隙」:海陸韻律與異質社群的喧騰
129-第一節前言
131-第二節海陸韻律:泥沙、疏浚與跨物種互動
156-第三節縫隙現生機:沿岸採集與在地社群關係的維繫
170-第四節小結

173-第五章結論
173-第一節前言與經驗性意涵
175-第二節理論性意涵
一、重探自然與社會的關係
二、對於自然作為基礎設施的反思
三、對人類學、臺灣西海岸社科研究的補充

184-第三節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187-參考文獻
235-附錄田野報導人列表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大林蒲、遷村、高雄港、紅毛港、海埔新生地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5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規管理部 姓名:莊建華 電話:07-5312560-315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