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830
:::
臺灣人士鑑

臺灣人士鑑

  • 統一編號GPN:1011002360
  • 出版日期:2021/12
  • 作/編/譯者:李秀鳳
  • 語言:日文
  • 頁數:530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9860730654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圖書館
  • 開數:16開
  • 版次:復刻初版
  • 價格:定價$3000
書籍介紹

《臺灣人士鑑》共有1934年版、1937年版及1943年版,由日治時期臺灣重要的雜誌社「臺灣新民報社」(後改名「興南新聞社」)出版,詳細收錄一九三○至一九四○年代臺灣社會上重要的臺日人人事資料,是讀者認識日治時期臺灣人物與社會發展脈絡的珍貴史料。

目次

1934年版:
アノ部…………1
イヰノ部………3
ウノ部…………7
エヱノ部………9
オノ部…………10
カノ部…………21
キノ部…………32
クノ部…………43
ケノ部…………44
コノ部…………45
サノ部…………73
シノ部…………81
スノ部…………94
セノ部…………96
ソノ部…………99
タノ部…………104
チノ部…………107
ツノ部…………139
テノ部…………141
トノ部…………145
ナノ部…………148
ニノ部…………151
ネノ部…………153
ノノ部…………153
ハノ部…………154
ヒノ部…………158
フノ部…………161
ホノ部…………163
マノ部…………166
ミノ部…………169
ムノ部…………171
モノ部…………172
ヤノ部…………173
ヨノ部…………175
ラノ部…………188
リノ部…………193
レノ部…………233
ロノ部…………236
ワノ部…………239
1937年版:
アノ部…………1
イ(ヰ)ノ部………8
ウノ部…………21
エ(ヱ)ノ部………25
オ(ヲ)ノ部………26
カノ部…………45
キノ部…………66
クノ部…………85
ケノ部…………89
コノ部…………91
サノ部…………142
シノ部…………161
スノ部…………188
セノ部…………191
ソノ部…………195
タノ部…………207
チノ部…………220
ツノ部…………281
テノ部…………284
トノ部…………293
ナノ部…………300
ニノ部…………307
ネノ部…………311
ノノ部…………311
ハノ部…………312
ヒノ部…………322
フノ部…………326
ホノ部…………335
マノ部…………341
ミノ部…………349
ムノ部…………356
モノ部…………357
ヤノ部…………361
ユノ部…………369
ヨノ部…………371
ラノ部…………390
リノ部…………400
レノ部…………474
ロノ部…………475
ワノ部…………481
1943年版:
アノ部…………1
イノ部…………13
ウノ部…………36
エノ部…………44
オノ部…………47
カノ部…………76
キノ部…………105
クノ部…………120
ケノ部…………128
コノ部…………129
サノ部…………161
シノ部…………180
スノ部…………204
セノ部…………210
ソノ部…………213
タノ部…………218
チノ部…………246
ツノ部…………268
テノ部…………273
トノ部…………278
ナノ部…………289
ニノ部…………307
ヌノ部…………313
ネノ部…………313
ノノ部…………314
ハノ部…………317
ヒノ部…………332
フノ部…………343
ヘノ部…………356
ホノ部…………356
マノ部…………362
ミノ部…………378
ムノ部…………388
メノ部…………392
モノ部…………392
ヤノ部…………400
ユノ部…………414
ヨノ部…………415
ラノ部…………431
リノ部…………434
レノ部…………466
ロノ部…………467
ワノ部…………470

