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為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第三期成果專書, 內容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篇,由計畫主持人群及計畫合作師培委員合力撰寫,說明跨領域美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第二部分則精選計畫合作學校所開發的課程方案內容。
目次
04 前言
06萃藝:理論篇
08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
16跨域匯萃:藝術學科篇
58跨域匯萃:非藝術學科篇
94成美:課程精選
96課程類型一:活化型課程
98(一)連江縣立東引國民中小學校:仲夏一棵漸層畢氏樹
104(二)花蓮縣秀林鄉景美國民小學:我們的姓名
112(三)臺中市立五權國民中學:校園「膠」點,美力「貼」進
118(四)宜蘭縣立復興國民中學:校園「植」感生活
126(五)屏東縣佳冬鄉昌隆國民小學:尋找對的另一「伴」
134(六)臺北市立啟聰學校:北聰遊意思
140(七)國立中興高級中學:酷異文學
146課程類型二:交集性課程
148(一)新北市板橋區大觀國民小學:文學音樂會 - 變形記
154(二)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花園迷宮記
162(三)彰化縣鹿港鎮鹿東國民小學:覓碼
170(四)金門縣金湖鎮多年國民小學:人‧色彩與圖像的語言
178(五)桃園市立楊明國民中學:建築頂蓬的文化與藝術(圓頂 VS 藻井)
188(六)臺南市立永仁高級中學:結構紙椅‧美感試驗
194課程類型三:議題式課程
196(一)國立員林高級中學:尬藝力策展實務-員高世界人權週
202(二)桃園市蘆竹區光明國民小學:漂浮城市
210(三)臺北市中山區長安國民小學:無塑海洋 Plastic-free Ocean
218(四)彰化縣立彰興國民中學:「聲」態環境 -「眾」夏夜之夢
228(五)新竹市香山區大湖國民小學:日治時期的美麗與哀愁
236(六)新北市立青山國民中小學:夏卡爾的「猶」愛而生
244課程類型四:學校本位課程
246(一)桃園市龜山區樂善國民小學:麥田圈之謎
254(二)高雄市立小港高級中學:發現你的文案力
264(三)苗栗縣頭份市信義國民小學:東方美人竟是茶
270(四)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國民小學:閃閃惹人愛
278(五)雲林縣元長鄉新生國民小學:豐收五穀 百年新生
284(六)國立臺東高級中學:「燃燒嗎?垃圾」
290課程類型五:窗外式課程
292(一)苗栗縣苑裡鎮蕉埔國民小學:與虎結盟 - 石虎保護行動劇
300(二)國立北門高級中學:走讀戲金唐
306(三)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木都新語
314(四)臺東縣臺東市新生國民小學:想像藝世界
320(五)澎湖縣立澎南國民中學:磚美於前
326(六)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美感恆商─品味‧走讀‧趣
編/著/譯者簡介
主編 趙惠玲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卓越領航計畫主持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
兼任美術館籌備處主任
《學、經歷》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務長
十二年國民教育藝術領域課程綱要副召集人
主編 黃純敏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卓越領航計畫共同主持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學、經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哲學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集刊》課程與教學領域責任編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處企劃組組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學群召集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委員會召集人
序言/導讀
美是什麼?我們如何進行美感教育?最早自希臘時代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如柏拉圖認為,真正的美會成為人類精神動力所追企的目標,美感教育能夠完善兼具德與美的人格,達成社會祥和,一個美的心靈更能夠吸引、孕育和生產實踐智慧及其他德性。進入現代,對於美感教育有了更深廣的理論與實踐,如杜威認為美存在於生活之中,美感教育可以從生活經驗出發。據此,美感教育來自生活的潛移默化,可透過發現、探索、體驗的歷程,從人與自己,人與社區/社會/社群,以及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互動中培養,進而讓學生產生能信心而應用於生活之中。
