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臺灣常年高溫多濕,適合多種植物病原菌的危害與傳播,嚴重影響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自從化學合成農藥問世後,基於經濟與速效之考量,農民多仰賴化學農藥來防治作物病害,而忽略其他防治措施手段與管理策略。然而,常施用農藥不僅可能有礙農民與消費者健康、造成藥害、讓害物易產生抗藥性,或危害非目標生物等,尤其環保意識抬頭後,農藥更是受人詬病。近年來,政府極力提倡『有機農業』與『永續農業』,在病蟲害管裡方面多獎勵研發安全且有效的非農藥防治方法,逐漸降低對化學農藥之依賴,以保障健康、生態的平衡、及農業的永續經營。依據各種病害之病原生態不同,可使用之非農藥防治手段亦隨之不同。如果非農藥防治法使用得當,不但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且對病害防治可達事半功倍之效果。現今台灣經常使用的非農藥防治方法,由預防性至治療性措施包括土壤健康管理、種子處理、健康種苗、抗病品種與根砧、誘導性抗病、有益微生物、天然植物萃取物、栽培管理、物理防治、其他非農藥防病資材應用等均於文中一一闡述。本書更將多項非農藥防治技術與資材,導入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簡稱IPM) 體系之中,並舉出已實際應用於數種重要作物之病害管理實務上的成功案例,作為從事農業生產或農業研究與推廣人員可茲依循之工具書。
目次
第一部 非農藥防治技術與資材
第二部 綜合管理實務案例
一、果樹類
二、蔬果類
三、其他
編/著/譯者簡介
農業試驗所植病組研究人員
序言/導讀
農業是我國立國根本,作物生產更是維繫民生需求的重要農業活動,為生產足額供應的農產品,施用化學合成農藥降低作物因病害造成的產量損失是常見的耕作手段之一。然而,使用化學合成農藥稍有不慎,除有造成急性與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傷及有益微生物,及汙染農業環境的疑慮外,長期施用也可能誘發作物有害生物出現抗藥性,並造成生態失衡等機會與潛勢。因此,推動兼顧環境永續的安全農業是近年來全球的重大共同意識,也是政府目前的重要施政方向之一。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Introduction of Eco-Friendly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rop Disease Management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植物病蟲害,農作物,文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3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技術服務組
姓名:陳烈夫
電話:04-23302301-7453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萬豐村中正路1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