編/著/譯者簡介

《臺灣人士鑑》1934年版、1937年版由由日治時期臺灣重要的雜誌社「臺灣新民報社」編纂出版,1943年版由「興南新聞社」(臺灣新民報社改名)編纂出版。

序言/導讀

文/蔡蕙頻(國立臺灣圖書館編審) 國立臺灣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復刻出版的《臺灣人士鑑》,其原始共有三個版本,分別為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七年及一九四三年版,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版由「臺灣新民報社」出版,該社於一九四一年更名為「興南新聞社」之後,一九四三年版即由「興南新聞社」出版。 要認識「臺灣新民報社」及其成員,就要從一九二○年代初期東京的臺灣留學生創辦的刊物《臺灣青年》說起。一次大戰後的一九二○年一月,一群負笈日本的臺灣留學生們組織「新民會」,推舉林獻堂、蔡惠如擔任正、副會長,並提議發行雜誌,以學習歐美思想,促進臺灣島內文化與民族自覺。同年三月,正要由東京前往北京的蔡惠如,在東京車站交付一千五百日圓給前來送行的林呈祿作為創辦刊物的資金,「新民會」成員在經過募捐之後,終於在七月正式發行和文與漢文並列的月刊雜誌《臺灣青年》。 一九二二年有識者認為《臺灣青年》不應僅著眼於「青年」,應將讀者對象擴大為臺灣全體住民,使其「沒有幼、少、青、壯、老之差別」,故將刊物名稱改為《臺灣》,並於隔(一九二三)年募股成立株式會社「臺灣雜誌社」,以林幼春為董事長,林呈祿、蔡培火等人為常務董事,林獻堂為顧問。一九二三年四月,黃朝琴、黃呈聰、林呈祿、鄭松筠等人編輯發行漢文白話文為主、兼載和文的半月刊《臺灣民報》(後改為旬刊),並與《臺灣》雜誌併由株式會社臺灣雜誌社經營,朝報紙型態發展。一九二四年,《臺灣》停刊,《臺灣民報》改為周刊,仍於東京發行。 一九二七年,《臺灣民報》獲准於臺灣發行,在刊務發展上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回應臺灣住民對該刊擴大發行的期待,一九二九年,林獻堂、羅萬俥、林呈祿等人在臺中成立資本額三十萬日圓的「臺灣新民報社」,林獻堂為董事長,羅萬俥、林呈祿為常務董事。《臺灣民報》也在一九三○年三月改名為《臺灣新民報》。一九三二年一月,《臺灣新民報》獲准發行日刊,正式從雜誌變成報紙,是日本時代臺灣人唯一之日刊報紙言論機關。 臺灣新民報社在一九三四年發行的《臺灣人士鑑》〈發刊之辭〉清楚交代了它的編纂目的。編者認為,「過去臺灣刊行多種紳士錄,但均為個人之事業,且多以營利為目的。因此所收人士之範圍偏頗,評釋欠缺公正,多有令人遺憾之處。」該社也表示,「我們正迎來新時代的曙光。此時我們要透過檢討既有人物、介紹嶄露頭角的新人來透視這個新時代。」故以出版一本「新型態的人事錄」為目標進行編纂與出版。在傳主採訪上,該社動員他們在全臺各地的記者網絡進行人物的蒐羅與訪談,透過完整的訪查編成此書,其所收錄之傳主皆為「社會上具有信望之紳士」,具體來說,包含社會運動家、藝術家、善行德行者等,不問階級與貧富,並將人物訪談的重點置於一般觀察,以避免個人主觀的敘述。 以下簡述一九三四年版、一九三七年版及一九四三年版的特色與差異。 一九三四年版的目錄有アイウエオ的「五十音順索引」,以及依照地區分類的「地方別索引」兩種,傳主包含臺、日人在內,共收錄一、○一九人,其中四人是女性,分別是何施氏霞(善行篤行者節婦)、黃蔡氏寅(黃朝琴、詩人黃金川之母)、陳氏進(畫家)與陳石氏滿(醫師)。此外,外國籍則有蘭大衛。 調查的內容包含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地、學經歷,有些則另列有興趣及家庭成員等資料,若人物具有官職或爵位,則另標有職等或勳等。臺灣人若有字號、筆名、舊名或別名,也會一併寫上,如王敏川另著「錫舟」、簡朗山另著「綠野」、鹽月善吉另著「桃甫」等。 一九三七年版為該報「日刊五週年紀念出版」,社方在〈再版の辭〉中提到,距離前次發行已有五年之久,五年間臺灣社會的情態已有不小的變化,再加上一九三五年臺灣實施了首次州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因此再度進行大規模調查。一九三七年版同樣列出アイウエオ的「五十音順索引」及依照地區分類的「地方別索引」兩種目錄,包含臺、日人在內,共收錄二、八三八人。