臺灣的美感教育順應全球化藝術教育思潮的變遷,近年開始關照多元文化、人文關懷、科技運用等面向。有鑑於此,教育部2014年起開始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強調「美感教育為精煉個體的美感認知,強化感性與理性的整合的教育,必須從生活中做起」,「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在此脈絡下應運而生,作為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中的創新方案,又為「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之前身。
秉持著推動美感教育的使命與以藝術為核心的跨領域美感教育精神,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自2014年正式啟動,歷經七年三個階段,將於2022年邁向新的里程碑。在第一期「開發」階段(2014-2015),期望發展跨領域課程示例,深掘各學科共通美感,並建立跨領域教師團隊,招募國高中實驗學校;因此在第一期階段中,本計畫招募了全國共10所中等階段實驗學校,開發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支持系統,產出20件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方案。
在第二期「深耕」階段(2016-2018)階段,進一步強化且連結跨科學知識,整合各區域校際聯盟,培育跨領域師資人才,並徵選各階段合作學校;在此階段擴增至67所中等學校,以第一期實驗學校為種子學校向外紮根以藝術為核心的跨科目學習課程;2017年,更延伸至國小階段,共110所中小學參與計畫,並串聯全臺15所師資培育大學,將跨領域美感課程的開發動能延伸至各個學習階段,並以師培大學為核心,建立區域校際聯盟。至第二期計畫結束,共開發約370件跨領域美感課程方案。
進入第三期「推廣」階段(2019-2021),則落實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從多層面宣導,全面紮根美感教育,串聯各機構並整合資源,遴選全國跨領域團隊,且辦理優秀教師群進行國內外參訪。第三期更根據前期課程開發成果進行研究,發展出「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將課程轉化為有機的組態,讓教師在進行跨領域美感課程時,能因地制宜,隨著學生學習背景與環境調節教學內容和進程,開發更多教學及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故而在第三期,本計畫共招募了118所中等學校、169所國小、2所特殊教育學校、18所師資培育大學參與計畫。經過七年積累,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已發展為3.0版,出版13本主題小手冊,累積904件課程方案,參與計畫的授課教師有5,475名,實施學生數94,679名,辦理868場增能工作坊,5場次的國內外交流參訪、文化體驗活動,更於110年數位教育元年推出線上成果展「美.拾堂─怦然心動的美感料理法」,展現豐富多元的跨領域美感教育成果。
在第三期將臨尾聲的此刻,計畫團隊規劃出版本冊《萃藝成美:跨領域美感課程精選集》,集結了計畫第三期的課程開發成果,內容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萃藝:理論篇」,由本計畫主持人群及計畫合作師培委員所執筆,針對第三期所開發的課程模組進行理論與實務的分析,並從藝術學科及非藝術學科的不同視角,闡述跨領域美感課程的實踐歷程。第二部分為「成美:課程精選」,內容以計畫團隊根據課程成果歸納得出的五種課程類型:活化型課程、交集型課程、議題式課程、學校本位課程、窗外式課程,進行分類,並精選了在第三期中37間學校的創課方案,除呈現課程理念、教學流程外,同時加入教師經驗談、議課停看聽等內容,且將該課程所使用的課程模組內涵放入,使每一篇選入的創課方案不僅能有示範作用,教師採用時亦可以根據教師經驗談、議課停看聽以及課程模組的內容,考量自身與學生所處的環境,將課程轉化為適合在地發展、適合教學現場的跨領域美感課程。
歷經前三期的「開發」、「深耕」、「推廣」階段,本計畫將於2022年邁入第四期「轉化」階段,會持續秉持計畫的核心精神,以藝術領域串連各學科的課程開發,融會藝術知能,活化學科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經驗,厚植其美感素養,落實國家現行的重要教育政策,且永續耕耘臺灣的藝術教育,期盼將跨領域美感教育的理念全面深化並普及,達成全民美育。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藝術教育,美育教學,中小學教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6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姓名:周皓旻
電話:02-77496989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