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61
:::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 統一編號GPN:1011100208
  • 出版日期:2022/03
  • 作/編/譯者:陳迺臣
  • 語言:中文
  • 頁數:362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以現代之哲學及教育哲學的形式,介紹佛教的存有論、宇宙論、知識論、心理哲學、人生論,進而闡述佛教的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實施的階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而歸結於良師即菩薩、菩薩即良師。師者,既能自覺,發展自己潛在的知能,達到圓滿;復以慈悲喜捨心,盡心盡力教導眾生,不悔不倦,以此為人生的使命、生命的意義。全書約二十萬字。

目次

目 次
推薦序 i
第一章 佛出生在人間 / 1
第一節 佛陀入滅前最後的教誨 / 1
第二節 過去多生的菩薩行 / 5
第三節 佛出生在人間的深義 / 7
第四節 出家成道 / 9
第五節 偉大的教師 / 15
第二章 形而上的偉大發現 / 28
第一節 存有的本質 / 28
第二節 宇宙生滅變化的原理 / 44
第三章 佛教的知識論和心理哲學 / 68
第一節 心意識的作用 / 68
第二節 認知、知識和智慧 / 73
第四章 生存的本質和意義 / 90
第一節 人生存的本質 / 90
第二節 改善人生之道 / 102
第五章 佛教教育的本質和目的 / 113
第一節 佛教教育的本質 / 113
第二節 佛教教育的目的 / 120
第三節 佛教教育的階段性目標 / 124
第六章 如何修習聲聞、獨覺法 / 133
第一節 聲聞四果與十地 / 133
第二節 三乘共有的十地 / 135
第三節 獨覺果的修證 / 141
第七章 菩薩的修證 / 146
第一節 菩薩修證的目標與內容 / 146
第二節 菩薩修證的性質和方法 / 149
第三節 菩薩十地 / 154
第八章 修習六波羅蜜多 / 171
第一節 六波羅蜜多的修習重點 / 171
第二節 般若波羅蜜多 / 174
第三節 五波羅蜜多 / 187
第四節 總結修習六波羅蜜多 / 198
第九章 安住、修習菩薩道諸善法 / 206
第一節 安住二十空 / 206
第二節 安住真如和四聖諦 / 216
第三節 修習三十七道品 / 219
第四節 修習禪定 / 234
第五節 修習更多殊勝正法 / 237
第六節 結論 / 251
第十章 成就佛果 / 260
第一節 不共法 / 262
第二節 佛十力 / 267
第三節 四無所畏 / 273
第四節 四無礙解 / 275
第五節 從佛的稱號看佛果 / 277
第十一章 佛陀的教育原理和方法 / 285
第一節 引言 / 285
第二節 佛陀的教育原理 / 286
第三節 佛陀對學習方法的主張 / 309
第十二章 結論 / 332
第一節 覺行圓滿者 / 332
第二節 佛陀哲學的啟示 / 333
第三節 佛陀教育的啟示 / 343
參考書目 / 354

編/著/譯者簡介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博士,主修教育哲學,曾任教於屏東師專、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高雄師範大學、東海大學等校,並曾任花蓮師範學院和美國西來大學校長。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已完成《大般若經》(The Great Prajna Paramita Sutra) 六百卷之英文翻譯,共三十冊,正由美國Wheatmark陸續出版中。

序言/導讀

-推薦序- 本所講座教授陳校長囑我寫序,因自認資歷淺,亦無佛教相關研究心得,推遲許久,但校長一直勸進,由於對本書的出版因緣有一些了解,交待一下前因後果也算是義不容辭吧,只好勉力為文。後學進入彰化師範大學任教後,因準備課程的關係,搜集與閱讀了相關的教育哲學書籍,才對校長的著作有更多了解,對其中宗教教育方面的論述尤其印象深刻。後來想進一步邀請來本所演講,但上網查詢,雖有校長曾在朝陽科大任客座教授等資訊,卻無連絡方式,也就未再積極追尋。此事一直斷續放在心上,過了幾年,又想邀請,再次查詢,看到佛光出版社為著名詩人敻虹辦理新書發表會,出席者有陳校長,原來敻虹是校長的夫人,兩位在學界都卓有聲譽。後學乃致電佛光出版社,法師告知可代為連繫看看。過幾天即接到了校長來電,終於得以順利邀請來所上演講,聆聽謙沖自牧的教育哲學界前輩暢談宗教與教育的研究心得。 後因本所擬聘一位無給職講座教授,雖然已知校長早過著與世無爭、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只勤於翻譯佛經與著述而已,後學仍試著請託,畢竟校長一點也不需要、也不在意這個頭銜的。幸好校長本著菩薩心腸,同意協助擔任講座,撥空來指導我們。期間獲知校長有意出版一本論佛教教育哲學的書,原本想自費出版,但後學自告奮勇可去連絡某些大型的出版社,心想出版商應會有興趣吧。結果出版商評估市場效益後,告知需由作者自費出版。畢竟在商言商,這類著作的確較無市場性,總不能虧本經營吧,是也需互相體諒的。其後得知本校出版部門訂有提供師長出版學術著作的規章,進一步了解與連繫後,經過內外審等程序,學校同意出版校長的著作。因而本書得以出版,除了作者的著述之功外,也實要感謝本校不計利益地贊助學術研究之崇高理念。 本書行文流暢,說理清晰,作者本於佛教原典,從佛教的起源、宇宙論、存有論、知識論、人生論和道德論,到如何修習聲聞、獨覺、菩薩、佛果,乃至佛教教育的本質和目的、佛陀的教育原理和方法等,對佛教教育哲學的學理基礎、原理原則與實踐之道皆有詳盡論述。作者不只引經據典,善於詮釋,也結合了多年的學佛心得、教育研究與教學經驗,深入淺出,融為一體,實為甚難之事。誠如作者所言,佛教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潛能發展圓滿者,人格發展圓滿者,本性真如的完全實現者。當然成佛絕非易事,但也非不可能,從入世到出世,需歷經層層艱難的修行。就教育方面言,作者提到,教育者以知識、慈悲和思考獲得世間慧之後,善盡教導學生向上向善之功,還要進一步以無所得心,獲得出世間慧,超越利害得失、不執著,而達到圓通自在的境界,此實可做為教育工作者自勉之境。據後學所知,本書應是國內第一本有系統的佛教教育哲學專書,相信對有志於佛教教育研究的學者與實踐佛教理念於教育中的教師,皆能有很大的助益。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忠斌 謹誌 中華民國111年2月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教育哲學;佛教哲學;佛教教育哲學;佛教教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6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發展處企劃暨產學推展組 姓名:施寶悅 電話:04-7232105-1852 地址:彰化市進德路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