人物簡歷的撰寫方式與一週年版相同,惟女性傳主人數增加,除了一週年版既已收錄之何施氏霞、黃蔡氏寅、陳氏進(五週年版中錄為「陳進子」)之外,另增加植村環(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校長)、吳林氏柑(醫師)、吳蔡氏綾絹(醫師)、張李氏德和(畫家、詩人)、陳莊氏阿隨(義俠精神篤行者)、陳杏村(洋裝設計師)、彭蔡氏阿信(醫師)、林氏月雲(運動員)等人,而前版所錄之陳石氏滿,在五週年版則未收錄。 一九四一年,臺灣新民報社迫於時局而更名為興南新聞社,一九四三年該社復以「日刊發行十週年紀念」而再版《臺灣人士鑑》,是為一九四三年版。該版凡例說明其所錄者為「本島內有住所的各階級知名人士,以及曾在臺灣位居重要位置的人士,或是最近轉往海外的臺灣關係者」,共收錄三、八六四人。 較之前兩版,一九四三年版有了較大的變化。首先,僅有「五十音順索引」目錄,不再另列「地方別索引」;其次,人物部分,最顯而易見的是部分臺灣人此時已改為日式姓名,對此,一九四三年版以日式姓名為主,並註記其原本的姓名。第三,部分人名以片假名標示讀音。第四,一九四三年版全無傳主照片,僅錄其職業、爵位或職等、經歷及家庭。在一九四三年版裡所收錄的女性傳主有東惠子(舊名陳惠閔,藥劑士)、王氏錦鄉(齒科醫)、王杜氏水金(醫師)、顏柯氏明點(醫師)、吳劉氏嚮(婦人會功勞者)、黃氏金枝(醫師)、清水紀久子(舊名劉氏淑,醫師)、謝氏綉治(醫師)、武田光代(舊名張劉氏月蘭,醫師)、 張許氏世賢(醫師)、張梅氏素英(醫師)、陳進子(舊名陳進)、長谷德和(舊名張李氏德和)、彭蔡氏阿信、本田尚子(醫師)及森田豊子(醫師)。 《臺灣人士鑑》廣收臺、日人,除傳主的學經歷之外,還錄有家庭成員、個人興趣等訊息,並附有照片,多年來已廣為研究者所利用,屬於使用率居高不下的重要館藏。在書中所錄之各項資訊中,「趣味」一項特別值得吾人關注。三個版本均有收錄「趣味」這個項目,顯示編者相當重視,而日文「趣味」一詞即為中文的「興趣」,一九二○年代,文協成員等臺灣知識階層在推動各種文化啟蒙運動時,亦以「臺灣文化之向上」為目標,積極呼籲改良臺灣人的休閒生活,推動「正當的娛樂」,我們看到一九二六年十月發行的《臺灣民報》第一二五號裡一篇名為〈各地宜設娛樂机闢〉(按:應為「機關」)的文章中提到,廣義上來說,正當的娛樂應是培養身心、強健筋骨、發達神經、涵養德性、發展智識的,因此凡是賭博、歌仔戲等活動,在他們看來均屬傷風敗俗、奢侈浪費的活動,非正當的娛樂,我們看到律師蔡式穀的興趣是旅行,文協核心成員許嘉種的興趣是讀書、登山及散步,楊肇嘉喜愛讀書、運動、跳舞(ダンス)及音樂,林獻堂的興趣更是除了旅行、登山、詩作與音樂之外,為了提升臺灣文化而鼓勵圍棋。從這個角度來看《臺灣人士鑑》特別記錄這些具影響力的名望人士的「趣味」,更可突顯他們在文化改良上,對於倡議正當休閒娛樂的努力。 如此重要的史料,在戰後共被復刻出版了三次。目前坊間所見的《臺灣人士鑑》復刻版本中,依照復刻出版的時間順序,最早問世的是日本出版公司「湘南堂」在一九八六年復刻的版本,此版本為線精裝本,不另加後人的註解,正文之前亦未附有後人撰寫之序文或解說文章,這是三個版本之中唯一一個完整復刻者。 其次是二○一○年六月由成文出版社所復刻出版的版本。此版本採不節錄選錄、不翻譯、原件直接復刻的方式出版,與日本湘南堂的版本相同,但成文復刻的版本僅就收錄人物數量最多的一九四三年版進行復刻,至於一九三四年版及一九三七年版,則暫未有復刻之規劃。 第三種版本則為二○一八年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所發行的版本,此版本由國立海洋大學卞鳳奎教授自三個版本的《臺灣人士鑑》中選出臺灣人部分,將之翻譯後集結為三大冊。   這三種復刻版本之中,「湘南堂」版最為完整,但出版年代已久,坊間購得不易;成文版雖也使用原件復刻,可惜僅復刻一九四三年版,未見全貌;而博揚版則經過揀選、翻譯,雖方便不擅日文的讀者利用,卻失去了史料的原貌,也產生兩種語言轉換之後語意落差的疑慮。因此,本館選擇完整復刻全套三本《臺灣人士鑑》,並不額外加上註解或翻譯,供讀者典藏、利用。此外,本館尚典藏有數十本日治時期出版的人物名錄資料,除了各行政層級的職員錄,以及在臺日人之間流傳的「縣人會名簿」、各產業工商團體名簿之外,還有數本人物點評史料,如《臺灣列紳傳》、《南部臺灣紳士錄》、《臺灣人物誌》、《臺灣人物評》、《臺灣官紳年鑑》等,這些人物名錄資料有些由官方編纂,有些則由民間編輯者或出版單位集結、發行,也歡迎讀者利用。 