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60
:::
講談基隆――漫遊千百年的文化與歷史

講談基隆――漫遊千百年的文化與歷史

  • ISBN/ISSN:9789865417284
  • 出版單位:基隆市文化局
  • 開數:24.8*17cm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350

書籍介紹

不同時代的基隆都有其迷人之處,本書從和平島的考古發掘開始,逐步牽引出不同時代的人群,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包括西班牙人在此築城、修建修道院;基隆平埔族原住民巴賽人,透過靈活的貿易手段,遊走在西班牙人與漢人之間;日治時期日本人於基隆築港、改造基隆市街等現代化開發等。
而這些活動除了文獻紀載,其實還遺留了不少「實體證據」,現今的臺灣博物館館藏了不少基隆的考古學與民族學文物,而在地下,也還埋藏著許多我們尚未知曉的秘密。例如本書另外收錄的《戰場考古學:「大沙灣石圍遺構」與它被遺忘的名字》這篇文章,便是文化局於2019-2020 年委託考古專業團隊執行的「大沙灣石圍遺構考古調查發掘計畫」計畫成果分享。
透過考古發掘,我們得以重新認識一直默默隱藏在城市底下的「大沙灣砲臺」,未來經過市府以文化治理去描繪出的都市再造,也將「大沙灣砲臺」展示在民眾面前,重現它過去的光采。

目次

市長序 2
局長序 3
來自地下的歷史—再現和平島的過往雲煙/臧振華 5
大航海時代的「巴賽人」/陳宗仁 23
台灣頭:基隆歷史話從頭/戴寶村 37
清末台北機器局東側圍牆與道路遺構的變遷歷程/葉俊麟 59
臺博館早期典藏基隆與東北角海岸近代考古學與民族學文物簡介
/吳佰祿 73
戰場考古學:「大沙灣石圍遺構」與它被遺忘的名字/陸泰龍等 113

編/著/譯者簡介

臧振華祖籍山東日照,生於青島市,1949年隨家人遷往臺灣臺北市。 板橋中學高中部畢業後進入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今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獲得學士學位後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並以《澎湖群島的考古學研究》論文獲得人類學系和東亞語言文明系聯合博士。
陳宗仁,嘉義新港人,1966年生,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政大歷史所,於2002年取得台大歷史學博士。 研究領域為台灣史、東亞海域史。 曾任中國時報寶島版編輯、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目前為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編著有《從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紀新莊街的研究》、《彰化開發史》、《世紀容顏──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圖像》。
戴寶村生於台北縣三芝鄉(今新北市三芝區)後厝地區的番社後聚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2004年8月1日起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為著名台灣歷史學家,專長台灣史、台灣海洋史、台灣文化史之教學研究,指導碩博士論文共計100篇。2017年8月1日退休。
葉俊麟
專業學歷: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
中原大學建築碩士
學術經歷:
中原大學建築系 專任助理教授
中原大學文化資產跨領域學程 主持人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兼任講師
蘆荻社區大學 兼任講師
東京大學村松研究室 準博士研究員
東京大學藤森研究室 研究生
中原大學建築系 專任助理/研究員

序言/導讀

基隆是一座環境優美的城市,依山傍水,且具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孕育出獨特的海洋文化;基隆也是一座歷史的城市,在雨幕下,於不經意的巷弄轉角,都可能遇見歷史浸染過的痕跡;基隆更是一座文化的城市,多少人群曾於此地駐足停留,不同的文化交互激盪,型塑成了現今多采多姿的港都城市文化。 歷史和記憶需要傳承,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我們便有義務去保存、推廣。本書便是由文化局於2019年所舉辦的「講談基隆―漫遊千百年的文化與歷史」系列講座中,所集結的幾篇精彩的演講文稿,講者包含了考古、歷史、民族、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學者。本書的時間軸橫跨了大基隆的史前、西荷、清代、日治與戰後等時期,另再輔以考古、歷史、民族學、建築遺構與文化資產等不同學科的觀點,如支流般向旁延伸,以多元的視角呈現和解讀不同的基隆樣貌,一如書名「漫遊千百年的文化與歷史」,從細微處逐一帶領我們了解歷史長河下,基隆這座城市由遠而近的發展與變化。在此特別感謝臧振華、陳宗仁、戴寶村、葉俊麟與吳佰祿先生百忙中惠賜文稿,使精彩的演講內容得以文字記錄下來,讓大眾更加了解基隆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歷史,考古遺址,文集,基隆市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3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基隆市文化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局長室 姓名:陳靜萍 電話:02-24224170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