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61
:::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 ISBN/ISSN:9789860698633
  • 出版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開數:30公分x22.5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1350
書籍介紹

  由文化部與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支持,林曼麗總策劃,邀請周婉窈、劉柳書琴、石婉舜、蔣伯欣、陳慧先、陳允元與吳俊瑩等長期精研歷史、文學、戲劇、藝術、原住民與婦女、法律的學者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考察一百年之前的時空背景,從社會運動與發展切入,藉由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相互補述,呈現1920-40年代文化協會及相關人物所處的社會,映射臺灣文化協會文化向上的行動與精神,回訪一百年前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本展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個子題出發,由內而外探討創作者如何從自我覺察的迸發進而書寫社會,勾勒個人和社會的交融與抵抗。與此同時於「當代的迴響」單元與阮劇團合作重新演繹當時的文化劇,以及邀請林君昵、黃邦銓導演團隊創作《甘露水》同名紀錄片與影像互動裝置將時代顯影。在多樣化梳理展呈歷史的同時,透過與當代創作者的合製共創,以當代的觀點回應創作的本質。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名以「光」為名,回應一百年前知識份子如何在黑暗的時代中仍懷抱勇氣,感知那幾近不存在的光,並心懷信念向前奔馳。

目次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Lumiere: The Enlightenment and Self-Awakening of Taiwanese Culture
016 序 Forewords
025 總論╱林曼麗
Introduction to the Exhibition / Lin Mun-lee
045 專文|光,遮蔽,及其再現: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年回顧與省思╱周婉窈
Essay|Illumination, Darkness, and the Return of the Light: Re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Centenary of the 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 Chou Wan-yao
067 專文|視之無形:臺灣美術運動史觀新詮╱蔣伯欣
Essay|Sight the Invisible: New Interpretations of the History on the Taiwanese Arts Movement / Chiang Po-shin
085 I. 生命的恆流 Impulse of Life
090 專欄|甘露水的祈願—福爾摩沙藝術時代的來臨╱顏娟英
Column|The Prayer of Water of Immortality: The Dawning of the Age of Formosan Art / Yen Chuan-ying
131 II. 風景的創造 The Creation of Landscape
161 III. 大眾與摩登 The Public and the Modern
180 專欄|「文協時代」的新女性╱陳慧先
Column|The New Women in the Period of the 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 Chen Huei-hsien
205 專文|現代戲劇運動,第一波!—「文協演劇十年」再發現╱石婉舜
Essay| The First Wave of Modern Theater Movement in Taiwan: Rediscovering a Decade of Theater
Productions by the 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 Shih Wan-shun
241 IV. 自覺的現代性 Self-Awakening Modernity
261 專文|新文學的戰鬥位置:從文協時代到後文協時代╱陳允元
Essay|The Battle Position of the New Literature: From the Period of 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to the
Post-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Period / Chen Yun-yuan
297 專文|我的詩並不有趣—革命詩人王白淵╱劉柳書琴
Essay|My Poetry Is Not Interesting: Revolutionary Poet Wang Bai-yuan / Liu Liu Shu Chin
323 影像的運動 運動的影像 Moving Images|Movement Images
383 V. 當代迴響 Contemporary Revisits
405 專文|以光刻鑿的記憶—電影通向世界的荊棘之道╱史惟筑
Essay|Memories Engraved through Light: Film as the Path with Briars to the World / Shih Wei-chu
423 VI. 歷史文獻 Historical Documents
425 專文|「法網牽纏不自由」:1920、3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的法律處置手段╱吳俊瑩
Essay|The Fetters of Law: The Legal Measures against the Socio-political Movements in Taiwan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 Wu Chun-ying
460 專欄|霧社事件、文協知識分子與臺灣原住民╱陳慧先
Column|The Musha Incident, the Intellectuals of the 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and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aiwan / Chen Huei-hsien
465 年表 Chronology
481 作品與文獻清單 List of Artworks and Documents
494 《 英雄猶怕出身低》劇本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Script of L’Echelle
502 感謝誌 Acknowledgements

編/著/譯者簡介

林曼麗(1954年8月8日-),臺灣藝術教育學者,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系主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名譽教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1]、北師美術館總策劃。

序言/導讀

自由之光,臺灣的驕傲   2021年,臺灣天才雕刻家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的重現於世人眼中,這不僅是臺灣最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是國內外最受矚目的藝文新聞。《甘露水》的重現,對於臺灣有兩項重要的意義,分別是時代的意義,以及國家文化主體的意義。   《甘露水》完成於1921年,而臺灣文化協會亦於同一年成立,黃土水當時二十七歲、蔣渭水三十四歲、蔡培火三十三歲。也就是說,對於當時的臺灣社會而言,是由這些平均年齡三十歲左右的臺灣青年,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或是全臺組織性的文化教育運動,在1921這年於臺灣掀起了波濤洶湧的文化啟蒙運動,為建立臺灣人的文化主體性,打下重要的根基,更影響了臺灣百年來自由民主的社會發展。因此,在2021年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之際,《甘露水》重現於世人眼中,宛如冥冥之中的注定,提醒著後代的我們,應好好守護臺灣的文化主體及自由民主。   《甘露水》的重現,也代表國家對藝文發展的重視及政策已然有具體成果。2017年,蔡英文總統全力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亦將國家文化的主體性做為重要建設之一,從而開啟「重建臺灣藝術史」的工程,包括蒐集、購藏、研究及出版百年來臺灣藝術家的經典作品與故事,讓現今的我們能夠深刻理解到,臺灣這片土地上,具有如此豐富多樣的藝術文化資產。「重建臺灣藝術史」的推動下,有許多民間的力量響應加入,在公私合力的氛圍之下,《甘露水》才有機會重見天日,並在蔡英文總統的見證之下,成為國家典藏。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守護《甘露水》多年的張氏家族,讓臺灣這件藝術瑰寶能夠在百年後重現;我也要感謝林曼麗董事長以及北師美術館團隊,他們不斷地奔走與克服許多困難,不僅讓《甘露水》完美地展現在世人眼前,更透過策展「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讓《甘露水》所代表的時代意義更加完整。   《甘露水》象徵的不只是破土而出的生命之光,在2021年的時刻重現,更象徵著建構臺灣文化主體性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拼圖。相信這一道啟蒙臺灣的生命之光,將會伴隨著臺灣走向下一個藝文百年,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臺灣人不惜一切掙脫束縛,追求自由的精神。 李永得 文化部部長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北師美術館,藝術教育,館校合作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0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北教育大學MoNTUE北師美術館 姓名:徐珮琳 電話:02-27392011 地址:臺北市和平東路2段134號