本館從二○○七年起獲得教育部持續挹注,成立「臺灣學研究中心」,其任務之一,即在打造臺灣學數位圖書館,積極推動珍貴舊籍數位化工程,截止今(二○二一)年,「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共收錄二萬餘筆舊籍詮釋資料(內含「臺灣史料稿本」八千餘筆),「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亦收錄高達近三十萬筆詮釋資料,利用率極高的《臺灣人士鑑》當然也已數位化完成,置入「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供讀者遠端閱覽。 雖然本館積極推動「臺灣學數位圖書館」的建置,持續充實數位資料庫所收錄之資料,惟本館繼承了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時期的珍貴文獻,作為國內保存日治時期臺灣資料的專業圖書館,我們認為紙本史料仍有其價值,對於圖書資產的保存及推廣更是責無旁貸,因此近年來積極進行珍貴館藏的復刻出版,目前為止已出版《雜誌「台灣公論」鳥瞰圖選集》、《台灣歷史畫帖》、《吳鶴記及館藏臺灣北部古文書專輯》、《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等多種出版品。 臺灣留學生在東京創刊《臺灣青年》的一九二○年,出身臺中的飛行員謝文達自東京返臺,在十月十七日這天,駕駛飛機飛過故鄉臺中的上空,完成歷史上知名的「鄉土訪問飛行」,為了歡迎謝文達返臺,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學生李應章、吳海水、何禮棟等人,和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謝春木、盧丙丁等學生們集結起來舉辦歡迎會。之後,這股學生力量和蔣渭水等知識青年結合,在林獻堂的支持下,組成文化團體。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也就是謝文達飛行一週年的日子,蔣渭水等人在臺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學校(今靜修中學)舉行「臺灣文化協會」(以下簡稱「文協」)成立大會,文協成員積極推動讀報社、文化講演、夏季學校等各種文化啟蒙運動,推動臺灣文化之向上,引領了一九二○年代臺灣思想與文化紛陳的璀璨,也間接刺激了一九三○年代各種文學與藝術的發展,而標榜「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的《臺灣民報》系列,雖不由文協主導出版,但也與文協成員關係密切。 臺灣文化協會在一九二一年成立之後,歷經一九二七年的分裂,並解散於一九三一年,當《臺灣人士鑑》在一九三四年出版時,其實社會上已無臺灣文化協會這個組織,然而作為臺灣人重要言論機關的「臺灣新民報社」卻始終由林呈祿等文協初始成員所主持,且據葉榮鐘的說法,一九三七年「日刊五週年」時,其發行份量已突破五萬大關,與《臺灣日日新報》處於伯仲之間。即使到了臺灣人言論空間受到壓迫的日治末期,臺灣新民報社在時局壓力而不得不改名、卻仍在廣告收入慘淡的窘境之下辛苦經營,勉力不懈。 今年為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對臺灣史而言,這是相當有意義且百年一遇的重要歷史時刻,因此今年我們在選擇復刻出版的史料時,特別藉由三本《臺灣人士鑑》之復刻以為紀念,也向臺灣史上的先覺者致敬,感念哲人對這片土地的無私付出。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日治時期,人名錄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3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圖書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圖書館企劃推廣組 姓名:蔡蕙頻 電話:02-29266888-5413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