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特展

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特展

書籍介紹

本展覽依據蔣中正總統在臺主政期間相關的檔案、文獻、報導等,擇選影響重大的事件作為展覽主要元素,回溯歷史時空環境的脈絡,如實呈現「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的主要面貌。至於參觀者原本就有不同的歷史觀點或記憶,透過以檔案、史料為基礎的展示內容,也得以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思辨、各自解讀與評價。

目次

策展人的話
楔子3
政治發展5
戰後初期對臺統治6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7
二二八事件10
二二八事件:監察使的調查報告10
二二八事件:蔣中正派兵由滬來臺12
二二八事件:軍法審判的問題14
二二八事件後,改任魏道明為省政府主席14
二二八與白色恐怖16
統治權力的鞏固18
制憲國民大會19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20
臺灣省臨時戒嚴令22
中央政府遷臺與蔣中正復行視事24
中國國民黨改造26
省縣自治通則立法擱置28
國防會議30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960年修訂(第三次會議第六次大會)31
總統三連任32
萬年國會與臨時條款34
立法委員任期屆滿延長任期1年35
萬年國會36
實施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制度37
白色恐怖的政治/人權案件38
軍法案件呈總統核定39
加重軍法判決之刑度40
鹿窟事件45
孫立人案46
雷震案50
人權改革建議的問題51
國防外交53
冷戰前沿與爭奪「正統」54
政府表示舊金山和會和約對中華民國沒有約束力55
中日和約(臺北和約)56
藍欽就任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57
劉自然事件58
周鴻慶事件61
農業技術團及農耕隊62
1960年羅馬奧運64
蒙古加入聯合國65
「漢賊不兩立」政策的一時鬆動67
失去聯合國中國代表權(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68
亞東關係協會成立70
美國協助下的國防72
古寧頭戰役73
韓戰與臺灣海峽中立化74
徵兵制的建立76
第一次臺海危機77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78
大陳島撤退78
八二三砲戰79
蔣杜聯合公報80
社會經濟83
土地改革84
公地放領85
美國顧問雷正琪對公地放領的建議86
三七五減租88
耕者有其田90
農村問題的改善措施92
經濟建設93
新臺幣幣制改革94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96
第一期經濟建設計畫97
進口替代99
出口擴張99
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100
獎勵投資條例102
加工出口區102
客廳即工廠103
社會安定政策104
來臺軍人之安置105
退輔會106
榮工處108
勞工保險條例制定通過109
八七水災110
文化教育113
教育政策114
加強國語運動綱要115
青年反共救國團117
部定教科書118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120
九年國教122
領袖擁戴與文化政策124
祝壽活動125
「避壽求言」與「祝壽專號」126
發揚傳統儒家文化的政策方向128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開端129
文復會制訂「國民生活須知」與「國民禮儀範例」130
言論出版管制131
文化清潔運動132
出版法修正爭議134
查禁流行歌136
原住民議題139
原住民族姓名政策140
以山地同胞取代原本高山族的稱呼142
訂定「山地同胞」範圍143
臺灣省平地人民進入山地管制辦法144
原住民升學從寬錄取148
限制山地教會以國語傳教150

編/著/譯者簡介

李為楨
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專長領域為臺灣經濟史、臺灣金融史。著有《殖產興業‧臺灣土銀》、〈1910-1940年代台灣農業組織制度變遷之考察:以產業組合與農會為中心〉及〈日治初期台灣地方金融組織法制化之前奏(1900-1912)──以信用組合為中心〉。
林果顯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專長為戰後臺灣史、政治史等領域。 著有《戰後臺灣人權年表1945-1960》(合著)、《中華民國憲法七十年》(合著)。
郭佩瑜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研究人員,著有《戰後初期台灣省級政府的地位轉變(1945-1953)》。
陳致妤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研究人員,著有《台灣地方選舉研究:以《自由中國》的討論為中心(1950-1960)》。
張怡敏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行銷與經營管理、金融文化教育、產業發展、金融史研究。著有〈臺灣銀行股東構成之特徵與其意義(1899〜1919)〉、〈台湾金融史教育設施-金融文物館の設置概況と展示に関すゐ試論〉。
曾獻緯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為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經濟史。著有《戰後臺灣農業科學化的推手:以農業推廣體系為中心(1945-1965)》、《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台灣史(17-20世紀)》等書。
薛化元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專長領域為憲政史、臺灣史及近代思想史。著有《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戰後臺灣人權發展史(1945-2000)》(合著);編著有《中華民國憲法七十年》等書。
顧恒湛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著有《再殖民、地緣政治與抵抗:戰後臺灣原住民族形塑之研究(1945~1984)》。

序言/導讀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蔣中正總統雖然曾經下野,但一直是黨國體制實際領導者。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以後,蔣中正總統自1950年復行視事起,直到1975年過世為止,更一直是政府最高領導人。政策實施的結果好壞,作為執政者皆必須概括承受,並負最後的責任。本展覽希望以歷史檔案、文獻及當時報導、照片為基礎,在歷史脈絡中呈現蔣中正總統在臺主政時期的「政治發展」、「國防外交」、「社會經濟」和「教育文化」等不同面向。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逐漸取得了美國的支持,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掌控臺海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臺澎已經免除了來自人民解放軍的武力威脅。其後伴隨著,則是美國通過新的援助法案,提供大規模的軍事、經濟援助。相對地,蔣中正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在外在威脅減輕之後,則推動國民黨的改造,朝向強人威權體制的方向發展,並將具自由民主傾向的高層逐出決策核心之外,反對者甚至失去自由。 從1950年代開始,蔣中正總統就在前述的政治體制架構下展開對臺灣的統治。一方面在美國的支持下,維持國際上的中國代表權,保持其統治臺灣的外部正當性。另一方面,則宣稱在臺灣實施民主憲政,並推動有限度的地方自治,形塑其統治的內部正當性基礎。蔣中正總統主政時期,他主導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發展。白色恐怖的氛圍,亦呈現了箝制與限制的樣態。而美援帶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促成臺灣朝向某種程度的現代化發展。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蔣中正,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特展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5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組室:展覽企劃組 姓名:楊忠記 電話:02-23431100分機1172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